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34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形类数据和地貌类数据;其中,地形类数据包括:多波束数据和GIS地形数据,地貌类数据包括:侧扫数据和GIS影像数据;将地形类数据转换为地形经纬度数据;其中,地形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经纬度坐标系相同的统一格网化数据;将地貌类数据转换为地貌经纬度数据;其中,地貌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影像数据;将多个统一格网化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地形数据;将多个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影像数据;根据整块地形数据和整块影像数据得到融合数据。通过使用上述的融合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可以使构建的地形地貌三维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貌三维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貌三维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地形地貌建模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多波束探测数据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在进行三维建模时,经常会存在测深数据空白区,为了使地形地貌三维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需要补充其他来源的地形地貌数据,但这些数据的精度与多波束数据的精度不同,因此如何融合多来源数据是构建地形地貌三维模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融合多种来源的地形地貌数据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5]获取地形类数据和地貌类数据;其中,所述地形类数据包括:多波束数据和GIS地形数据,所述地貌类数据包括:侧扫数据和GIS影像数据;
[0006]将所述地形类数据转换为地形经纬度数据;其中,所述地形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经纬度坐标系相同的统一格网化数据;
[0007]将所述地貌类数据转换为地貌经纬度数据;其中,所述地貌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影像数据;
[0008]将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地形数据;
[0009]将多个所述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影像数据;
[0010]根据所述整块地形数据和所述整块影像数据得到融合数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地形类数据转换为地形经纬度数据的步骤,包括:
[0012]将所述多波束数据进行格网化处理,得到标准格网化数据;
[0013]将所述标准格网化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得到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
[0014]将所述GIS地形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得到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地貌类数据转换为地貌经纬度数据的步骤,包括:
[0016]将所述侧扫数据和所述GIS影像数据分别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多个所述影像数据。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地形数据的步骤,包括:
[0018]计算全部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的分辨率,得到第一最小分辨率;
[0019]计算全部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的包络范围,得到第一整体包络范围;
[0020]根据所述第一最小分辨率和所述第一整体包络范围得到未填充整体格网数据;
[0021]根据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对所述未填充整体格网数据进行映射填充,得到所述整块地形数据。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多个所述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影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0023]计算全部所述影像数据的分辨率,得到第二最小分辨率;
[0024]计算全部所述影像数据的包络范围,得到第二整体包络范围;
[0025]根据所述第二最小分辨率和所述第二整体包络范围得到未填充整体影像数据;
[0026]根据多个所述影像数据对所述未填充整体影像数据进行映射填充,得到所述整块影像数据。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8]将所述整块地形数据和所述整块影像数据分别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小块地形数据和多个小块影像数据;其中,每一所述小块地形数据和每一所述小块影像数据一一对应;
[0029]将每一所述小块地形数据和每一所述小块影像数据的经纬度坐标系转换为地心直角坐标系;
[0030]计算全部小块地形数据和全部小块影像数据的共同中心点,将所述地心直角坐标系转换为本地直角坐标系;
[0031]根据所述本地直角坐标系构建三角面,得到地形三维模型;
[0032]对所述地形三维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得到地形地貌三维模型。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4]对所述地形地貌三维模型进行三角面减面处理,得到多个不同细节层次的压缩三维模型;
[0035]对所述压缩三维模型的材质贴图进行冗余去除和精度处理,并进行纹理映射关系修复,得到多个不同分辨率的低分辨率三维模型。
[003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7]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形类数据和地貌类数据;其中,所述地形类数据包括:多波束数据和GIS地形数据,所述地貌类数据包括:侧扫数据和GIS影像数据;
[0038]地形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地形类数据转换为地形经纬度数据;其中,所述地形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经纬度坐标系相同的统一格网化数据;
[0039]地貌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地貌类数据转换为地貌经纬度数据;其中,所述地貌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影像数据;
[0040]第一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地形数据;
[0041]第二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影像数据;
[0042]融合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整块地形数据和所述整块影像数据得到融合数据。
[0043]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44]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45]上述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分别对地形类数据和地貌类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形经纬度数据和地貌经纬度数据,然后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分别将地形经纬度数据融合为整块地形数据,且将地貌经纬度数据融合为整块影像数据,从而得到地形地貌数据融合后的融合数据。通过使用上述的融合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可以使构建的地形地貌三维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
附图说明
[0046]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0047]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8]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地形经纬度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0049]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整块地形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0050]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整块影像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0051]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地形地貌三维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0052]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低分辨率三维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0053]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0054]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源数据融合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0055]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形类数据和地貌类数据;其中,所述地形类数据包括:多波束数据和GIS地形数据,所述地貌类数据包括:侧扫数据和GIS影像数据;将所述地形类数据转换为地形经纬度数据;其中,所述地形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经纬度坐标系相同的统一格网化数据;将所述地貌类数据转换为地貌经纬度数据;其中,所述地貌经纬度数据包括多个影像数据;将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地形数据;将多个所述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影像数据;根据所述整块地形数据和所述整块影像数据得到融合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地形类数据转换为地形经纬度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多波束数据进行格网化处理,得到标准格网化数据;将所述标准格网化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得到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将所述GIS地形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得到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地貌类数据转换为地貌经纬度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所述侧扫数据和所述GIS影像数据分别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多个所述影像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地形数据的步骤,包括:计算全部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的分辨率,得到第一最小分辨率;计算全部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的包络范围,得到第一整体包络范围;根据所述第一最小分辨率和所述第一整体包络范围得到未填充整体格网数据;根据多个所述统一格网化数据对所述未填充整体格网数据进行映射填充,得到所述整块地形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所述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整块影像数据的步骤,包括:计算全部所述影像数据的分辨率,得到第二最小分辨率;计算全部所述影像数据的包络范围,得到第二整体包络范围;根据所述第二最小分辨率和所述第二整体包络范围得到未填充整体影像数据;根据多个所述影像数据对所述未填充整体影像数据进行映射填充,得到所述整块影像数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韦郑顺潮景强袁林锋闫禹李国红冉龙建麦权想陈伟肖雪露曹亦强代博兰刘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