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46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多组支撑器件和多张遮蔽布,多组所述的支撑器件位于连接组件的下端,且可绕连接组件的中心轴转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套设在连接杆上端的旋转板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全站仪的把手连接,所述旋转板组包括对称设置的压板和托板,所述压板位于托板正上方,均贯穿连接杆设置,所述压板和托板相互靠近的侧面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支撑器件包括弧形板和安装在弧形板上端的卡扣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器件和遮蔽布,以便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自身状态,为全站仪提供遮阳和遮雨保护,改变现有的遮蔽装置无法兼顾遮阳和遮雨功能的现状,提高其实用性,且有效为全站仪提供保护。保护。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全站仪防护
,具体为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站仪经常被应用在户外场所中,其日积月累的被太阳照射,壳体会发生质变,壳体的表面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脱落,有损全站仪的使用寿命。全站仪在室外工作,偶遇阴雨天气时,因周围缺乏遮挡,雨水滴落在全站仪上,并极有可能透过缝隙流入全站仪内部,造成全站仪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会在全站仪的上方加设遮蔽器件,比如专利号为CN210689648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防护式全站仪,其在全站仪的上方设置有遮阳罩,通过遮阳罩实现对全站仪的遮挡。
[0003]但是,上述的遮阳罩设置为前后贯通结构,只能隔断全站仪和太阳,避免全站仪因照射而损坏,但是,无法为全站仪提供封闭的空间,雨水会从遮阳罩的前端或后端进入并滴落在全站仪上,不利于为全站仪提供有效的防护。且上述的遮阳罩无法快速拆装,不利于将全站仪收纳在其专配的箱体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为全站仪提供有效防护以及快速拆装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旨在改善现有遮蔽板不能兼顾为全站仪提供遮阳避雨功能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多组支撑器件和多张遮蔽布,多组支撑器件位于连接组件的下端,且可绕连接组件的中心轴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套设在连接杆上端的旋转板组,连接杆的下端与全站仪的把手连接,旋转板组包括对称设置的压板和托板,压板位于托板正上方,均贯穿连接杆设置,压板和托板相互靠近的侧面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支撑器件包括弧形板和安装在弧形板上端的卡扣板,卡扣板位于压板和托板的间隙内,上下端部分别伸入环形凹槽内;多张遮蔽布和多根弧形板交错设置,且遮蔽布的边缘与相邻的弧形板连接。
[0006]优选的,卡扣板可沿着环形凹槽的圆周方向移动,弧形板和遮蔽布可形成筒型遮蔽空间。
[0007]优选的,遮蔽布具有防水功能,弧形板的下端延伸至全站仪的下端。
[0008]优选的,压板和托板均设置为“凸”型圆柱结构,托板的较低水平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0009]优选的,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的位置处螺纹套设有抵压环板,抵压环板的下侧面镶嵌设置有滚珠。
[0010]优选的,旋转板组位于抵压环板的下方,滚珠与压板直接接触。
[0011]优选的,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在第二螺纹结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旋动盘,全站仪的把手上侧面开设有螺纹槽,连接杆的下端螺纹插入螺纹槽内。
[0012]优选的,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和两块对称设置在底板两端的夹板,底板的端面中部开设有圆形槽,边缘开设有滑槽,两块夹板相互靠近侧面的上端均连接有弹簧和滑板,滑板伸入滑槽内,弹簧位于圆形槽内,且控制两块夹板相互靠近。
[0013]优选的,两块夹板相互靠近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卡接槽,底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插接柱,全站仪把手的上侧面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柱位于插接槽内,卡接槽贴合把手的下边缘设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支撑器件和遮蔽布,以便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自身状态,为全站仪提供遮阳和避雨保护,改变现有的遮蔽装置无法兼顾遮阳避雨功能的现状,提高其实用性,且有效为全站仪提供保护。
[0016]2、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以便将支撑器件稳定且活动安装在全站仪上,同时为工作人员快速拆装支撑器件提供便利,避免因防护装置的存在影响全站仪的收纳。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防护装置与全站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旋转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连接杆与全站仪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连接杆与全站仪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全站仪;11、螺纹槽;12、插接槽;2、支撑器件;21、弧形板;22、卡扣板;3、连接组件;4、连接杆;41、第一螺纹结构;42、旋动盘;43、第二螺纹结构;44、底板;45、滑槽;46、圆形槽;47、插接柱;5、旋转板组;51、压板;52、托板;53、环形凹槽;6、抵压环板;61、滚珠;7、夹板;71、卡接槽;72、弹簧;73、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包括连接组件3、多组支撑器件2和多张遮蔽布,多组支撑器件2位于连接组件3的下端,且可绕连接组件3的中心轴转动。
[0030]如图4、图6所示,全站仪1的把手上侧面开设有螺纹槽11。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杆4和套设在连接杆4上端的旋转板组5。连接杆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43,在第二螺纹结
构4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旋动盘42,以便工作人员拿持并旋动连接杆4,使其下端螺纹插入全站仪1的把手上,连接杆4的下端螺纹插入螺纹槽11内。连接杆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41,第一螺纹结构41的位置处螺纹套设有抵压环板6,抵压环板6的下侧面镶嵌设置有滚珠61,旋转板组5位于抵压环板6的下方,滚珠61与旋转板组5直接接触,在抵压环板6的作用下使压板51和托板52相对稳定放置,且通过滚珠61的滚动减小抵压环板6与压板51的阻力。
[0031]如图5所示,旋转板组5包括对称设置的压板51和托板52,压板51位于托板52正上方,均贯穿连接杆4设置,压板51和托板52均设置为“凸”型圆柱结构,托板52的较低水平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3。
[0032]如图2、图3、图5所示,支撑器件2包括弧形板21和安装在弧形板21上端的卡扣板22,卡扣板22位于压板51和托板52的间隙内,上下端部分别伸入环形凹槽53内。多张遮蔽布和多根弧形板21交错设置,且遮蔽布的边缘与相邻的弧形板21连接。遮蔽布具有防水功能,弧形板21的下端延伸至全站仪1的下端,卡扣板22可沿着环形凹槽53的圆周方向移动,弧形板21和遮蔽布可形成筒型遮蔽空间,正对全站仪1目镜、物镜和显示屏的遮蔽布设置为透明结构。
[0033]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3)、多组支撑器件(2)和多张遮蔽布,多组所述的支撑器件(2)位于连接组件(3)的下端,且可绕连接组件(3)的中心轴转动;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杆(4)和套设在连接杆(4)上端的旋转板组(5),所述连接杆(4)的下端与全站仪(1)的把手连接,所述旋转板组(5)包括对称设置的压板(51)和托板(52),所述压板(51)位于托板(52)正上方,均贯穿连接杆(4)设置,所述压板(51)和托板(52)相互靠近的侧面均开设有环形凹槽(53);所述支撑器件(2)包括弧形板(21)和安装在弧形板(21)上端的卡扣板(22),所述卡扣板(22)位于压板(51)和托板(52)的间隙内,上下端部分别伸入环形凹槽(53)内;多张所述的遮蔽布和多根弧形板(21)交错设置,且所述遮蔽布的边缘与相邻的弧形板(2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板(22)可沿着环形凹槽(53)的圆周方向移动,所述弧形板(21)和遮蔽布可形成筒型遮蔽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布具有防水功能,所述弧形板(21)的下端延伸至全站仪(1)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1)和托板(52)均设置为“凸”型圆柱结构,所述托板(52)的较低水平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春云冯东亮马垚辉范碧云李素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有色测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