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49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筒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内筒体,外筒体顶端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内筒体内部设置有上托板和下托板,上托板和下托板通过弹力弹簧焊接连接,且下托板表面螺栓固定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外侧壁开设有沟槽,下托板底面与液压缸活塞杆端相接触,且下托板底面螺栓固定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内筒体底端焊接连接有集液框,集液框和内筒体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集液腔。该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可以远程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回收,这样通过及时回收避免垃圾溢出,使用效果好,而且整个垃圾压缩机构仅需一个液压缸即可,不仅整个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具体为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垃圾回收装置无法对内部垃圾的含量进行计算,例如在对垃圾回收时,有的垃圾桶已经完全装满,而多余的垃圾堆积在垃圾桶旁边,这样不仅影响周边环境,而且垃圾容易被大风吹散,不利于垃圾回收,为此现有技术(CN214877367U)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其通过测距模块感应箱体内垃圾与箱盖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箱体内垃圾含量,当垃圾含量较多时,通过无线方式通知回收人员进行垃圾回收;
[0003]但上述改进还存在有不足,其在箱体侧面开设垃圾进出口,这样不便于回收内部垃圾,以及分离出来的污水,同时设置抚平机构来避免垃圾堆积,由于抚平板位于箱体上部,这样箱体上部空间无法放置垃圾,箱体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而且抚平机构其通过电机和电动缸等多个部件来实现,不仅增加了整体的成本,而且使得结构复杂,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实用性不强;
[000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筒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内筒体,外筒体顶端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内筒体内部设置有上托板和下托板,上托板和下托板通过弹力弹簧焊接连接,且下托板表面螺栓固定有第二红外传感器,
[0007]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槽壁上内嵌有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通过第一控制器与液压缸电性连接,
[0008]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外侧壁开设有沟槽,下托板底面与液压缸活塞杆端相接触,且下托板底面螺栓固定有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电线连接,所述液压缸螺栓固定于外筒体底壁上,
[0009]所述内筒体底端焊接连接有集液框,集液框和内筒体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集液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底壁上焊接连接有四个导向板,导向板侧面垂直焊接连接有横板;
[0011]所述导向板与内筒体侧面贴合,横板与内筒体底面贴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横截面呈矩形框状,其侧壁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有凸块,且其顶端与盖板底面贴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均为矩形状,两者侧壁与内筒体内壁贴合,且上托板顶面呈弧形。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弹簧呈矩形分布有四个,且四个弹力弹簧外围套有橡胶围挡,所述橡胶围挡为矩形框状,其两端与上托板底面以及下托板顶面均密封粘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通槽呈圆形,其内部设置有圆形的活动板,活动板外圆壁焊接连接有第一转轴,且活动板一侧底面焊接连接有下限位板,另一侧顶面垂直焊接连接有第二转轴;
[0016]所述第一转轴与通槽的槽壁轴承活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轴承活动连接有上限位板;
[0017]所述下限位板与盖板底面贴合,上限位板与盖板顶面贴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垃圾回收装置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当通过通槽往内筒体内投入垃圾时,液压缸会通过上托板和下托板向上抬升垃圾,并配合盖板对垃圾进行压缩,当垃圾达到一定量且无法被压缩时,上托板和下托板会相互靠拢,第二红外传感器检测出两者之间间距后可以远程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回收,这样通过及时回收避免垃圾溢出,使用效果好,而且整个垃圾压缩机构仅需一个液压缸即可,不仅整个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0019]上托板和下托板位于内筒体底部,这样可以与内筒体一个完整的垃圾筒,不会占据内筒体的内部空间,保证了内筒体空间利用率;
[0020]内筒体设置于外筒体内部,且外筒体顶端为敞口状,通过将盖板旋下后,就可以将内筒体取出,便于对垃圾以及废液进行回收,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内筒体和集液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盖板和活动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上托板和下托板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外筒体;2、内筒体;3、盖板;4、第一红外传感器;5、液压缸;6、上托板;601、沟槽;7、下托板;8、弹力弹簧;9、第二红外传感器;10、橡胶围挡;11、集液框;12、集液腔;13、导向板;14、横板;15、凸块;16、通槽;17、活动板;18、第一转轴;19、下限位板;20、上限位板;21、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筒体1,以及设置于其内的内筒体2,外筒体1顶端螺纹连接有盖板3,盖板3上开设有通槽16,且
通槽16的槽壁上内嵌有第一红外传感器4,第一红外传感器4通过第一控制器与液压缸5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器螺栓固定于盖板3底部,且其由处理器、GPS模块、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构成,当通过通槽16往内筒体2内部投入垃圾时,会被第一红外传感器4检测到,这样第一红外传感器4将信号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将信号处理后,并通过GPS模块和通信模块以无线的方式发出,而液压缸5上安装有对应的信号接收器,当接收到信号后,可以将液压缸5通电运行;
[0029]通槽16呈圆形,其内部设置有圆形的活动板17,活动板17外圆壁焊接连接有第一转轴18,且活动板17一侧底面焊接连接有下限位板19,另一侧顶面垂直焊接连接有第二转轴21,第一转轴18与通槽16的槽壁轴承活动连接,第二转轴21上轴承活动连接有上限位板20,下限位板19与盖板3底面贴合,上限位板20与盖板3顶面贴合,活动板17通过第一转轴18可以在通槽16内旋转,这样需要投入垃圾时,可以在第二转轴21上旋转上限位板20,再将活动板17翻转一定角度即可;
[0030]第一转轴18和通槽16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转轴21和上限位板20连接处均设置有扭簧,这样当垃圾投放完成后,活动板17可以自动复位,而上限位板20旋转后也可以自动复位;
[0031]下限位板19和上限位板20的设置,使得活动板17不在人为的操作下,其会卡在通槽16内,不会发生自转,活动板17和盖板3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确保后续垃圾压缩作业的正常进行。
[0032]内筒体2内部设置有上托板6和下托板7,上托板6和下托板7通过弹力弹簧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筒体(1),以及设置于其内的内筒体(2),外筒体(1)顶端螺纹连接有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内部设置有上托板(6)和下托板(7),上托板(6)和下托板(7)通过弹力弹簧(8)焊接连接,且下托板(7)表面螺栓固定有第二红外传感器(9),所述盖板(3)上开设有通槽(16),且通槽(16)的槽壁上内嵌有第一红外传感器(4),第一红外传感器(4)通过第一控制器与液压缸(5)电性连接,所述上托板(6)和下托板(7)外侧壁开设有沟槽(601),下托板(7)底面与液压缸(5)活塞杆端相接触,且下托板(7)底面螺栓固定有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9)电线连接,所述液压缸(5)螺栓固定于外筒体(1)底壁上,所述内筒体(2)底端焊接连接有集液框(11),集液框(11)和内筒体(2)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集液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底壁上焊接连接有四个导向板(13),导向板(13)侧面垂直焊接连接有横板(14);所述导向板(13)与内筒体(2)侧面贴合,横板(14)与内筒体(2)底面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景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