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34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改造领域;采用了调节杆带动球头对第一压板转动连接的第二压板进行压动的方案,有益效果是通过主体机构对该装置进行稳固固定,然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对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压紧,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在球头后方开设的凹槽内转动,然后带动球头向后方移动,同时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按压固定,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可以通过旧工业建筑墙体表面的角度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角度进行改变,然后通过继续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带动球头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按压稳固,达到可以对有角度的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稳定固定的效果。行稳定固定的效果。行稳定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


[0001]本技术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改造


技术介绍

[0002]在很多能源枯竭型城市,旧工业建筑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建筑多会被改造成历史博物馆供参观学习。但由于建筑年代久远,为了保障建筑安全,需要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加固修葺。现有的针对建筑的加固改造技术主要是在总建筑结构基础上进行直接加固,如对承重墙来说,多直接通过外套框架来对墙体侧面进行加固支撑。
[0003]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8715413U公开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通过设置将支撑架的底部卡接于安装槽的内腔后,转动旋钮,旋钮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杆同时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进行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螺套向外侧移动,螺套带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连接板带动插杆向外侧移动,使插杆插接于插槽的内腔中,对支撑架进行固定,达到了现有的框架结构底部大多都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在土质疏松的地区,经过雨水的侵蚀,地面会出现下落,只是单一的放置在地面上会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外套框架的底部缺少稳定固定外套框架的结构,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框架本体与墙体平行,同时底板与地面平行,由于框架本体与底板的角度固定,存在遇到有角度的旧工业建筑墙体时,无法对其进行稳定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旧工业建筑结构外套框架的技术,提供了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采用了调节杆带动球头对第一压板转动连接的第二压板进行压动的方案,有益效果是达到可以对有角度的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稳定固定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包括:主体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方设置有防护机构;
[0008]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板、固定板、转杆、安装块、丝杆和支座,所述底板内壁活动卡合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方螺纹连接有转杆,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表面螺纹连接有支座;
[0009]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平台板、调节杆、球头、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平台板后方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后方转动连接有球头,所述球头后端活动卡合有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上方固定连接平台板下方,所述底板内壁下方均开设有凹槽,所
述固定板活动卡合在底板内壁下方均开设的凹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底板上下内壁,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平台板后端。
[0012]优选的,所述支座有两组,两组所述支座上方均开设有安装孔,两组所述支座均为斜角状。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右侧转动连接第二压板左侧,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后端均开设有球型凹槽,所述球头后端均转动卡合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后端均开设的球型凹槽内。
[0014]优选的,所述平台板前端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均螺纹连接在平台板前端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
[0015]优选的,所述球头后方开设有凹槽,所述调节杆后方转动连接在球头后方开设的凹槽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第一、本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具有可以对有角度的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稳定固定的效果:通过主体机构对该装置进行稳固固定,然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对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压紧,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在球头后方开设的凹槽内转动,然后带动球头向后方移动,同时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按压固定,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可以通过旧工业建筑墙体表面的角度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角度进行改变,然后通过继续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带动球头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按压稳固,达到可以对有角度的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稳定固定的效果。
[0018]第二、本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具有加强固定的效果:通过底板与平台板进行固定,转动转杆,使转杆带动与转杆螺纹连接的固定板,使固定板向下移动,使固定板在底板内壁下方均开设的凹槽内向下移动,将固定板下方固定在地面内部,通过左右移动两组支座,将支座带动丝杆转动,然后将支座移动到平台板需要固定的地方,然后通过螺钉贯穿两组支座上方均开设的安装孔对支座与地面进行固定,达到加强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刨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主体机构刨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刨面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主体机构;101、底板;102、固定板;103、转杆;104、安装块;105、丝杆;106、支座;2、防护机构;201、平台板;202、调节杆;203、球头;204、第一压板;205、第二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该具体实施方式下的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如图1

5所示,包括:主体机构1和防护机构2,主体机构1上方设置有防护机构2;
[0027]主体机构1包括:底板101、固定板102、转杆103、安装块104、丝杆105和支座106,底
板101内壁活动卡合有固定板102,固定板102上方螺纹连接有转杆103,底板101上方设置有安装块104,安装块104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丝杆105,丝杆105表面螺纹连接有支座106;
[0028]防护机构2包括:平台板201、调节杆202、球头203、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平台板201后方转动连接有调节杆202,调节杆202后方转动连接有球头203,球头203后端活动卡合有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
[00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体机构1对该装置进行稳固固定,然后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对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压紧,转动调节杆202,使调节杆202在球头203后方开设的凹槽内转动,然后带动球头203向后方移动,同时对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进行按压固定,使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可以通过旧工业建筑墙体表面的角度对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的角度进行改变,然后通过继续转动调节杆202,使调节杆202带动球头203对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进行按压稳固,达到可以对有角度的旧工业建筑墙体进行稳定固定的效果;
[0030]通过底板101与平台板201进行固定,转动转杆103,使转杆103带动与转杆103螺纹连接的固定板102,使固定板102向下移动,使固定板102在底板101内壁下方均开设的凹槽内向下移动,将固定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包括:主体机构(1)和防护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上方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底板(101)、固定板(102)、转杆(103)、安装块(104)、丝杆(105)和支座(106),所述底板(101)内壁活动卡合有固定板(102),所述固定板(102)上方螺纹连接有转杆(103),所述底板(101)上方设置有安装块(104),所述安装块(104)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丝杆(105),所述丝杆(105)表面螺纹连接有支座(106);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平台板(201)、调节杆(202)、球头(203)、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所述平台板(201)后方转动连接有调节杆(202),所述调节杆(202)后方转动连接有球头(203),所述球头(203)后端活动卡合有第一压板(204)和第二压板(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上方固定连接平台板(201)下方,所述底板(101)内壁下方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102)活动卡合在底板(101)内壁下方均开设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良金永玲李萌史传嘉代宏博崔明达王蒴潘元业周伊萱信香琪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