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82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第一水井竖直开设于富水溶洞的涌水侧,第二水井竖直开设于富水溶洞的涌水侧,岩溶隧道具有排水槽,排水槽与第二水井的底部通过排水管道连通,第一连接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水井、第二水井连通,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水井的连通处位于第一水井的中部以上,常态化流水内的淤泥受自身重力影响沉降到第一水井的底部,当井水高度超过第一连接管道后从第一连接管道进入第二水井最终从排水槽排出,实现了淤泥与常态化流水的分离,且该设备适用于各种形态下的富水溶洞,局限性小,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用前景。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溶隧道排水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岩溶隧道是指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穿越岩溶地区,岩溶地区具有复杂多变的地质形态,因此岩溶隧道的建设难度较高;其中对于隧道建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溶地区水量丰富(富水溶洞)造成的排水问题,富水溶洞内有常态化流水,富水溶洞下方的地层受富水溶洞影响其水分含量也较高,若富水溶洞上方的地层接近地表或地表渗水率较高时,富水溶洞的上方地层也会出现水分含量较高的问题。所以当需要建设岩溶隧道时,富水溶洞的排水问题难以解决;此外,在解决富水溶洞排水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淤泥积压的问题。
[0003]专利申请201911075993.8公开了一种穿越岩溶通道的隧道结构及隧道穿越岩溶通道的方法,通过在隧道内开设与溶洞连通的排水管道对溶洞内的常态化流水进行排水,其存在以下缺陷和局限性:
[0004]1、富水溶洞的形成路径必须经过隧道,若富水溶洞仅部分经过隧道则该方案不可行。
[0005]2、富水溶洞的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岩溶隧道(1)贯穿富水溶洞(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井(3),所述第一水井(3)竖直开设于所述富水溶洞(2)的涌水侧,其设置位置处于常态化流水的流动路径上;第二水井(4),所述第二水井(4)竖直开设于所述富水溶洞(2)的涌水侧,所述第二水井(4)与所述第一水井(3)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水井(4)位于所述第一水井(3)和所述岩溶隧道(1)之间,所述第一水井(3)和所述第二水井(4)的深度相同;所述岩溶隧道(1)具有排水槽(101),所述排水槽(101)与所述第二水井(4)的底部通过排水管道(21)连通;第一连接管道(5),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井(3)、第二水井(4)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与所述第一水井(3)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水井(3)的中部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管道(6),所述第二连接管道(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井(3)、第二水井(4)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道(6)与所述第一水井(3)的连通处靠近所述第一水井(3)的底部并设置有过滤网(7);单向阀(8),所述单向阀(8)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6)上;水井阀门(9),所述水井阀门(9)设置于所述第一水井(3)上,所述水井阀门(9)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设置;密封门(10),所述密封门(10)开设于所述第一水井(3)上并靠近所述第一水井(3)的底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维护通道(11),所述维护通道(11)一端与所述密封门(10)所在区域连通,另一端与岩溶隧道(1)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水机构,所述吸水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井(3)连通并与所述第一水井(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富水溶洞下方地层(20),所述吸水机构能够将所述富水溶洞下方地层(20)里的水吸收至所述第一水井(3)内,所述吸水机构与所述第一水井(3)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水井(3)的中部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岩溶区隧道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机构包括:外壳(12),所述外壳(12)内部中空、尾端开口,其向外延伸出多个吸水通道(1201),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俊晖周祥吴春伟蒋雅君廖来兴畅振超黄海峰莫鹏王诗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