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及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55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及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花叶黄州萝卜为亲本,在黄州萝卜花叶子一代群体中,选择板叶单株留种;(2)栽种步骤(1)得到的板叶单株,自交繁育,根据板叶单株性状筛选子二代板叶单株留种;(3)按照步骤(2)的方式筛选得到子3~6代板叶单株;(4)栽种子六代的板叶单株,收获种子,得到根叶兼用型萝卜的种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选育得到的根叶兼用型萝卜除了具有优良的外观品质特征之外,还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良好的营养品质。良好的营养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及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及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萝卜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蔬菜。萝卜物美价廉,全身是宝,其肉质根、茎叶和芽苗菜均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食药兼优的大众化蔬菜,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0003]近年来,萝卜栽培方式多样化,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发展,丰富萝卜产品种类将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差异化需求。选育具有特色的萝卜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围绕市场多样性需求,开展前瞻性品种选育研究,选育根叶兼用型等用途的萝卜品种,满足当前萝卜产业发展和多样化消费的需求,对促进萝卜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
[0004]萝卜是一种异花授粉作物,叶形主要分为花叶和板叶两种类型。地方品种萝卜群体的基因型组成均存在一些微小的遗传变异。不同世代的种子会产生发育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导致世代的分离和重组,使原萝卜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尽管对表现型影响大的突变发生的几率不高,但微小变异的频率却相当高,当微小变异积累到足以引起基因分离和重组时,便会加快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变化,在逐年的种子繁育生产中,这些变异便会积累和发展。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当前,叶用型萝卜多由板叶萝卜资源选育而来,品种较少且生产常用的叶用型萝卜品种主要来自日本,肉质根偏小(如图1所示),种子繁育较复杂,制种成本较高。黄州萝卜作为一个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叶片为花叶,叶片长有刺毛。在黄州萝卜提纯复壮良种繁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叶形由花叶向板叶过渡类型的单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及栽培方法,能够降低萝卜繁育及生产成本,创新根叶兼用型萝卜种质资源。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以花叶黄州萝卜为亲本,在黄州萝卜花叶子一代群体中,选择板叶单株留种;
[0009](2)栽种所述板叶单株,自交繁育,根据板叶萝卜性状筛选子二代板叶单株留种;
[0010](3)按照步骤(2)的方式筛选得到子3~6代板叶单株;
[0011](4)栽种子六代的板叶单株,收获种子,得到根叶兼用型萝卜的种子。
[0012]优选地,步骤(2)中预先对所述板叶单株的肉质根削根、剪叶后栽种。
[0013]优选地,所述削根为削去大部分主根,保留底部0~1cm。,所述剪叶为将萝卜缨剪至8~12cm。
[0014]优选地,所述繁育时,在萝卜现蕾期喷施浓度为75~150mg/L的多效唑,间隔1~2周后喷施一次,总共喷施1~3次。
[0015]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板叶萝卜性状包括叶形为板叶无刺毛、生长速度为播种后25~30天叶片数达到7~12片叶,播种后65~70天肉质根达到210g以上。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1)深耕整地,施肥,耙平作畦;
[0018](2)开沟条播,出苗后间苗、定苗;
[0019](3)定苗后,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0020](4)萝卜生长至成株期后进行移栽,移栽前对移栽地块进行深翻整地施肥,起高垄,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
[0021](5)定植后,进行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002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深耕的深度为20~30cm;所述施肥为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亩,三元复合肥45~55kg/亩,过磷酸钙30~50kg/亩;所述畦为平畦或高畦,所述畦的宽为1.2~1.8m,长为20~30m;所述高畦的高为20~30cm。
[0023]优选地,所述开沟的深度为2~3cm,行距为40~45cm,株距为20~30cm,播种量为0.5~0.7kg/亩;所述间苗在真叶两叶一心时进行,所述定苗在长至五片真叶时进行。
[0024]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移栽前,切除待移栽萝卜的缨子,保留10~20cm;所述深翻的深度为20~30cm,所述施肥为施用有机肥2000~3000kg/亩,三元复合肥35~40kg/亩,过磷酸钙30~50kg/亩;所述高垄的高度为20~30cm,宽为0.5~0.7m。
[0025]优选地,所述定植的行距为55~65cm,株距为40~50cm,所述定植时以土不盖住萝卜心叶、肉质根不露肩为标准,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能够降低萝卜繁育及生产成本,创新根叶兼用型萝卜种质资源。本专利技术选育得到的根叶兼用型萝卜水分含量92.2%,粗纤维0.9%,可溶性糖2.88g/100g。而相同地块相同时期种植的黄州萝卜,水分含量93.6%,粗纤维0.7%,可溶性糖2.64g/100g。经与黄州萝卜营养成分比对分析,根叶兼用型萝卜水分含量比黄州萝卜低1.4﹪,可溶性糖比黄州萝卜高0.24g/100g。表明根叶兼用型萝卜水分含量低于黄州萝卜,干物质含量则高于黄州萝卜,具有久煮不烂的品质。可溶性糖也较黄州萝卜高,品质更优。因此,本专利技术选育得到的根叶兼用型萝卜除了具有优良的外观品质特征之外,还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培育的板叶型根叶兼用型萝卜(左图)与日本叶用型萝卜—美玉(右图)的肉质根对比图;
[0029]图2为实施例1由花叶到板叶过渡态的板叶单株;
[0030]图3为实施例1中削去主根后的萝卜;
[0031]图4为实施例1培育的板叶型根叶兼用型萝卜;
[0032]图5为实施例1中根叶兼用型萝卜与黄州萝卜对比图,左侧为根叶兼用型萝卜(板叶),右侧为黄州萝卜(花叶);
[0033]图6为实施例1中根叶兼用型萝卜的检验报告;
[0034]图7为实施例1中与根叶兼用型萝卜同等条件下培育的黄州萝卜的检验报告。
[0035]图8为实施例1中在根叶兼用型萝卜成株期选种并削除待移栽萝卜的缨子后移栽至大棚。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1)以花叶黄州萝卜为亲本,在黄州萝卜花叶子一代群体中,选择板叶单株留种;
[0038](2)栽种所述板叶单株,自交繁育,根据板叶萝卜性状筛选子二代板叶单株留种;
[0039](3)按照步骤(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叶兼用型萝卜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花叶黄州萝卜为亲本,在黄州萝卜花叶子一代群体中,选择板叶单株留种;(2)栽种步骤(1)得到的板叶单株,自交繁育,根据板叶单株性状筛选子二代板叶单株留种;(3)按照步骤(2)的方式筛选得到子3~6代板叶单株;(4)栽种子六代的板叶单株,收获种子,得到根叶兼用型萝卜的种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先对所述板叶单株的肉质根削根、剪叶后栽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削根为削去主根至保留底部0~1cm;所述剪叶为将萝卜缨剪至8~12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育时,在萝卜现蕾期喷施浓度为75~150mg/L的多效唑,间隔1~2周喷施一次,总共喷施1~3次。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板叶萝卜性状包括叶形为板叶无刺毛、生长速度为播种后25~30天叶片数达到7~12片叶,所述根型中等为播种后65~70天肉质根达到210g以上。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选育方法得到的根叶兼用型萝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深耕整地,施肥,耙平作畦;(2)开沟条播,出苗后间苗、定苗;(3)定苗后,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4)萝卜生长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长军闫良代俊芬李进兰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