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03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包含地面衔接区、刚性支撑区、以及支撑机构安装区;固定牵拉机构,所述地面衔接区上设置有固定台阶孔,所述固定牵拉机构包含贯穿插接于所述固定台阶孔下侧的地面上的中空插接杆件,所述中空插接杆件的顶部固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向下连接有驱动螺杆,驱动螺杆的底部固接有驱动齿轮;所述中空插接杆件的下侧横向设置有若干个锚紧件,锚紧件的内端部固接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若干个支撑立柱,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区的底部与基坑冠梁的上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施工车辆形成稳定的支承,从而在保证施工车辆的行驶、作业安全性。作业安全性。作业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其固定设置于相应的基坑冠梁的上部与地面之间,以便于施工车辆能够于该支承平台上进行移动,从而有效进行相应的施工动作。

技术介绍

[0002]为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通过相应的基坑支护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与保护,现有的基坑支护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排桩支护。由于钢筋混凝土桩的造价极高,在满足支护要求后,钢筋混凝土桩的整体长度一般会被限制,因此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桩的最高点一般位于地面下方一米处。如此一来,便可在满足支护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支护成本。但是钢筋混凝土桩与地面之间所存在的高度差会对后续的施工作业造成不便的影响,为了便于施工,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桩的顶部会浇筑有相应的基坑冠梁,而为了适应基坑冠梁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现有的基坑冠梁的上部与地面之间一般会通过相应的支撑机构支撑铺设有相应的施工平台。传统的施工平台主要适应施工人员使用,其支撑承载性能相对较差,因此无法满足施工车辆的负载,导致施工车辆无法行驶至基坑冠梁的上部,致使施工车辆的施工动作被限制。
[0003]因此,设计一款能够有效对施工车辆形成稳定的支承,从而在保证施工车辆的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施工车辆能够于基坑冠梁的上部与地面之间进行安全行驶和作业,进而有效便于施工车辆进行相应的施工动作的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是本专利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该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包含地面衔接区、刚性支撑区、以及支撑机构安装区,所述刚性支撑区内凹设置于所述地面衔接区和支撑机构安装区之间,且所述刚性支撑区的底面均匀固接有多个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板;固定牵拉机构,所述平台本体的地面衔接区的底面固定抵接于基坑冠梁内侧的地面上,且所述地面衔接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相应的固定台阶孔,所述固定牵拉机构包含贯穿插接于所述固定台阶孔下侧的地面上的中空插接杆件,所述中空插接杆件的顶部密封固接有一可对所述固定台阶孔形成卡紧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向下连接有一套设于所述中空插接杆件内的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顶部设置有螺杆转动驱动用内六角槽,驱动螺杆的底部固接有一相应的驱动齿轮;所述中空插接杆件的下侧在与所述驱
动齿轮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横向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锚紧件,所述锚紧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所述中空插接杆件的侧壁上,锚紧件的外端部呈尖状设置,锚紧件的内端部固接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1,所述锚紧件的螺距与所述驱动螺杆的螺距一致;在所述中空插接杆件固定插接到位之后,驱动所述驱动螺杆转动下行,以驱动所述锚紧件转动向外移动,使所述锚紧件的外侧分别横向穿接所述中空插接杆件外侧的土层里;若干个支撑立柱,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支撑机构安装区的底部与基坑冠梁的上部之间。
[0006]所述中空插接杆件是由上部限位管和下部插接管组成,所述下部插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部限位管的直径,且所述下部插接管的底端部固接有相应的圆锥状钻头。
[0007]所述支撑立柱为支撑方管,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区的底部在与所述支撑立柱相对应的位置上内凹设置有相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嵌装有一相应的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包含固定焊接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上盒体、以及呈阶梯状固定衔接于所述上盒体下侧的下盒体,所述下盒体的规格小于所述上盒体;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套接于所述下盒体的外侧并固定焊接到所述上盒体外侧的支撑机构安装区上,且所述支撑立柱的上部固接有一顶面抵接到所述下盒体底部的支撑封板。
[0008]所述上盒体、下盒体组成的固定盒体内固定填充有诸多摩擦耗能用阻尼粒子,所述阻尼粒子包括铁基球体状粒子颗粒。
[0009]所述支撑立柱内设置有立柱焊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支撑立柱与平台本体的支撑机构安装区之间的焊缝是否出现开裂,并在焊缝出现开裂后发出报警信号。
[0010]所述支撑封板下侧的支撑立柱上固接有一与所述支撑封板呈间隔设置的安装板,所述立柱焊缝检测装置包含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控制模块、以及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上的信号发射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立柱焊缝检测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上的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均匀分布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壁与所述下盒体的外壁之间;所述触发开关上侧的支撑立柱与所述下盒体之间固定设置有一相应的缓冲橡胶层,所述缓冲橡胶层的底部在与所述触发开关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向下固接有相应的塑料压块;在所述支撑立柱与平台本体的支撑机构安装区出现焊缝开裂时,当施工车辆移动至平台本体后,所述平台本体在受力后与所述支撑立柱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对所述缓冲橡胶层形成挤压,被挤压后的缓冲橡胶层驱动塑料压块对相应的触发开关形成触压,使所述触发开关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通过信号发射模块向接收端发出报警信号。
[0011]所述控制模块是由STM32F10x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为蓝牙模块,连接于STM32F10x的46、45、43管脚,所述供电模块为微型锂电池。
[0012]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向下固接有一相应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与支撑立柱之间按等角度固接有多个相应的三角形加强板,通过螺栓锁紧方式将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设置于基坑冠梁的上部。
[0013]所述平台本体的支撑机构安装区的外端部上侧设置有一相应的安全梁。
[0014]所述安全梁的外端部向下设置有相应的限位凸沿,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区的外端部并排向外固接有若干个相应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外端部固接有相应的挡板,所述限位
凸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限位轴相适配的导孔,通过所述导孔与限位轴配合将所述安全梁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轴上,所述挡板与限位凸沿之间的限位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相应的螺旋弹簧。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平台本体包含地面衔接区、刚性支撑区、以及支撑机构安装区,刚性支撑区内凹设置于所述地面衔接区和支撑机构安装区之间,且刚性支撑区的底面均匀固接有多个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板。在刚性支撑区与加强筋板的配合设置下有效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平台本体的整体刚性,以防止因平台本体的自身重量过大而导致其支撑刚性不足的问题出现,且能够有效增加地面衔接区、以及支撑机构安装区的厚度,以便于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牵拉机构、以及支撑立柱的改进设置,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形成更加稳定的整体。
[0016]2)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牵拉机构包含贯穿插接于地面衔接区的固定台阶孔下侧的地面上的中空插接杆件,以及连接于中空插接杆件的顶部、并对地面衔接区的固定台阶孔形成卡紧的固定块,在中空插接杆件的作用下,有效初步对平台本体的横向位移形成限位,从而提升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1),包含地面衔接区(101)、刚性支撑区(102)、以及支撑机构安装区(103),所述刚性支撑区(102)内凹设置于所述地面衔接区(101)和支撑机构安装区(103)之间,且所述刚性支撑区(102)的底面均匀固接有多个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板(104);固定牵拉机构(2),所述平台本体(1)的地面衔接区(101)的底面固定抵接于基坑冠梁(3)内侧的地面上,且所述地面衔接区(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相应的固定台阶孔,所述固定牵拉机构(2)包含贯穿插接于所述固定台阶孔下侧的地面上的中空插接杆件(201),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的顶部密封固接有一可对所述固定台阶孔形成卡紧的固定块(202),所述固定块(20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向下连接有一套设于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内的驱动螺杆(203),所述驱动螺杆(203)的顶部设置有螺杆转动驱动用内六角槽(4),驱动螺杆(203)的底部固接有一相应的驱动齿轮(204);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的下侧在与所述驱动齿轮(204)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横向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锚紧件(205),所述锚紧件(205)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的侧壁上,锚紧件(205)的外端部呈尖状设置,锚紧件(205)的内端部固接有与所述驱动齿轮(204)相啮合的从动齿轮(206);所述驱动齿轮(204)与从动齿轮(206)的传动比为1:1,所述锚紧件(205)的螺距与所述驱动螺杆(203)的螺距一致;在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固定插接到位之后,驱动所述驱动螺杆(203)转动下行,以驱动所述锚紧件(205)转动向外移动,使所述锚紧件(205)的外侧分别横向穿接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外侧的土层里;若干个支撑立柱(5),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平台本体(1)的支撑机构安装区(103)的底部与基坑冠梁(3)的上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插接杆件(201)是由上部限位管(2011)和下部插接管(2012)组成,所述下部插接管(2012)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部限位管(2011)的直径,且所述下部插接管(2012)的底端部固接有相应的圆锥状钻头(20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5)为支撑方管,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区(103)的底部在与所述支撑立柱(5)相对应的位置上内凹设置有相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嵌装有一相应的固定盒体(6),所述固定盒体(6)包含固定焊接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上盒体(601)、以及呈阶梯状固定衔接于所述上盒体(601)下侧的下盒体(602),所述下盒体(602)的规格小于所述上盒体(601);所述支撑立柱(5)的顶部套接于所述下盒体(602)的外侧并固定焊接到所述上盒体(601)外侧的支撑机构安装区(103)上,且所述支撑立柱(5)的上部固接有一顶面抵接到所述下盒体(602)底部的支撑封板(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车辆支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601)、下盒体(602)组成的固定盒体(6)内固定填充有诸多摩擦耗能用阻尼粒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群杨建国袁杰李斌王建煌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