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628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属于医学临床影像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PET扫描框和智能调整系统,所述PET扫描框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腔;所述连接底座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外躺板,所述外躺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脑部PET扫描装置单单通过降低高度不便体重较重的患者使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患者直接坐立于坐垫上端,随着坐垫以第一转动连接轴为圆心顺时针缓慢转动可使得使用者背部一部分接触一部分调整滚筒,转动并可使得使用者由坐垫移动至内躺板上端。板上端。板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临床影像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对于患者的诊断依靠患者的口述以及实际检测结果,而针对患者无法描述也无法通过外部观察直接检测的需要通过影像拍摄,拍摄患者体内对应位置或者患者体内大范围,由此进行进一步检测,而检测过程中会使用到一种PET扫描,该扫描是通过针对患者全体进行扫描以及建模生成3D图像;
[0003]公开号为CN1144691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脑部PET扫描装置,包括扫描床、PET机架、机架移动滑轨和拉锁装置,扫描床呈横置的U型,扫描床包括床板、床体和连接端,床板和床体上下平行,床板和床体之间通过连接端固定;床体上通过机架移动滑轨安装有PET机架,PET机架与机架移动滑轨之间通过拉锁装置固定或者活动,该专利技术PET探测器轴向视野较长>=0.25米,单个床位扫描即能获得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包括PET扫描框(1),所述PET扫描框(1)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腔(39),所述滑动腔(39)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3),所述PET扫描框(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底座(17),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3)上端的一侧,所述连接底座(17)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外躺板(12),所述外躺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9),所述第一连接块(19)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8),所述连接架(18)的一端与连接底座(17)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连接轴(30)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18)上端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块(19)的下端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块(19)的上端与外躺板(12)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底座(17)外部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坐垫(21),所述第三转动连接轴(30)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适配剖面(29),所述适配剖面(29)的外部与连接架(18)外部的一侧卡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1)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20),所述第二连接块(20)与坐垫(21)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2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底座(17)内部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环状滑动轨(31),所述环状滑动轨(31)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块(20)外部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0)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板(28),所述限制板(28)与踩踏弯折板(8)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躺板(12)内部的下端设置有滑动卡槽(27),且滑动卡槽(27)由一侧嵌入外躺板(12)的内部,所述PET扫描框(1)的前端设置有收容框(7),所述收容框(7)的上端设置有踩踏弯折板(8),所述踩踏弯折板(8)的一侧设置有凹陷连接条(9),所述凹陷连接条(9)与踩踏弯折板(8)为一体结构,所述凹陷连接条(9)与滑动卡槽(27)卡槽连接,所述外躺板(12)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器(10),所述减震器(10)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垫片(11),且减震垫片(11)与减震器(10)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减震器(10)的上端与外躺板(1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32)固定连接,所述外躺板(12)的内部设置有调整腔(14),所述调整腔(14)的内部设置有内躺板(13),所述内躺板(13)的内部横向设置有调整滚筒(15),所述调整滚筒(15)与内躺板(13)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26)转动连接,所述内躺板(13)内部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16),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两端均与外躺板(12)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16)的外部与内躺板(13)内部下端的两侧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扫描框(1)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板(4),所述上支撑板(4)与PET扫描框(1)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盘(3)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4)下端的中间设置有检测视像头(40),所述检测视像头(40)的下端设置有位置确定板(5),所述位置确定板(5)的上端与上支撑板(4)的下端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位置确定板(5)内部的上端交叉设置有限定条(6),两个限定条(6)为一体结构,所述限定条(6)与位置确定板(5)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装置底座(24),所述装置底座(24)与第一连接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螺纹杆(33),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一端与装置底座(2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33)的外部与传动板(34)的内部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板(34)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23)的上端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装置底座(24)之间设置有一对限制框(35),两个限制框(35)之间横向设置有一对传动轮(38),所述传动轮(38)
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7),所述支撑架(37)与传动轮(38)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37)之间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板(36),所述第三连接板(36)与第一连接板(23)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提示喇叭(2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条(42),所述第二防滑条(4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滑条(41),且第一防滑条(41)和第二防滑条(42)的一侧均与坐垫(21)为一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临床影像3D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调整系统,智能调整系统包括检测视像头(40)内置的人体描边模块(43)、位置判断模块(44)、调整方案设计模块(45)、X向调整模块(46)、Y向调整模块(47)、调整启动检测模块(48)、语音播报模块(49)和预制语音储存模块(50),其中:人体描边模块(43):用于对躺在调整滚筒(15)上端的患者进行定位,对患者身体边缘进行绘画,由绘制的线作为后续患者位置的判断;位置判断模块(44):用于将预先设计的人物边缘范围与人体描边模块(43)绘制的范围进行对比,通过位置判断模块(44)内置的范围是否完全重叠人体描边模块(43)范围,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现有位置进行调整;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凌霄袁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光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