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733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进气管的进口固定有进气风扇,进气管的出口固定于内框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一与内框内部连通;排气管固定于内框上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二与内框内部连通;内框固定于外框上,内框内部设有沿空气流动方向间距排布的若干个冷凝装置,且内框外部位于外框上设有散热装置;储水盒可拆卸固定于外框底部,并通过外框底部开设的槽口与冷凝室的排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实现从空气中提取淡水资源的功能,不仅可用于沿海、海上等靠海类地区,还可以用于沙漠、戈壁等非靠海类地区,且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淡水制取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淡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当在一些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活动时,如沙漠、戈壁、沿海、海上等,则需要携带大量的淡水资源,这不仅仅增加了负担,而且淡水资源使用完后往往很难可以直接获取。而现有的淡水制取装置主要用于靠海类地区,制取淡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海水使海水里的淡水气化成水蒸气,然后再将水蒸气液化成淡水,但是无法运用于非靠海类地区。
[0003]而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环境中以气态(水蒸气)、液态(云、雾等)和固态(冰、雪等)三种状态存在,同时水蒸气又是大气循环的一部分,无处不在,因此可以设计一种将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液态水,且便于携带的装置,以解决非靠海类地区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包括进气风扇、进气管、冷凝装置、散热装置、储水盒、外框、内框和排气管。
[0007]所述进气管的进口固定有进气风扇,进气管的出口固定于内框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一与内框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固定于内框上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二与内框内部连通;所述内框固定于外框上,内框内部为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间距排布的若干个冷凝装置,且内框外部位于外框上设有散热装置;所述储水盒可拆卸固定于外框底部,并通过外框底部开设的槽口与冷凝室的排水口连通。
[0008]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塔和半导体制冷片组。所述冷凝塔包括导热板一、肋片和M型导热管,M型导热管竖直固定于内框上,并设有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所述肋片设有水平且上下等距布置的多个,导热板一设有竖直且间距布置的两块,每个肋片与每个M型导热管上位于中部的两段竖直管固定,每个M型导热管上位于外侧的两段竖直管与两块导热板一分别固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组包括竖直且间距布置的两个半导体制冷片,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位于两个导热板一的外侧,并分别嵌入内框两侧开设的孔洞三内,且两个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两个导热板一贴合。
[0009]所述散热装置包括V型导流板、散热风扇和散热组件。对称设置的两个散热组件分别位于内框的两侧,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排、导热直管和导热板二,冷排设有竖直且沿进气
管至排气管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导热直管设有水平且上下间距布置的若干个,所述每个冷排的一端与外框固定,另一端与各导热直管均固定;每个导热直管嵌入导热板二上开设的一个横向凹槽内;每个散热组件的导热板二与各冷凝装置中同侧的半导体制片热端贴合。所述V型导流板竖直固定于外框上,且V型导流板上的V型凹槽正对排气管的出口;外框上位于V型导流板的两侧均固定有散热风扇,且两个散热风扇分别位于两个散热组件的正后方。其中,各M型导热管内均填充有冷却液。
[0010]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内部填充有空气过滤物质。
[0011]优选地,所述外框底部位于槽口处设有净水装置。
[0012]优选地,所述冷凝塔中部分M型导热管倒置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与相应的导热板一和导热板二之间涂有硅脂。
[0014]优选地,所述排气管的截面积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递减。
[0015]优选地,所述各冷排和各导热直管内均填充有冷却液,且各冷排与相连接的导热直管均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的取水方法,具体如下:
[0017]启动进气风扇,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进气管内,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冷凝室内;各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通过相应冷凝塔中的导热板一、肋片和M型导热管吸收冷凝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开始制冷,冷凝室内温度降低,冷凝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液态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并经过外框底部开设的槽口流入储水盒内,同时各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释放热量,被释放的热量通过相应散热组件中的导热板二、导热直管和冷排进行散热,各散热风扇加快相应散热组件位置处的空气流速,进而加快散热组件的散热速度;然后冷凝室内的冷废气从排气管的出口排出,并冲击在V型导流板上,V型导流板将从排气管出口排出的冷废气分成向两侧运动的两股,两股冷废气经两个散热风扇被吹向两个散热组件,吸收两侧散热组件的热量,进一步加快散热组件的散热速度。
[001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进气风扇将空气吸入冷凝室内,接着通过各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制冷,并通过各冷凝塔将低温传递至冷凝室内的空气中,使冷凝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进而实现了从空气中提取淡水资源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不仅可用于沿海、海上等靠海类地区,还可以用于沙漠、戈壁等非靠海类地区,且具有节能、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各散热组件对相应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释放的热能进行散热,并通过各散热风扇加快了相应散热组件的散热速度,降低了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温度,提高了各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率。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排出的冷废气加以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各散热组件的散热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各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率,同时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0022]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气管内填充空气过滤物质,实现对进入冷凝室内的空气中杂质的初步过滤,并通过在外框底部位于槽口处设置净化装置,实现对冷凝后液态水的净化,使获得的淡水资源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储水盒和部分外框后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冷凝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包括进气风扇1、进气管2、冷凝装置、散热装置、储水盒7、外框8、内框和排气管11。
[0030]进气管2的进口固定有进气风扇1,进气管2的出口固定于内框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一与内框内部连通;排气管11固定于内框上远离进气管2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二与内框内部连通;内框固定于外框8上,内框内部为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间距排布的若干个冷凝装置,且内框外部位于外框8上设有散热装置;储水盒7可拆卸固定于外框8底部,并通过外框8底部开设的槽口与冷凝室的排水口连通,用于收集液态水。
[0031]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塔3和半导体制冷片组。如图4所示,冷凝塔3包括导热板一3

1、肋片3

2和M型导热管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户外空气取水装置,包括冷凝装置、散热装置、储水盒和外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风扇、进气管、内框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口固定有进气风扇,进气管的出口固定于内框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一与内框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固定于内框上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并通过内框上开设的孔洞二与内框内部连通;所述内框固定于外框上,内框内部为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间距排布的若干个冷凝装置,且内框外部位于外框上设有散热装置;所述储水盒可拆卸固定于外框底部,并通过外框底部开设的槽口与冷凝室的排水口连通;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塔和半导体制冷片组;所述冷凝塔包括导热板一、肋片和M型导热管,M型导热管竖直固定于内框上,并设有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所述肋片设有水平且上下等距布置的多个,导热板一设有竖直且间距布置的两块,每个肋片与每个M型导热管上位于中部的两段竖直管固定,每个M型导热管上位于外侧的两段竖直管与两块导热板一分别固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组包括竖直且间距布置的两个半导体制冷片,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位于两个导热板一的外侧,并分别嵌入内框两侧开设的孔洞三内,且两个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两个导热板一贴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V型导流板、散热风扇和散热组件;对称设置的两个散热组件分别位于内框的两侧,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排、导热直管和导热板二,冷排设有竖直且沿进气管至排气管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导热直管设有水平且上下间距布置的若干个,所述每个冷排的一端与外框固定,另一端与各导热直管均固定;每个导热直管嵌入导热板二上开设的一个横向凹槽内;每个散热组件的导热板二与各冷凝装置中同侧的半导体制片热端贴合;所述V型导流板竖直固定于外框上,且V型导流板上的V型凹槽正对排气管的出口;外框上位于V型导流板的两侧均固定有散热风扇,且两个散热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沈哲张巨勇周民权黄稼元陈志平李蓉王班冯长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