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及二次供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31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及其二次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与市政供水管网相连,出水口与用户供水管网相连分散在不同地点由输水管连通在一起的多个储水罐的储水装置,及在该储水装置的出水口设置二次供水增压装置,在进水口设置防倒流装置构成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点在于:一是解决了无适合场地在一个地方建立二次供水系统的问题,二是既保证了高层建筑供水压力,又降低了低楼层供水对二次供水增压装置的要求及低楼层供水泄压的能源损耗,三是不仅实现了二次供水的功能要求,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节省了单独景观建设的投资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及二次供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的城市供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供水的二次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二次供水系统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特别是四川润物供水系统有限公司近年来对二次供水系统的潜心研究所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如“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专利申请号202210636438.3)、“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及出水装置”(专利号202221402956.0)、“地埋式管束供水装置”(专利号202221402950.3)、“一种侵入式增压结构”(专利申请号202211517291.2)、“一种调蓄加压系统”(专利申请号202211555863.6)等专利或专利申请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二次供水系统占用地下室等有用场地、二次供水能源损耗大、储水池需要定期清理、敞放储水池存在安全隐患、二次供水设备清洗检修时停水等诸多问题,但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在的城市土地资源和可用空间极其匮乏,而城市用水量越来越大,用水保障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地上空间还是地下空间以致其他叠用空间,很多在一个二次供水区域内要在一个地方建立满足需要的二次供水系统,难找合适的场地,往往要占用其他的有用空间,存在二次供水装置和其它建筑争场地的问题;二是在一个二次供水区域内,建筑物高度差异悬殊,使用一套增压装置供水,高层建筑供水压力不足,低层建筑供水需要泄压,不仅提高了对增压装置的要求,泄压也浪费了能源;三是现有二次供水装置均紧作为供水的功能装置,没有发挥其它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
[0004]一是解决无适合场地在一个地方建立二次供水系统的问题;二是既保证高层建筑供水压力,又降低对二次供水低扬程增压装置的要求及低扬程供水泄压的能源损耗;三是改变二次供水设施仅作为二次供水的功能装置的情况。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6]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包括进水口与市政供水管网相连,出水口与用户供水管网相连的密闭容器。该密闭容器包括由分散在不同地点由输水管连通在一起的多个形状、结构能保证在储水、输水过程中不形成死水且储水罐出水口设置在储水罐内腔尽可能低的位置的储水罐,储水罐内腔最高位置处设有负压开启装置。储水罐出水口设置在储水罐内腔尽可能低的位置是指储水罐安装后的位置。
[0007]储水罐、输水管的大小、形状一般根据其放置位置的空间、承重基础、储水需求、景观设置需要(如作为景观一部分时)等情况确定,并根据功能需要和安装基础设计放置方式。
[0008]特别的:
[0009]储水罐为储水罐进出水口在两端的圆柱体或储水罐进出水口对向设置的球体、橄榄球体。
[0010]圆柱体储水罐为直圆柱体或曲圆柱体、变径圆柱体管。通常直圆柱体为正圆柱体,即封口直管,曲圆柱体有封口弯管、折管,变径圆柱体有封口锥台管、不同直径连接管等。
[0011]储水罐内不形成死水的形状、结构还有如储水罐进出水口在储水罐内分开在较远位置设置等也有较好效果,带有角的形状一般会有死水形成。
[0012]各储水罐由输水管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相结合连通。输水管可以是圆形管,也可以是根据区域的景观需要设计成如作为儿童游玩的滑槽管、作为廊道顶棚的矩形、弧形、花瓣形管(这时还兼具储水、隔热和美华环境等作用)、作为栽种花草植物的凹槽管等多种形式。
[0013]储水罐从市政水管到用户供水管网按所处地理位置从高到低的顺序连通。
[0014]在最末端储水罐设置出水口。
[0015]或在最末端储水罐和其他1个或几个储水罐设置出水口。
[0016]二次供水系统:包括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在出水口设置二次供水增压装置,在进水口设置防倒流装置,以及当后级储水罐高于前级储水罐时设置的前级储水罐向后级储水罐抽水的抽水装置及连接该前后级储水罐的输水管内的中间防倒流装置。
[0017]特别的:
[0018]增压装置的增压泵设置在储水罐内,增压泵的进水口为储水罐出水口,增压泵的出水管作为出水口。
[0019]市政供水管和增压装置的增压泵出水管从储水罐的一个地方导入导出,增压装置的增压泵进水口和市政供水管导入到储水罐内的进水口在储水罐内的相对位置和安装方式要能保证在储水罐内不形成死水。
[0020]特别说明:
[0021]1.本专利技术所说圆柱体与数学概念上的圆柱体仅指正圆柱体有所区别,以本说明书界定并参考说明书附图记载为准。
[0022]2.本专利技术所说的进水口是指与市政供水管网相连的进水口,出水口是指与用户供水管网相连的出水口,输水管连接的储水罐之间的进出水口在本专利技术中称作储水罐进水口、储水罐出水口;与市政水管相连的储水罐进水口与进水口同一、与用户供水管网相连的储水罐出水口与出水口同一,设置有出水口的中间储水罐既有出水口又可能有储水罐出水口。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及应用的二次供水系统,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增压装置、防倒流装置、负压开启装置等属本领域内常用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提出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在此不做更多详细说明,实施例也不做具体解析。本四川润物供水系统有限公司的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专利申请号202210636438.3)、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及出水装置(专利号202221402956.0)、地埋式管束供水装置(专利号202221402950.3)、一种侵入式增压结构(专利申请号202211517291.2)、一种调蓄加压系统(专利申请号202211555863.6)等专利或专利申请及其它二次供水的现有技术也有许多实例可供参考。
[0024]有益效果:
[0025]由于本专利技术储水装置由分散在不同地点由输水管连通在一起的多个储水罐构成,当在一个地方没有足够空间设置二次供水系统时,将占二次供水系统绝大部分空间位置的储水装置按供水区域空间情况和用水位置分散设置在多个地方,如小面积的绿化带地下、
不能它用的墙角地边、裙楼房顶、装饰梁柱等位置,再用输水管将各储水罐连通,保证供水区域储水需要,实现了无适合场地在一个地方建立二次供水系统的二次供水储水需要的目的。
[0026]由于本专利技术二次供水系统的储水罐分散设置,一般是在用水楼层高度相近的区域就近设置,按照本区域楼层高度设定相应的增压扬程,高楼层高增压,低楼层低增压,分区增压,实现既保证高楼层的供水压力,又降低低楼层区供水对二次供水增压装置的要求,同时低楼层供水不需泄压而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0027]由于本专利技术储水罐可设计为圆柱形、球形、橄榄形,输水管可做成作为儿童游玩的滑槽管、作为廊道顶棚的矩形、弧形、花瓣形管(这时还兼具储水、隔热作用)、作为栽种花草植物的凹槽管等具有美感的多种形状,分散设置在多个地方,作为供水区域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实现了二次供水的功能要求,也发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节省了再单独景观建设的投资成本。
[002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虽然不是很先进,技术方案也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包括进水口(1)与市政供水管网相连,出水口(2)与用户供水管网相连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密闭容器包括由分散在不同地点由输水管(4)连通在一起的多个形状、结构能保证在储水、输水过程中不形成死水且储水罐出水口设置在储水罐内腔尽可能低的位置的储水罐(3),储水罐(3)内腔最高位置处设有负压开启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罐(3)为储水罐进出水口在两端的圆柱体或储水罐进出水口对向设置的球体、橄榄球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体储水罐(3)为直圆柱体或曲圆柱体、变径圆柱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储水罐(3)由输水管(4)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相结合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罐(3)从市政水管到用户供水管网按所处地理位置从高到低的顺序由输水管(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二次供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蜜赵兴红李行行肖锋刘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润物供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