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钻孔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孔中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钻孔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天线。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矿井音频电透视法勘探中,施工方式为工作面一边的巷道进行发射信号,另一边巷道接收信号,但是受到煤矿井下产品防爆的要求,矿用仪器的功率受到限制,导致发射输出的音频电波功率受限,穿透煤层之后信号会急剧衰减。
[0003]目前煤矿井下现有的防爆型矿井音频电透视仪在煤层中透视距离一般为150米左右,而我国目前新开煤炭矿井工作面宽度多为200米以上,所以传统的发射天线对200米以上的较宽工作面内部信号就不能够进行良好的信号发射,影响了井下音频电透视技术的探测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钻孔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爆型矿井音频电透视仪在煤层中透视距离不足等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钻孔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发射控制电路和电流保护电路;所述发射线圈能发射电流信号,发射线圈与发射控制电路一端连接以通过发射控制电路控制并传输电流信号,发射控制电路另一端与电流保护电路连接以通过电流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在允许电流范围内稳定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钻孔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发射控制电路和电流保护电路均设在壳体内;发射线圈、发射控制电路和电流保护电路设在壳体的头部内,壳体的尾部外壁为螺纹结构以与钻杆配套;所述壳体材质为碳纤维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钻孔音频电透视信号发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二极管D31、二极管D32、二极管D33、二极管D34、二极管D35、二极管D36、二极管D37、三极管Q31、三极管Q32、三极管Q33、电源V31和接插件J31;所述电容C31一端连接发射线圈,电容C31另一端与电阻R31一端、电阻R32一端和二极管D31阴极共同连接;所述电阻R31另一端连接电容C35一端;所述电阻R32另一端与电容C32一端和电阻R33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电阻R33另一端与电容C33一端、电阻R34一端和三极管Q31基极共同连接;所述电阻R34另一端连接电容C34一端;所述电阻R35一端与二极管D31阳极和电容C37一端共同连接,电阻R3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1集电极;所述电阻R36一端与三极管Q31发射极和二极管D32阴极共同连接,电阻R36另一端与电容C34另一端和二极管D32阳极共同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37一端与电阻R38一端、二极管D33阴极、二极管D34阴极和三极管Q33基极共同连接,电阻R37另一端与电容C37另一端、三极管Q32基极和电容C38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电阻R38另一端与电容C35另一端和电容C36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电阻R39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张鹏,王小波,王信文,朱永刚,赵兆,李渊,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