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柏专利>正文

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788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危险废物源头端、转运端、处置应用端设备的数字智能实时感知与数据交换而开发的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应用系统;实现危废专用容器使用状态、产生作业与产生量、收集转运需求智能生成、运输线路智能优化、运输过程监测、临时存贮与处置应用等全过程智能实时数字感知及原始记录永久追溯;实现产生、收集、移交、转运、临时贮存、处置应用等各个节点状态的实时数字感知、异常状态预警、作业标准规范、记录实时准确、过程源头追溯的全过程闭环监管;实现危废产生源头端与危废处置应用端直接连通,取消了危废异地临时存贮需求,提高了危废处置应用端的效率;实现过程智能、人力节省、闭环跟踪、应急响应、管理优化的目标。化的目标。化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系统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转运、贮存到处置应用等全过程数字感知与智能实时监管。
二、
技术介绍

[0002]危险废物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危险废物在产生、收集、转运、贮存到处置应用等各个过程都可能发生对环境的污染、或产生其它危险性。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目前危险废物经营分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和危险废物收集经营两种类型。随着危险废物防治管理与监督管理体制体系的健全,行业监管部门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行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单位和取得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的单位监管已形成了行之有效、完整健全的监管流程和体系;但对取得危险废物收集经营且分别(或分散)从事收集、贮存、转运的单位,在具体环节上有效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实际产生危险废物的危险废物源头单位在产生到处置的收集、转运、贮存的中间过程的有效监管就显得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是基于解决有效监管力度不够与有效监管就显得不足这两个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小量危险废物收集监管体系,有效解决小量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转移不及时、处置费用高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小量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转运、贮存到利用处置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防控其环境与相关危险等风险。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转运、贮存到处置应用各具体环节、所涉及单位实施有效监管的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的监管系统。为较为完整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应用,着重针对危险废物收集经营且分别(或分散)从事收集、贮存、转运的单位、或未取得险废物经营许可的实际产生危险废物的危险废物源头单位。
[0004]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基于危废源头端设备(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独立底座、专用容器]、区域视频监控)、危废转运端设备(专用容器置换设备、车载专用设备)、处置应用端设备(临时贮存专用设备)的数字智能实时感知与数据交换而开发的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的应用管理系统(图1);应用管理系统依托远端智能实时数字感知设备,实现危废源头专用容器使用状态、产生作业、产生量的实时数字感知、收集转运需求智能生成、运输线路智能优化、危险废物智能自动收集、专用容器自动置换、运输过程及处置应用阶段临时存贮、处置应用等全过程智能实时数字感知及原始记录自动生成、永久追溯;实现产生、收集、转运、临时贮存、处置等各个节点状态的实时数字感知、异常状态预警、作业规范标准、记录实时准确、过程源头追溯的全过程监管(图2);实现了危废产生源头端与危废处置应用端直接连通,取消了非处置端危废临时存贮需求,提高了危废处置应用端的效率;实现过程智能、人力节省、闭环跟踪、应急响应、管理优化的目标。
[0005]本专利技术包括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
[0006]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的监管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E1、危险废物源头端硬件设备:危险废物专用容器及专用容器独立底座、区域视频监控设备(含危险废物作业源头区域标志标识)、教育培训设备、专用设备位置信息定位配套设备(图3、图17)。E1.1、危险废物专用容器(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包括容器桶身(图4)、桶内专用密封袋(图5左)、密封盖及锁止装置、摄像装置、激光、超声测量装置、定位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压力感应装置、桶身倾斜感知装置(图5右)、桶身吊耳装置(图8)、危险废物类别对应的桶身标志标识。E1.2、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独立底座(图7):包括电源模块与接口(兼向容器的供电接口等)、数据传输模块与接口、定位装置、称重装置、其它相应功能感知模块、底座与容器电子身份感知与传输、危险废物临时存贮及相关数据中央处理和需求发送模块及与危险废物类别对应的底座标志标识。E1.3、区域视频监控设备(图3)(含危险废物作业源头区域标志标识)。E1.4、教育培训设备。源头作业区域(图3)、手机端、PC端。E1.5、专用设备位置信息定位配套设备包括蓝牙beacon节点、蓝牙网关、蓝牙信标、蓝牙基站、阵列有源天线、无线局域网及后端数据服务器(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E2、危险废物转运端硬件设备: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置换设备、危险废物转运车载专用设备。E2.1、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置换设备(图9、图10、图11、图12、图13)E2.1

1置换设备行驶装置

电池舱、充电模块、驱动机构(图13)。E2.1

2置换设备定位装置

低功耗蓝牙的终端、中央处理器单元及方向控制机构。E2.1

3置换设备操控机构

上下车机构(图13、图14)、抓取机构、举升机构、落座机构。E2.2、危险废物转运车载专用设备E2.2

1、空容器层、空容器进出操控、空容器使用记录。E2.2

2、重容器识别层、重容器进出操控、重容器使用记录。E2.2

3、专用容器进出与锁止机构E2.2

4、车载专用设备与置换设备联动操作。E3、危险废物处置应用端硬件设备:处置应用临时贮存专用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
[0007]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的监管系统的应用软件包括行业监管端、集成监管端、危废源头端、收集装卸监管端、转运监管端、处置监管端(图1、图2)。
[0008]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与智能实时监管系统的管理软件各管理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F1行业监管端:可对集成监管端、危废源头监管端、收集装卸监管端、转运监管端、处置监管端进行全过程(或随机)监管,下行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及相关公示、公告,上
行管理对象的各类数据、台帐资料。F2集成监管端:对危废源头监管端、收集装卸监管端、转运监管端、处置监管端进行过程监管,按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监管端的要求,下行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及相关公示、公告,上行管理对象的各类数据、台帐资料。F3危废源头端(图3、图4、图5),使用对象为产生危险废物的源头企业,包括注册模块、培训教育模块、专用容器数字感知模块、危险废物产生作业监督管理模块、收集转运请求模块、危险废物收集移交模块、闭环管理响应模块。F4收集装卸监管端:生成次日收集转运运单、确定转运车辆和驾押装卸人员、准备次日使用足够数量的空桶、多点收集、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置换(重容器收集走、空容器重新装到底座)、危险废物容器上车识别、生成收集作业记录(实现危险废物从源头端向收集转运端转移)、危险废物专用容器装车。F5转运监管端:转运车辆行驶监管(路线监管及偏移预警、速度监管与超速预警)、危险废物转运过程状态监管(危险废物专用容器发生异常预警)、运单执行闭环管理。F6处置监管端:危险废物下车监管(卸车地点偏差预警)、危险废物移交作业记录、危险废物处置作业记录。F7应急响应模块。F8后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系统应用软件的架构。本发明的核心是基于危废源头端设备(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独立底座、专用容器]、区域视频监控)、危废转运端设备(专用容器置换设备、车载专用设备)、处置应用端设备(临时贮存专用设备)的数字智能实时感知与数据交换而开发的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的系统应用软件。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的监管系统的系统应用软件包括行业监管端、集成监管端、危废源头端、收集装卸监管端、转运监管端、处置监管端(图1)。2.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系统应用软件的流程与逻辑关系。系统应用软件依托远端智能实时数字感知设备,实现危废源头专用容器使用状态、产生作业、产生量的实时数字感知、收集转运需求智能生成、运输线路智能优化、运输过程及处置应用阶段临时存贮、处置应用等全过程智能实时数字感知及原始记录永久追溯;实现产生、收集、移交、转运、临时贮存、处置等各个节点状态的实时数字感知、异常状态预警、规范作业标准、记录实时准确、过程源头追溯的全过程监管;实现了危废产生源头端与危废处置应用端直接连通,取消了非处置端危废临时存贮需求,提高了危废处置应用端的效率;实现过程智能、人力节省、闭环跟踪、应急响应、管理优化的目标。危险废物全过程数字感知、智能实时监管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图2)。3.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独立底座。包括电源模块、数据交换传输模块、定位模块、称重模块、其它相应功能感知模块、底座与容器电子身份感知与传输模块、危险废物临时存贮及相关数据中央处理和需求发送模块、向容器供电与数据交换模块及接口、危险废物类别对应的底座与桶身标志标识(图7)。3.1、电源模块:底座本身供电,还可通过接口向容器供电。3.2、数据交换传输模块:通过中央处理单元与应用管理系统双向交换数据,上传容器、底座的数据,接收系统指令,与容器双向交换数据,收集容器数据,感知容器数字信息与状态,向容器下达系统执行指令。3.3、定位模块: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向系统和蓝牙定位与寻向模块及终端发送位置信息,并与用户信息捆绑。3.4、称重模块:实时感知容器重量变化,与容器的激光、超声测量装置共同感知的容器使用状态,并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向系统发送。3.5、容器供电与数据交换模块及接口:通过中央处理单元、接口、电源模块、数据交换传输模块,向容器供电、双向交换数据、收集容器数据,向容器下达系统执行指令。3.6、底座与容器电子身份感知与传输:实时识别底座与容器的唯一电子身份,并上传系统,对底座超时无容器、底座无法识别容器、底座与容器相合(或脱离)异常情形时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向系统发送并发出相应预警3.7、危险废物临时存贮及相关数据中央处理单元和需求发送模块:危险废物产生源头端感知的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单元计算处理后,发送、接收数据、需求和指令。3.8、其它相应功能感知模块。可根据需求增加相应功能感知模块。4.危险废物专用容器(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包括容器桶身(图4)、密封盖及锁止装置、摄像装置、激光、超声测量装置、定位装置、温度感应与压力感应装置、桶身倾斜感知装置、桶身吊耳(图8)、桶内专用密封袋(图5左)。4.1、容器桶身与密封盖及锁止装置形成密闭的容器,密封盖由锁止装置与桶身固定,
可由系统注册的操作人员通过扫码打开,并提供特殊情形下的打开方法:钥匙打开、临时认证远程打开。4.2、锁止装置内置计时器,可通过系统对打开时间进行设置,当发生打开超时时会发出开盖超时预警。4.3、摄像装置:与区域视频监控相互补充,对开盖操作、称重机构、激光、超声测量装置等共同完成操作记录,并对操作人员和操作过程进行拍照和摄像,形成完整的全过程的源头记录,为溯源提供基础。4.4、激光、超声测量装置:实时测量记录危险废物可置换专用容器中危险废物的量的变化、状态变化;当容器内的危险废物达到转运设置值时,智能向应用系统发出危险废物转运请求。4.5、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与容器的身份标识捆绑,通过底座的识别并上传应用系统,确定危险废物可置换专用容器实时使用单位;为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置换设备实现置换过程智能全自动置换提供定位信息。4.6、温度感应与压力感应装置:实时测量记录危险废物可置换专用容器中危险废物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当温度和压力进出设置值时发出温度和压力预警。4.7、桶身倾斜感知装置:通过六轴传感器实时感知危险废物可置换专用容器是否倾斜超过设置限度,并发出倾斜超过设置限度预警。4.8、桶身吊耳:方便危险废物专用容器置换设备将危险废物专用容器提起,车载专用设备对容器进行固定。4.9、桶内专用密封袋:主要是为了避免专用容器清洁处理而设置,密封袋上口内衬磁条与专用容器内上口按30度弧设置磁吸点,保证密封袋与专用容器密合。转运前用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柏丁晓峰朱玉婕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