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爱森集团专利>正文

大分子单体、获得大分子单体的方法和含有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技术

技术编号:385563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其通过LCST调聚物与含有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大分子单体、获得大分子单体的方法和含有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LCST大分子单体、用于获得所述大分子单体的方法和包含所述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具有增稠效果的水溶性聚合物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化妆品、洗涤剂、印刷油墨、分散体涂料、纺织品、土木工程、建筑,并且还用于强化油气采收。
[0003]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有许多不同的化学性质的聚合物可用作增稠剂。一类重要的聚合物叫做热敏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侧基或端基具有LCST(低临界分层温度)。这些LCST基团对应于对于给定的浓度下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在超过某一温度时而改变并作为盐度的函数的基团。
[0004]此外,在该热敏聚合物的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包含聚合物的水溶液不包含凝胶颗粒。事实上,即使是尺寸在微米量级的小凝胶颗粒,也会强烈影响使用过程中的增稠性能。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提供热敏共聚物,即通过一种或多种LCST大分子单体的聚合获得的共聚物。
[0006]另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这样的共聚物,其作为增稠剂的效果至少相当于现有技术的聚合物的效果,并且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含凝胶颗粒。

技术实现思路

[0007]LCST大分子单体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式(I)的新型LCST大分子单体:
[0009][0010]其中,
[0011]‑
R1、R2和R3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C(=O)

YR5、CH2C(=O)

YR5、C(=O)

O

M
+
或CH2C(=O)

O

M
+

[0012]‑
Y为NR'5或O;
[0013]‑
R5、R
’5独立地为氢原子或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任选地芳族的,线性、支化或环状的,包含1至30个碳原子,包含0至4个选自包含O、N和S的组的杂原子的含碳基团;
[0014]‑
R4为CH2、C(=O)、C6H4‑
C(CH3)2‑
NH

C(=O)

,其中C6H4为双取代苯环,C(=O)O

CH2‑
CH(OH)

CH2或CH2‑
O

CH2‑
CH(OH)

CH2;
[0015]‑
M
+
为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铵;符号M
+
包括金属阳离子是碱土金属阳离子时其携带两个正电荷的情况;
[0016]‑
X选自式Z

R8‑
S的基团,其中Z是O、NH或O

C(=O)、O

C(=O)

CH(NH2),并且R8是C
n
H
2n
基团,其中整数n为1至30,优选1至18;
[0017]‑
单体A具有式(II):
[0018][0019]‑
单体B具有式(III):
[0020][0021]其中,
[0022]‑
R6、R
’6和R7独立地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任选地芳族的,线性、支化或环状的,包含1至30个碳原子,包含0至4个选自包含O、N和S的组的杂原子的含碳基团,
[0023]‑
单体C为至少一种阴离子单体和/或至少一种阳离子单体和/或至少一种非离子单体,
[0024]‑
u、v和w为单体的摩尔比,其使得u+v+w=100mol%,且
[0025]·
相对于单体A、B和C的所有摩尔比,u为50至99mol%,优选60至98mol%,更优选70至95mol%,
[0026]·
相对于单体A、B和C的所有摩尔比,v为1至20mol%,优选1至15mol%,更优选2至10mol%,
[0027]·
相对于单体A、B和C的所有摩尔比,w为0至30mol%,优选1至25mol%,更优选3至20mol%。
[0028]关于上述和在本文剩余部分重复的LCST大分子单体的式(I),当R4是C6H4‑
C(CH3)2‑
NH

C(=O)

时,C6H4苯环优选在对位被取代。
[0029]上述和在本文剩余部分重复的单体A的半展开式(semi

developed formula)(II)
为如下:

CH2‑
CH[C(=O)

NR6R'6]‑

[0030]上述和在本文剩余部分重复的单体B的半展开式(III)为如下:

CH2‑
CH[C(=O)

NHR7]‑

[0031]本文中,术语“mol%”表示所考虑的化学物质的摩尔百分比,也表示为“摩尔%”或“mol%”。
[0032]大分子单体可以具有交替、嵌段或统计单体分布。优选地,单体分布是统计的。
[0033]优选地,大分子单体具有式(I),其中:
[0034]‑
R1、R2和R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
[0035]‑
R4为CH2、C(=O)、C6H4‑
C(CH3)2‑
NH

C(=O)

,其中C6H4为双取代苯环,C(=O)O

CH2‑
CH(OH)

CH2或CH2‑
O

CH2‑
CH(OH)

CH2;
[0036]‑
X具有ZR式Z

R8‑
S,其中Z是O或NH,并且R8是C
n
H
2n
基团,n为1至30的整数;
[0037]‑
单体C为至少一种阴离子单体;
[0038]‑
R6和R6’
独立地为包含2至10个碳的饱和或不饱和的含碳基团;
[0039]‑
R7独立地为包含3至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线性或支化的含碳基团。
[0040]优选地,单体C为至少一种阴离子单体,其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2

丙烯酰胺基2

甲基丙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膦酸、烯丙基磺酸、烯丙基膦酸、苯乙烯磺酸;以及这些单体的水溶性盐,例如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铵盐。
[0041]优选地,大分子单体具有式(I),其中:
[0042]‑
R1、R2和R3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的LCST大分子单体:其中,

R1、R2和R3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C(=O)

YR5、CH2C(=O)

YR5、C(=O)

O

M
+
或CH2C(=O)

O

M
+


Y为NR
’5或O;

R5、R
’5独立地为氢原子或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任选地芳族的,线性、支化或环状的,包含1至30个碳原子,包含0至4个选自包含O、N和S的组的杂原子的含碳基团;

R4为CH2、C(=O)、C6H4‑
C(CH3)2‑
NH

C(=O)

,其中C6H4为双取代苯环,C(=O)O

CH2‑
CH(OH)

CH2或CH2‑
O

CH2‑
CH(OH)

CH2;

M
+
为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铵;

X选自式Z

R8‑
S的基团,其中Z是O、NH、O

C(=O)、O

C(=O)

CH(NH2),并且R8是C
n
H
2n
基团,其中整数n为1至30;

单体A具有式(II):单体A具有式(II):

单体B具有式(III):[化学式3]其中,

R6、R
’6和R7独立地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任选地芳族的,线性、支化或环状的,包含1至30个碳原子,包含0至4个选自包含O、N和S的组的杂原子的含碳基团,

单体C为至少一种阴离子单体和/或至少一种阳离子单体和/或至少一种非离子单体,

u、v和w为单体的摩尔比,使得u+v+w=100mol%,且
·
相对于单体A、B和C的所有摩尔比,u为50至99mol%,优选60至98mol%,更优选70至95mol%,
·
相对于单体A、B和C的所有摩尔比,v为1至20mol%,优选1至15mol%,更优选2至10mol%,
·
相对于单体A、B和C的所有摩尔比,w为0至30mol%,优选1至25mol%,更优选3至20mo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分子单体,其中:

R1、R2和R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

R4为CH2、C(=O)、C6H4‑
C(CH3)2‑
NH

C(=O)

,其中C6H4为双取代苯环,C(=O)O

CH2‑
CH(OH)

CH2或CH2‑
O

CH2‑
CH(OH)

CH2;

X具有式Z

R8‑
S,其中Z是O或NH且R8是C
n
H
2n
基团,n为1至30的整数;

R6和R6’
独立地为包含2至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含碳基团;

R7为包含3至1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线性或支化的含碳基团。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分子单体,其中所述单体C是阴离子单体。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分子单体,其中所述单体C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阴离子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2

丙烯酰胺基2

甲基丙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膦酸、烯丙基磺酸、烯丙基膦酸、苯乙烯磺酸;以及这些单体的水溶性盐,例如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铵盐。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分子单体,其中:

R1、R2和R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

R4为CH2、C(=O)、C6H4‑
C(CH3)2‑
NH

C(=O)

,其中C6H4为双取代苯环,C(=O)O

CH2‑
CH(OH)

C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塞德里克
申请(专利权)人:爱森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