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74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包括针织鞋面本体,所述针织鞋面本体的表面缝合连接有松紧带,且针织鞋面本体包括针织布料层,所述针织布料层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耐磨层,且针织布料层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的下侧设置有加固层,且加固层的下侧设置有棉布层,并且棉布层的下侧设置有防静电层。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第一耐磨层为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编织而成,能够有效地增加针织布料层的耐磨性能,第二耐磨层为聚氨酯树脂层和不锈钢丝网层构成,不锈钢丝网层处在聚氨酯树脂层内部的空腔内,不锈钢丝网层和聚氨酯树脂层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针织布料层的耐磨性能。织布料层的耐磨性能。织布料层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鞋面相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

技术介绍

[0002]编织鞋源于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以健康复古为主题,采用质地舒适、透气柔软的纯天然优质丝光棉,经纯手工精心编织而成,制作尤其精细;产品立体感强,造型优雅;款式可爱独特,色彩搭配也相当到位;手感柔软,质地轻盈,舒适惬意,透气爽足,在保暖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追求时尚,返璞归真,表现个性,呵护双足以时尚复古底蕴为主题风格,而编制鞋面便是编织鞋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0003]现有的针织鞋面的鞋在使用时,强度低,耐磨性能差,经常会随之长时间的穿着,与异物发生摩擦损坏的现象,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针织鞋面的鞋在使用时,强度低,耐磨性能差,经常会随之长时间的穿着,与异物发生摩擦损坏的现象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双层耐磨针织鞋面,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7]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08]包括针织鞋面本体,所述针织鞋面本体的表面缝合连接有松紧带,且针织鞋面本体包括针织布料层,所述针织布料层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耐磨层,且针织布料层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的下侧设置有加固层,且加固层的下侧设置有棉布层,并且棉布层的下侧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第二耐磨层的上侧设置有抗拉层,且抗拉层的上侧设置有防水层。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耐磨层包括涤纶纤维与氨纶纤维,且涤纶纤维与氨纶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编织连接。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耐磨层包括聚氨酯树脂层,且聚氨酯树脂层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不锈钢丝网层,所述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均匀地开设有透气孔。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耐磨层与加固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加固层由多个横向加强丝和多个纵向加强丝交叉编织制成。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固层与棉布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棉布层与防静电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耐磨层和抗拉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抗拉层与防水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所述抗拉层为凯夫拉纤维丝编织而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16]1.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第一耐磨层为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编织而成,能够有效地增加针织布料层的耐磨性能,第二耐磨层为聚氨酯树脂层和不锈钢丝网层构成,不锈钢丝网层处在聚氨酯树脂层内部的空腔内,不锈钢丝网层和聚氨酯树脂层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针织布料层的耐磨性能。
[0017]2.通过设置加固层和抗拉层,加固层由多个横向加强丝和多个纵向加强丝交叉编织制成,能够增加针织面料本体的强度,抗拉层为凯夫拉纤维丝编织而成,能有效地提高针织布料层的整体抗拉能力,防止磨损磨烂,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提升针织鞋面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耐磨针织鞋面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耐磨针织鞋面第一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耐磨针织鞋面第二耐磨层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示:
[0023]1、针织鞋面本体;2、松紧带;3、针织布料层;4、第一耐磨层;41、涤纶纤维;42、氨纶纤维;5、第二耐磨层;51、聚氨酯树脂层;52、空腔;53、不锈钢丝网层;54、透气孔;6、加固层;7、棉布层;8、防静电层;9、抗拉层;10、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包括针织鞋面本体1,针织鞋面本体1的表面缝合连接有松紧带2,且针织鞋面本体1包括针织布料层3,针织布料层3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耐磨层4,且针织布料层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耐磨层5,第一
耐磨层4的下侧设置有加固层6,且加固层6的下侧设置有棉布层7,并且棉布层7的下侧设置有防静电层8,第二耐磨层5的上侧设置有抗拉层9,且抗拉层9的上侧设置有防水层10。
[00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层4包括涤纶纤维41与氨纶纤维42,且涤纶纤维41与氨纶纤维4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编织连接,涤纶纤维41和氨纶纤维42均是良好的耐磨纤维,配合使用,提升针织布料层3的耐磨效果。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耐磨层5包括聚氨酯树脂层51,且聚氨酯树脂层5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52,且空腔5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不锈钢丝网层53,聚氨酯树脂层51的表面均匀地开设有透气孔54,不锈钢丝网层53和聚氨酯树脂层51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针织布料层3外部的耐磨性能,通过设置透气孔54,配合不锈钢丝网的网洞,方便提升面料的透风性。
[00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层4与加固层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加固层6由多个横向加强丝和多个纵向加强丝交叉编织制成,能够增加针织布料层3本体的强度。
[00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包括针织鞋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鞋面本体(1)的表面缝合连接有松紧带(2),且针织鞋面本体(1)包括针织布料层(3),所述针织布料层(3)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耐磨层(4),且针织布料层(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耐磨层(5),所述第一耐磨层(4)的下侧设置有加固层(6),且加固层(6)的下侧设置有棉布层(7),并且棉布层(7)的下侧设置有防静电层(8),所述第二耐磨层(5)的上侧设置有抗拉层(9),且抗拉层(9)的上侧设置有防水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4)包括涤纶纤维(41)与氨纶纤维(42),且涤纶纤维(41)与氨纶纤维(4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编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耐磨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磨层(5)包括聚氨酯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钊豪黄泰星雷剑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网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