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86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管插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包括主体导丝、摄像装置、卡位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主体导丝头端,所述主体导丝内设空腔,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卡位体,所述卡位体设置于槽孔内,所述槽孔与空腔连通,所述卡位体中部通过铰接轴安装在槽孔内,卡位体一端于空腔内与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牵引装置的牵引产生张合动作,卡在插管内,并通过同时拉动牵引装置和主体导丝整体,使得插管穿过声门,进入气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逆行插管可视化,可在监视器下看到声门是否存在变异、狭窄或者肿物,进而评估气管插管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损伤,并选择气管插管的型号,为气管插管安全提供保障。为气管插管安全提供保障。为气管插管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管插管
,具体涉及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麻醉中,存在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的情况,据统计,困难气道的发生率在1%

5%,其中逆行插管是解决气管插管困难情况的一种方式。目前可视化逆行插管技术较为少见,常规引导管的使用多为带金属内丝的硬膜外导管,但此引导管无法直视气管插管过程,对患者声门以及气管内的实际情况无法精确把握,导致气管插管成功率较低,重复插管次数多。故本专利意图使此过程可视化,使操作过程更快速精确,减少失误,而且可直观的看到患者声门、气管内等结构的真实情况,为逆行插管过程提供更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包括主体导丝、摄像装置、卡位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主体导丝头端,所述主体导丝内设空腔,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卡位体,所述卡位体设置于槽孔内,所述槽孔与空腔连通,所述卡位体中部通过铰接轴安装在槽孔内,卡位体一端于空腔内与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牵引装置的牵引产生张合动作,卡在插管内,并通过同时拉动牵引装置和主体导丝整体,使得插管穿过声门,进入气管内。
[0005]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和卡位体的牵引端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卡位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卡位体,每个所述卡位体对应一牵引绳。
[0007]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限位轴,所述牵引绳绕过限位轴穿出空腔尾端外。
[0008]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活动轴,所述活动轴配合在导向槽内,所述牵引绳包括牵引联动段和手持牵拉段,所述牵引联动段一端与卡位体连接,另一端与活动轴连接,所述手持牵拉段一端与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伸出空腔尾端外。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内靠近主体导丝尾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随着手持牵拉段的向空腔尾端外伸出而被压缩。
[0010]作为优选,每个卡位体对应一牵引联动段,所述牵引联动段均与活动轴连接,所述活动轴对应一手持牵拉段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摄像装置为微型无线拍摄器,与主体导丝螺纹连接,所述主体导丝头端设置有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0012]作为优选,所述卡位体牵引端设置连接牵引绳的连接孔。
[0013]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轴为光轴。
[0014]使用方法:常规局部麻醉后将本技术逆行置入气管内,开启头端摄像装置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管内占位或者声门异常,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气管内插管并选择型号。本装置与气管插管对接后,伸入气管插管内,牵拉牵引装置,使得卡位体张开,卡在气管插管内(即撑住气管插管内壁而固定),然后牵拉牵引绳和装置整体,使得气管插管进入穿过声
门,进入气管内。
[0015]若遇到阻力可用摄像装置观察情况,松动牵引绳,将主体导丝向内捅动,即可关闭卡位体的张开和卡位状态,使得本装置可与气管插管分离,然后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的状态,评估气管插管是否继续及其相关的可能性。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使逆行插管可视化,可在监视器下看到声门是否存在变异、狭窄或者肿物,进而评估气管插管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损伤,并选择气管插管的型号,为气管插管安全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与气管插管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主体导丝1,空腔11,摄像装置2,螺纹孔21,卡位装置3,卡位体31,连接孔311,铰接轴32,槽孔33,牵引装置4,牵引绳41,牵引联动段411,活动轴42,导向槽421,弹簧422,气管插管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至图3出示了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包括主体导丝1、摄像装置2、卡位装置3和牵引装置4,所述摄像装置2设置在主体导丝1头端,所述主体导丝1内设空腔11,所述卡位装置3包括卡位体31,所述卡位体31设置于槽孔33内,所述槽孔33与空腔11连通,所述卡位体31中部通过铰接轴32安装在槽孔33内,卡位体31一端于空腔11内与牵引装置4连接,另一端通过牵引装置4的牵引产生张合动作,卡在插管内,并通过同时拉动牵引装置4和主体导丝1整体,使得插管穿过声门,进入气管内。
[0023]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装置4包括牵引绳41,所述牵引绳41和卡位体31的牵引端连接,所述卡位体31牵引端设置连接牵引绳41的连接孔311。
[0024]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卡位装置3包括两个以上卡位体31,每个所述卡位体31对应一牵引绳41。
[0025]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装置4还包括限位轴,用以优化牵引绳41牵引卡位体31的力的方向,使得牵引动作更加顺畅,所述限位轴为光轴,减小阻力,所述牵引绳41绕过限位轴穿出空腔11尾端外。
[0026]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牵引装置4还包括活动轴42,所述活动轴42配合在导向槽421内,所述牵引绳41包括牵引联动段411和手持牵拉段,所述牵引联动段411一端与卡位体31连接,另一端与活动轴42连接,所述手持牵拉段一端与活动轴42连接,另一端伸出空腔11尾端外,每个卡位体31对应一牵引联动段411,所述牵引联动段411均与活动轴42连接,所述活动轴42对应一手持牵拉段连接;只需拉动一根绳,即可实现多个卡位体31同时联动,提高了操作性能。
[0027]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421内靠近主体导丝1尾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422,所述弹簧422随着手持牵拉段的向空腔11尾端外伸出而被压缩,当需要关闭卡位体
31的张开和卡位状态时,弹簧422的反弹有利于卡位体31的合闭。
[0028]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装置2为微型无线拍摄器,与主体导丝1螺纹连接,所述主体导丝1头端设置有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21。
[0029]使用方法:常规局部麻醉后将本技术逆行置入气管内,开启头端摄像装置2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管内占位或者声门异常,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气管内插管并选择型号。本装置与气管插管5对接后,伸入气管插管5内,牵拉牵引装置4,使得卡位体31张开,卡在气管插管5内(即撑住气管插管5内壁而固定),然后牵拉牵引绳41和装置整体,使得气管插管5进入穿过声门,进入气管内。
[0030]若遇到阻力可用摄像装置2观察情况,松动牵引绳41,将主体导丝1向内捅动,即可关闭卡位体31的张开和卡位状态,使得本装置可与气管插管5分离,然后观察气管插管5的位置的状态,评估气管插管5是否继续及其相关的可能性。
[0031]本技术使逆行插管可视化,可在监视器下看到声门是否存在变异、狭窄或者肿物,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导丝、摄像装置、卡位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主体导丝头端,所述主体导丝内设空腔,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卡位体,所述卡位体设置于槽孔内,所述槽孔与空腔连通,所述卡位体中部通过铰接轴安装在槽孔内,卡位体一端于空腔内与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牵引装置的牵引产生张合动作,卡在插管内,并通过同时拉动牵引装置和主体导丝整体,使得插管穿过声门,进入气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和卡位体的牵引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卡位体,每个所述卡位体对应一牵引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限位轴,所述牵引绳绕过限位轴穿出空腔尾端外。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逆行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东迟永良苏帆季加富张维亮杨帆王连主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鹤帆围术期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