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449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沉井结构包括设置在井坑内的井筒、与所述井筒形状匹配的沉井围护钢板、钢结构和沉井主体结构,所述钢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井筒上端,所述沉井围护钢板设置在所述井筒上端并与所述钢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井筒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底板和顶板,所述沉井主体结构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弥补传统钢筋混凝土沉井的不足,达到既充分利用沉井围护可兼作检修井结构的优势,又节约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造价,还能缩短工作井施工周期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井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地下空间的发展。沉井因其刚度大、工期短、造价低、围护兼作结构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尤其是采用顶管法施工的市政管道项目,常采用沉井法施工所需的工作井。但传统钢筋混凝土沉井存在以下的劣势:
[0003]1、材料浪费。为达到管道的埋置深度,沉井需做得较深,检修井在立面上往往会分为一宽一窄两部分,下部较宽的部分沉井围护可兼作检修井的结构,而上部用作通道的部分需额外进行浇筑,无法有效利用沉井围护结构,造成钢筋混凝土的大量浪费。传统钢筋混凝土沉井断面如下图1所示。
[0004]2、施工工期长。传统钢筋混凝土沉井,需随着开挖及下沉,逐节逐段进行钢筋绑扎、立模、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等过程,导致工作井施工周期较长,不利于整体工期的把控,对周边环境影响时间长。
[0005]3、大范围占用地下空间,对其他项目造成阻碍。传统钢筋混凝土沉井以基坑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井坑内的井筒(1)、与所述井筒(1)形状匹配的沉井围护钢板、钢结构和沉井主体结构(2),所述钢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井筒(1)上端,所述沉井围护钢板设置在所述井筒(1)上端并与所述钢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井筒(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底板和顶板,所述沉井主体结构(2)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钢管(3),所述钢管(3)竖直设置,其下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井筒(1)可拆卸连接,所述沉井围护钢板包括多块钢板(4),相邻的两根所述钢管(3)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钢板(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件(5)和钢管连接件(6),所述预埋件(5)埋设在所述井筒(1)上端,其上端连接有竖直延伸至所述井筒(1)上方的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上水平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钢管连接件(6)设置在所述钢管(3)下端,其下端设有与所述定位板(7)匹配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内壁上均水平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定位板(7)伸入所述缺口内,所述第一通孔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连通以形成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设有贯穿其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上安装有螺母,拧紧所述螺母即可将所述定位板(7)与所述钢管连接件(6)连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混分段组合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连接件(6)上端竖直设有横截面为十字形的固定板(8),所述钢管(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固定板(8)对应的四个定位槽,所述固定板(8)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钢管连接件(6)的下端间隔设有两块夹板(9),两块所述夹板(9)之间形成所述缺口。5.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义蒋茂林吴勇柯小华张涛陈毅明俞浪林何一韬王凯彭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