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15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施工平台及调运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施工平台与第二支撑柱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为架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底架、连接框、连接架及攀爬梯构成,所述底架的上部通过连接框与连接架相连接,且底架和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攀爬梯;所述施工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运机构,所述调运机构包括转轴、转动手柄、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钢丝绳及料框,所述第一绕线轮及第二绕线轮设置在转轴上,且第一绕线轮及第二绕线轮上部通过钢丝绳与料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建筑施工防护架搭接及拆卸困难,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的楼层建筑越来越高,在施工时,为了安全起见,需要在外侧搭建防护架,并通过防护架对高处的地区进行施工操作,而现有的建筑防护架在使用时候需要钢管进行搭接,并通过连接扣进行固定连接,这种方式随着建筑物高度变化也需要进行搭接,而这种搭接方式不仅是否繁琐,而且搭接好后的防护架经过水的侵蚀后拆卸十分困难,因此,一种便于安装的临边施工防护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研究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解决现有的建筑施工防护架搭接及拆卸困难,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施工平台及调运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施工平台与第二支撑柱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为架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底架、连接框、连接架及攀爬梯构成,所述底架的上部通过连接框与连接架相连接,且底架和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攀爬梯;所述施工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运机构,所述调运机构包括转轴、转动手柄、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钢丝绳及料框,所述第一绕线轮及第二绕线轮设置在转轴上,且第一绕线轮及第二绕线轮上部通过钢丝绳与料框相连接。
[0006]进一步, 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施工平台上部,且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手柄相连接。
[0007]进一步, 所述料框为上部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料框上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钢丝绳相连接。
[0008]进一步, 所述施工平台为上部及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施工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栏。
[0009]进一步, 所述施工平台的下部通过连接槽钢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架及底架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且隔离板上设置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上设置有开合门;所述矩形开口与攀爬梯对应设置。
[0011]进一步,所述连接框通过限位螺丝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的下部设置有转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3]1. 整个结构由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施工平台构成,相互连接形成弓字结构,且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能够根据需要搭接连接架实现整个支撑柱的高度调节,进而调节整个施工平台的高度,便于后续的高空施工。
[0014]2. 在施工平台上部设置有调运机构,能够通过转动把手转动转轴,进而通过钢丝绳将料框调运上来,便于进一步调运地面的物料及器具。
附图说明
[0015]图 1 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转轴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柱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3

施工平台、4

防护栏、5

连接槽钢、6

料框、7

连接杆、8

钢丝绳、9

转轴、10

第一绕线轮、11

第二绕线轮、12

转动手柄、14

隔离板、15

开合门、16

连接框、17

连接架、18

攀爬梯、20

转轮、21

底架、22

限位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0021]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0022]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内、外”、“底、顶”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

图4示出了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施工平台3及调运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施工平台与第二支撑柱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为架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底架21、连接框16、连接架17及攀爬梯18构成,所述底架21的上部通过连接框16与连接架17相连接,且底架21和连接架17的内部设置有攀爬梯18;所述施工平台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运机构,所述调运机构包括转轴9、转动手柄12、第一绕线轮10、第二绕线轮11、钢丝绳8及料框6,所述第一绕线轮10及第二绕线轮11设置在转轴9上,且第一绕线轮10及第二绕线轮11上部通过钢丝绳8与料框6相连接;上述方案中,整个结构由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施工平台构成,相互连接形成弓字结构,且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能够根据需要搭接连接架实现整个支撑柱的高度调节,进而调节整个施工平台的高度,便于后续的高空施工;整个第一支撑柱包括第二支撑柱均由底架21、连接框16、连接架17及攀爬梯18,其中底架21和连接架17通过连接框16相互连接,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安装便于调节高度,而在底架21和连接架17的中部设置有攀爬梯,操作人员能够从攀爬梯进行爬升,便于使用。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是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转轴9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轴9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施工平台3上部,且转轴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手柄12相连接;料框6为上部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料框6上部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与钢丝绳8相连接;施
工平台3为上部及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施工平台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栏4;施工平台3的下部通过连接槽钢5与连接架17固定连接;施工平台3的上部设置有防护栏,便于操作人员进行高空施工,起到防护的作用,而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节高度,而且在施工平台及支撑柱上均设置有防护网,提高安全性能。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是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连接架17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架17及底架21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14,且隔离板14上设置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上设置有开合门15;所述矩形开口与攀爬梯18对应设置;连接框16通过限位螺丝22与连接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的下部设置有转轮20;在施工平台上部设置有调运机构,能够通过转动把手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施工平台(3)及调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施工平台与第二支撑柱(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为架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底架(21)、连接框(16)、连接架(17)及攀爬梯(18)构成,所述底架(21)的上部通过连接框(16)与连接架(17)相连接,且底架(21)和连接架(17)的内部设置有攀爬梯(18);所述施工平台(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运机构,所述调运机构包括转轴(9)、转动手柄(12)、第一绕线轮(10)、第二绕线轮(11)、钢丝绳(8)及料框(6),所述第一绕线轮(10)及第二绕线轮(11)设置在转轴(9)上,且第一绕线轮(10)及第二绕线轮(11)上部通过钢丝绳(8)与料框(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施工平台(3)上部,且转轴(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手柄(1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杭何黎张红艳熊芮艺王丽肖会航董士慧董秀华许一帆谭湘蕾朱艳梅段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万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