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车式升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37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一种滑车式升降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滑车与止动件。支架本体设有长槽。滑车滑动设置于支架本体内,滑车设有穿孔。止动件包括手把、枢轴、连杆、凸轮件、第一磨擦块与螺母。手把枢接于枢轴,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枢轴,连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凸轮件、滑车的穿孔、支架本体的长槽与第一磨擦块并螺接于螺母。当手把转动到锁定位置时,手把与凸轮件干涉,紧迫第一磨擦块抵顶于支架本体,借此锁定住滑车使其无法滑动,如此即使显示屏幕受到外力碰撞或摇晃,仍可保持显示屏幕稳定停留在某个想要的高度位置上。此外,还可通过调整螺母螺接于连杆上的位置,借此缩短(或伸长)螺母与枢轴之间的行程距离来改变手把与凸轮件干涉时的程度。来改变手把与凸轮件干涉时的程度。来改变手把与凸轮件干涉时的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车式升降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显示屏幕的升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显示屏幕的滑车式升降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可用于显示屏幕的滑车式升降支架,通常使用例如定力弹簧的弹性件以使显示屏幕可稳定停留在某个想要的高度位置上。然而,若是显示屏幕受到外力碰撞或摇晃,则会导致显示屏幕滑动而偏离原先的高度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滑车式升降支架,若是显示屏幕受到外力碰撞或摇晃,仍可保持显示屏幕稳定停留在某个想要的高度位置上。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滑车式升降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滑车与止动件。支架本体设有长槽。滑车滑动设置于支架本体内,滑车设有穿孔。止动件包括手把、枢轴、连杆、凸轮件、第一磨擦块与螺母。手把枢接于枢轴,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枢轴,连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凸轮件、滑车的穿孔、支架本体的长槽与第一磨擦块并螺接于螺母。当手把转动到锁定位置时,手把与凸轮件干涉,紧迫第一磨擦块抵顶于支架本体。
[000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把具有柄部、两凸轮部与两枢接部。两凸轮部连接于柄部的一端,两枢接部分别设于两凸轮部内并枢接于枢轴。各凸轮部在一方向上具有最大直径。凸轮件设有与两凸轮部分别对应的两凹槽。当手把转动到锁定位置时,最大直径垂直于凸轮件,使两凸轮部分别与两凹槽干涉。
[000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枢轴包括轴件、中空管件与紧固件。轴件具有头部与连接于头部的杆部,杆部依序穿过手把的两枢接部其中一枢接部、中空管件与两枢接部其中另一枢接部并连接于紧固件。中空管件具有连接孔,连杆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孔。
[000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止动件还包括第二磨擦块。连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凸轮件、滑车的穿孔、第二磨擦块、支架本体的长槽与第一磨擦块并螺接于螺母。当手把转动到锁定位置时,手把与凸轮件干涉,紧迫第一磨擦块抵顶于支架本体,且紧迫第二磨擦块抵顶于支架本体与滑车。
[000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滑车的前侧还设有限位槽,穿孔设于限位槽内。凸轮件设置于限位槽内。
[000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本体具有两侧板与连接于两侧板之间的背板。两侧板与背板形成容置空间,滑车滑动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背板设有长槽。
[001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两侧板分别设有两轨道,滑车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两滑轮组,两滑轮组分别滑动设置于两轨道内。
[001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滑车式升降支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支架本体内。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架本体上,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滑车上。
[001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承靠座与定力弹簧。承靠座设于支架本体上。定力弹簧具有卷曲段与自卷曲段的一端延伸的平直段,卷曲段设置于承靠座上,平直段远离卷曲段的一端固定于滑车上。
[001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滑车式升降支架还包括天侧件与地侧件。天侧件与地侧件分别设于支架本体的顶端与底端。
[0014]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支架本体与滑车上设有止动件,先将止动件的手把转动到离开锁定位置,升降显示屏幕到某个想要的高度位置上,再将手把转动到锁定位置,此时止动件的手把会与凸轮件干涉,紧迫第一磨擦块(或第一磨擦块与第二磨擦块)抵顶于支架本体,借此锁定住滑车使其无法滑动,如此即使显示屏幕受到外力碰撞或摇晃,仍可保持显示屏幕稳定停留在某个想要的高度位置上。此外,还可通过调整螺母螺接于连杆上的位置,借此缩短(或伸长)螺母与枢轴之间的行程距离来改变手把与凸轮件干涉时的程度,除了可改变螺母紧迫第一磨擦块(或第一磨擦块与第二磨擦块)的力道,还可改变用户转动手把的力道与手感。
[0015]为让本技术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的部分分解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止动件的放大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锁定状态下的立体剖面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非锁定状态下的立体剖面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锁定状态下的俯视剖面图。
[0024]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非锁定状态下的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26]首先,针对本技术的滑车式升降支架的各个构件进行说明。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图1与图2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图,图3与图4分别为图1与图2所示滑车式升降支架的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3所示止动件3的放大图。滑车式升降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滑车2、止动件3、弹性件4、天侧件5、地侧件6与枢纽组件7。
[0027]支架本体1具有两侧板11与连接于两侧板11之间的背板12。两侧板11与背板12形成容置空间13,滑车2滑动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两侧板11分别设有两轨道111。背板12设有长槽12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可为一体成型的铝挤件。
[0028]滑车2滑动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容置空间13内,滑车2设有穿孔21。滑车2的前侧还设有限位槽22,穿孔21设于限位槽22内。滑车2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两滑轮组23,两滑轮组23分别滑动设置于两轨道111内。在本实施例中,各滑轮组23包括两滑轮231,滑车2的两侧边共有四个滑轮231;但不限于此,例如:各滑轮组可改成包括三个滑轮,滑车的两侧边共有六个滑轮。
[0029]止动件3包括手把31、枢轴32、连杆33、凸轮件34、第一磨擦块35、螺母36与第二磨擦块37。凸轮件34设置于滑车2的限位槽22内。手把31枢接于枢轴32,连杆33的一端连接于枢轴32,连杆33的另一端依序穿过凸轮件34、滑车2的穿孔21、第二磨擦块37、支架本体1的长槽121与第一磨擦块35并螺接于螺母36。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手把31具有柄部311、两凸轮部312与两枢接部313。两凸轮部312连接于柄部311的一端,两枢接部313分别设于两凸轮部312内并枢接于枢轴32。枢轴32包括轴件321、中空管件322与紧固件323。轴件321具有头部3211与连接于头部3211的杆部3212,杆部3212依序穿过手把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车式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设有长槽;滑车,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内,所述滑车设有穿孔;以及止动件,包括手把、枢轴、连杆、凸轮件、第一磨擦块与螺母,所述手把枢接于所述枢轴,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枢轴,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所述凸轮件、所述滑车的所述穿孔、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长槽与所述第一磨擦块并螺接于所述螺母;当所述手把转动到锁定位置时,所述手把与所述凸轮件干涉,紧迫所述第一磨擦块抵顶于所述支架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其中所述手把具有柄部、两凸轮部与两枢接部,所述两凸轮部连接于所述柄部的一端,所述两枢接部分别设于所述两凸轮部内并枢接于所述枢轴;各所述凸轮部在一方向上具有最大直径;所述凸轮件设有与所述两凸轮部分别对应的两凹槽;当所述手把转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最大直径垂直于所述凸轮件,使所述两凸轮部分别与所述两凹槽干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其中所述枢轴包括轴件、中空管件与紧固件,所述轴件具有头部与连接于所述头部的杆部,所述杆部依序穿过所述手把的所述两枢接部其中一枢接部、所述中空管件与所述两枢接部其中另一枢接部并连接于所述紧固件;所述中空管件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车式升降支架,其中所述止动件还包括第二磨擦块,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所述凸轮件、所述滑车的所述穿孔、所述第二磨擦块、所述支架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威仰洪晨豪石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