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618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0.5~1.5份、细骨料2~3份、天然粗骨料1~4.65份、废弃沥青路面再生粗骨料1~4.65份和拌合水0.5~1份;其制备方法如下:1)原料搅拌;2)混水搅拌;3)注模、振捣;4)脱模、养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具有比普通混凝土更高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提供了废弃路面沥青粗骨料用于混凝土中更优的粒径范围及颗粒级配,而且解决了废弃沥青路面拆除后的存放问题,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建成的二级及以上公路,90%左右采用的是沥青路面,现已逐渐达到15~20年的使用年限,进入大规模的维修养护阶段,大量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改扩建等,每年因此将产生数以千万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废料。沥青路面废料除了少部分再生利用外,其余的基本被堆弃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公路修建的成本,同时也会造成“黑色污染”,极易滋生蚊虫,破坏环境。这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不符。因此,对沥青路面废料而言,除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相关再生技术及设备,加大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再生利用之外,针对目前的现状还应挖掘沥青路面废料的优点,创造性的将其应用于其他领域,提高沥青路面废料的再生利用率。
[0003]另一方面,目前建筑市场常用的烧结砖或非烧结砖等砌块均呈脆性破坏特征,抗震耗能性能相对较差。从改善砌块自身抗震耗能性能出发,利用沥青混凝土粘弹性特征,将其作为骨料部分替代传统砂石骨料,有望从根本上提高材料的韧性,实现砌体良好的抗震耗能性能。
[0004]将废弃工程建设垃圾进行破碎、清洗、筛分后作为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配制成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对废弃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达到了节约资源及工程建设成本,保护环境及生态的目的,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倘若可以将沥青路面拆除后的垃圾进行简单的破碎筛分,将其作为混凝土中的部分乃至全部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会带来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0005]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针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再生骨料所占混凝土总骨料的比例较低,再生骨料的利用率低;现有技术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再生骨料的利用率低,现有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9]水泥0.5~1.5份、细骨料2~3份、天然粗骨料1~4.65份、废弃沥青路面再生粗骨料1~4.65份和拌合水0.5~1份。
[0010]进一步地,水泥为标号为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0011]进一步地,细骨料为天然河砂,其粒径范围为0.16~5.0mm。
[0012]进一步地,天然粗骨料为市售的粗骨料,其粒径范围为5.0~25.0mm。
[0013]进一步地,废弃沥青路面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沥青路面经破碎、筛分后所得的粗骨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5.0~10.0mm的骨料0.7~1.2份、10.0~15.0mm的骨料0.7~1.2份、15.0~20.0mm的骨料0.9~2.0份和20.0~25.0mm的骨料0.9~2.0份。
[0014]上述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称取配方量的水泥、细骨料、天然粗骨料和废弃沥青路面再生粗骨料放置于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0016]2)待干料混合均匀后,将拌合水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后得到浆体Ⅰ;
[0017]3)将浆体Ⅰ注模成型,放置于振动台上进行振捣,得到均匀的浆体Ⅱ;
[0018]4)将浆体Ⅱ注模成型,后经脱模、养护即可得到的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
[0019]进一步地,步骤1)搅拌的转速为40~50r/min,搅拌时间为120~180s。
[0020]进一步地,步骤2)搅拌的转速为40~50r/min,搅拌时间为150~210s。
[0021]进一步地,步骤3)振捣时间为30~40s。
[0022]进一步地,步骤4)脱模是指在注模成型完毕后,用保鲜膜覆盖模具45~50h后脱模。
[0023]进一步地,步骤4)养护是指在温度为18℃~22℃,湿度≥95%的标准养护箱中养护25~30d。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制备了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为沥青路面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空间。
[0026]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废弃沥青路面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及颗粒集配,以实现废弃沥青路面再生粗骨料完全替代天然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避免了再生骨料掺入后,混凝土力学性能降低的不利影响。
[0027]3)原材料均为市售材料,制备流程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对本实用专利技术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中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使用了四种粒径区间,粒径区间分别为5.0~10.0mm、10.0~15.0mm、15.0~20.0mm、20.0~25.0mm。该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见表1):
[0031]表1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材料配合比
[0032][0033]上述所用水泥为市购的标号为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0034]水为自来水;
[0035]细骨料为市购的天然河砂,其粒径范围为0.16~5.0mm;
[0036]天然粗骨料为市购的石子,其粒径范围为5.0~10.0mm;
[0037]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为某废弃沥青路面拆除后进行破碎筛分的建筑垃圾,其粒径范围为5.0~25.0mm。
[0038]上述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制备步骤如下:
[0039]1)称取配方量的水泥、细骨料、天然粗骨料、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放置于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其中搅拌机的转速为45r/min,搅拌时间为160s;
[0040]2)待干料混合均匀后,将拌合水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机的转速为45r/min,搅拌时间为180s,进行搅拌后得到浆体Ⅰ;
[0041]3)将浆体Ⅰ注模成型,放置于振动台上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为35s,得到均匀的浆体Ⅱ;
[0042]4)将浆体Ⅱ注模成型,用保鲜膜覆盖模具48h后脱模,将脱模后的试件放置于温度为20℃,湿度≥95%的标准养护箱中养护28d,即可得到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
[0043]实施例2
[0044]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中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使用了四种粒径区间,粒径区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0.5~1.5份、细骨料2~3份、天然粗骨料1~4.65份、废弃沥青路面再生粗骨料1~4.65份和拌合水0.5~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1份、细骨料2.51份、天然粗骨料0.93份、废弃沥青路面再生骨料4.65份和拌合水0.7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为天然河砂,其粒径为0.16~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粗骨料粒径为5.0~2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沥青路面粗骨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5.0~10.0mm的骨料0.7~1.2份、10.0~15.0mm的骨料0.7~1.2份、15.0~20.0mm的骨料0.9~2.0份和20.0~25.0mm的骨料0.9~2.0份。6.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雷邓辉范承宁王晓龙邹世斌管彦霖郝晓东余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