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64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包含有具有动力轴(2)、内转动轴(5)和外转动轴(6)的动力座装置、设置在动力轴(2)上的侧切割盘组件、设置在内转动轴(5)和外转动轴(6)上的开挖带盘组件,通过动力座装置,实现了驱动侧切割盘组件和开挖带盘组件处于工作状态,通过侧切割盘组件,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边缘部位进行切割,通过开挖带盘组件,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中间部位进行开挖成形,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地基进行推移开挖排料成形,解决了对还都是使用挖掘机对原雨污分流管道进行开挖并且受到挖掘机的间断挖掘斗的作业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效率。了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效率。了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雨水和污水分流施工时,当原雨污分流管道出现损坏时,需要对原雨污分流管道进行更换,从而使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因此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土木施工装置,在现有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中,还没有一种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还都是使用挖掘机对原雨污分流管道进行开挖。由于受到挖掘机的间断挖掘斗的作业,从而影响了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地基进行推移开挖排料成形的技术特征,对还都是使用挖掘机对原雨污分流管道进行开挖并且受到挖掘机的间断挖掘斗的作业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3月15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和方法,因此提高了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包含有具有动力轴、内转动轴和外转动轴的动力座装置、设置在动力轴上的侧切割盘组件、设置在内转动轴和外转动轴上的开挖带盘组件。
[0006]由于设计了动力座装置、侧切割盘组件和开挖带盘组件,通过动力座装置,实现了驱动侧切割盘组件和开挖带盘组件处于工作状态,通过侧切割盘组件,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边缘部位进行切割,通过开挖带盘组件,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中间部位进行开挖成形,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地基进行推移开挖排料成形,解决了对还都是使用挖掘机对原雨污分流管道进行开挖并且受到挖掘机的间断挖掘斗的作业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地基进行推移开挖排料成形的方式把动力座装置、侧切割盘组件和开挖带盘组件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边缘部位进行开挖成形的方式把开挖带盘组件与动力座装置和侧切割盘组件联接。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动力座装置设置为还包含有挂架、罩壳、齿轮组和摆动架。
[001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侧切割盘组件设置为包含有端盘和盾盘齿。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开挖带盘组件设置为包含有刮板输送带和耙齿钉。
[0012]以上六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进行分步沟槽,保证了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完整性,实现了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连续性。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动力座装置中,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伸缩缸。
[00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集成了其它部件的安装,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挂架上设置有动力轴和摆动架,在动力轴上设置有端盘并且在端盘上设置有盾盘齿,在摆动架与挂架之间设置有伸缩缸,在摆动架上分别设置有内转动轴、外转动轴和罩壳并且在内转动轴和动力轴之间设置有齿轮组,在内转动轴和外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刮板输送带并且在刮板输送带上设置有耙齿钉。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挂架、动力轴、端盘、盾盘齿、内转动轴、外转动轴、刮板输送带、耙齿钉、伸缩缸、罩壳、齿轮组和摆动架,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挂架设置为包含有叉口部、杆部和外杆部并且叉口部的横部设置为与杆部的内端头联接,叉口部的其中一个竖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外杆部的横部端头联接并且叉口部的竖部设置为与动力轴转动式联接,外杆部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动力轴联接并且叉口部的竖部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联接,叉口部设置为与罩壳容纳式联接并且杆部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装载机底盘可拆卸式联接,叉口部设置为匚字形条状体并且杆部设置为梁状体,外杆部设置为F字形架状体。
[00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与装载机底盘前部升降架的对接连接,实现了对动力轴的下压支撑,提高了盾盘齿的切割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动力轴设置为包含有中心轴部和液压马达部并且液压马达部的端轴设置为与中心轴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中心轴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端盘联接并且中心轴部的端头内侧部分别设置为与挂架和摆动架转动式联接,液压马达部的壳体设置为与挂架联接并且中心轴部设置为杆状体,液压马达部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装载机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
[00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中间动力传动轴分布。
[002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摆动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板部、中间座部和第二板部并且中间座部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板部的内端端面下部联接,中间座部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板部的内端端面下部联接并且第一板部的中间部和第二板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动力轴套装式联接,第一板部的内端头和第二板部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转动轴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板部的外端头和第二板部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转动轴转动式联接,第一板部的外端端面外部和第二板部的外端端面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联接并且第一板部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板部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连接杆与罩壳联接,第一板部的的内端端面上部和第二板部的内端端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位于齿轮组的中间轴联接并且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分别设置为条片状体,中间座部设置为条块状体。
[002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内转动轴设置为中间部具有收缩体的辊状体并且内转动轴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贯串式联接,在内转动轴的收缩体上设置有齿牙并且内转动轴的齿牙设置为与齿轮组啮合式联接,内转动轴的外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刮板输送带接触式联接。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外转动轴设置为辊状体并且外转动轴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贯串式联接,外转动轴的外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刮板输送带接触式联接。
[002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齿轮组的主齿轮设置为与动力轴联接并且齿轮组的从齿轮设置为与位于摆动架上的中间轴转动式联接,齿轮组的从齿轮设置为与内转动轴啮合式联接并且齿轮组的主齿轮和齿轮组的从齿轮分别设置为柱式齿轮。
[0025]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刮板输送带的输送转动,提高了耙齿钉的切割性能。
[0026]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内转动轴的直径与外转动轴的直径之间的比例设置为2.3

3.4: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动力轴(2)、内转动轴(5)和外转动轴(6)的动力座装置、设置在动力轴(2)上的侧切割盘组件、设置在内转动轴(5)和外转动轴(6)上的开挖带盘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地基进行推移开挖排料成形的方式把动力座装置、侧切割盘组件和开挖带盘组件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雨污分流管道沟槽的边缘部位进行开挖成形的方式把开挖带盘组件与动力座装置和侧切割盘组件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其特征是:动力座装置设置为还包含有挂架(1)、罩壳(91)、齿轮组(10)和摆动架(20),或,侧切割盘组件设置为包含有端盘(3)和盾盘齿(4),或,开挖带盘组件设置为包含有刮板输送带(7)和耙齿钉(8),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动力座装置中,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伸缩缸(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其特征是:在挂架(1)上设置有动力轴(2)和摆动架(20),在动力轴(2)上设置有端盘(3)并且在端盘(3)上设置有盾盘齿(4),在摆动架(20)与挂架(1)之间设置有伸缩缸(9),在摆动架(20)上分别设置有内转动轴(5)、外转动轴(6)和罩壳(91)并且在内转动轴(5)和动力轴(2)之间设置有齿轮组(10),在内转动轴(5)和外转动轴(6)之间设置有刮板输送带(7)并且在刮板输送带(7)上设置有耙齿钉(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雨水和污水分流的对雨污分流管道开挖装置,其特征是:挂架(1)设置为包含有叉口部(11)、杆部(12)和外杆部(13)并且叉口部(11)的横部设置为与杆部(12)的内端头联接,叉口部(11)的其中一个竖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外杆部(13)的横部端头联接并且叉口部(11)的竖部设置为与动力轴(2)转动式联接,外杆部(13)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动力轴(2)联接并且叉口部(11)的竖部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9)联接,叉口部(11)设置为与罩壳(91)容纳式联接并且杆部(12)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装载机底盘可拆卸式联接,叉口部(11)设置为匚字形条状体并且杆部(12)设置为梁状体,外杆部(13)设置为F字形架状体,或,动力轴(2)设置为包含有中心轴部(21)和液压马达部(22)并且液压马达部(22)的端轴设置为与中心轴部(21)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中心轴部(21)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端盘(3)联接并且中心轴部(21)的端头内侧部分别设置为与挂架(1)和摆动架(20)转动式联接,液压马达部(22)的壳体设置为与挂架(1)联接并且中心轴部(21)设置为杆状体,液压马达部(22)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装载机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或,摆动架(20)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板部(201)、中间座部(202)和第二板部(203)并且中间座部(202)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板部(201)的内端端面下部联接,中间座部(202)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板部(203)的内端端面下部联接并且第一板部(201)的中间部和第二板部(203)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动力轴(2)套装式联接,第一板部(201)的内端头和第二板部(203)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转动轴(5)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
板部(201)的外端头和第二板部(203)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转动轴(6)转动式联接,第一板部(201)的外端端面外部和第二板部(203)的外端端面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9)联接并且第一板部(201)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板部(203)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连接杆与罩壳(91)联接,第一板部(201)的的内端端面上部和第二板部(203)的内端端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位于齿轮组(10)的中间轴联接并且第一板部(201)和第二板部(203)分别设置为条片状体,中间座部(202)设置为条块状体,或,内转动轴(5)设置为中间部具有收缩体的辊状体并且内转动轴(5)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20)贯串式联接,在内转动轴(5)的收缩体上设置有齿牙并且内转动轴(5)的齿牙设置为与齿轮组(10)啮合式联接,内转动轴(5)的外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刮板输送带(7)接触式联接,或,外转动轴(6)设置为辊状体并且外转动轴(6)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20)贯串式联接,外转动轴(6)的外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刮板输送带(7)接触式联接,或,内转动轴(5)的直径与外转动轴(6)的直径之间的比例设置为2.3

3.4:1,或,齿轮组(10)的主齿轮设置为与动力轴(2)联接并且齿轮组(10)的从齿轮设置为与位于摆动架(20)上的中间轴转动式联接,齿轮组(10)的从齿轮设置为与内转动轴(5)啮合式联接并且齿轮组(10)的主齿轮和齿轮组(10)的从齿轮分别设置为柱式齿轮,或,罩壳(91)设置为罩部(911)和筒部(912)并且罩部(911)的前侧面上部设置为与筒部(912)的内端口联接,罩部(911)的前后侧面内壁设置为通过连接杆与摆动架(20)联接并且罩部(911)设置为与挂架(1)贯串式联接,罩部(911)设置为与刮板输送带(7)容纳式联接并且罩部(911)设置为具有匚字形横截面轮廓线线盒状体,筒部(912)设置为锥形管并且筒部(912)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罩部(911)的下横部相对应分布,或,端盘(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盘部(31)和第二盘部(32)并且第一盘部(31)和第二盘部(32)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第一盘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飞王兴伟解庆贺周述美毕研美肖密涛孙启河周晓林李长晖许晓琳韩幕席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