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43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它包括:可折叠的两块踏板、铰接在所述踏板底部的主撑杆、插接在所述主撑杆底部的副撑杆、枢接在所述踏板底部的第一主折叠臂和第一副折叠臂、枢接在所述第一主折叠臂另一端的第二主折叠臂以及枢接在所述第一副折叠臂另一端的第二副折叠臂;所述第二主折叠臂的另一端枢接在主撑杆上,所述第二副折叠臂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一主折叠臂和第一副折叠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副折叠臂位于主撑杆和第一主折叠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折叠式升降装置在主撑杆底部设置可伸缩的副撑杆,可满足不同作业环境下的施工要求;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不易摇晃,折叠式的设计也方便拿取,折叠后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节约空间。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工程安装、高空作业、装修、室内粉刷、贴墙纸等作业环境下,由于高度较高,操作员经常采用梯子或者脚手架等,用以辅助施工人员完成相应的作业。
[0003]然而传统的梯子或者脚手架等形状固定,均为正常使用的形状,比较占用空间,不方便操作员取放,且不易搬运,往往需要花费昂贵的货运费用来进行往复运输;而且传统的梯子或者脚手架等结构高度无法调节,很大程度受限于施工的环境,这就导致现有的脚手架只能在特定环境下使用,脚手架的使用场景比较局限,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折叠的两块踏板、铰接在所述踏板底部的主撑杆、插接在所述主撑杆底部的副撑杆、枢接在所述踏板底部的第一主折叠臂和第一副折叠臂、枢接在所述第一主折叠臂另一端的第二主折叠臂以及枢接在所述第一副折叠臂另一端的第二副折叠臂;
[0006]所述第二主折叠臂的另一端枢接在主撑杆上,所述第二副折叠臂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一主折叠臂和第一副折叠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副折叠臂位于主撑杆和第一主折叠臂之间。
[0007]优化地,它还包括枢接在所述踏板侧边的加固板、一端枢接在主撑杆上,且另一端与第一副折叠臂相枢接的斜撑、开设在所述主撑杆底部的主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副撑杆上且与主限位孔相配合的副限位孔以及贯穿所述主限位孔的限位杆,所述加固板另一端与主撑杆相枢接。
[0008]优化地,它还包括间隔固定在所述踏板底部的固定梁、水平贯穿所述固定梁的定位槽、竖直开设在固定梁上且与定位槽相连通的定位孔、穿设在所述定位槽内的横梁以及固定在所述定位孔内用于锁止横梁的锁止螺栓。
[0009]优化地,它还包括固定在主撑杆之间的固定臂、枢轴连接在固定臂上的第一侧折叠臂、枢轴连接在第一侧折叠臂另一端的两组第二侧折叠臂以及枢接在所述第二侧折叠臂底部内侧的顶撑臂,两组所述顶撑臂内侧相枢接,所述第二侧折叠臂远离第一侧折叠臂一端与主撑杆相枢接。
[0010]优化地,它还包括间隔开设在所述踏板顶部的防滑孔、固定在所述踏板内侧的合页、开设在所述合页相背一侧的避让槽、固定在主撑杆外侧的角板以及枢接在角板上的脚踏板。
[0011]优化地,它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踏板外侧壁上的提手固定杆以及穿设在所述提手固定杆内的提手。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本技术可折叠式升降装置在主撑杆底部设置可伸缩的副撑杆,可满足不同作业环境下的施工要求;通过设置第一主折叠臂、第二主折叠臂、第一副折叠臂和第二副折叠臂,主撑杆打开之后,利用三角力学原理,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一侧折叠臂、第二侧折叠臂和顶撑臂,将主撑杆的顶部撑开,使主撑杆更加稳定;通过在踏板底部设置可抽拉的横梁,来提高踏板的承重,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不易摇晃,折叠式的设计也方便拿取,折叠后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二侧折叠臂与顶撑臂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踏板;2、防滑孔;3、合页;4、避让槽;5、提手固定杆;6、提手;7、主撑杆;8、副撑杆;9、加固板;10、角板;11、脚踏板;12、主限位孔;13、副限位孔;14、限位杆;15、固定梁;16、定位槽;17、定位孔;18、横梁;19、锁止螺栓;20、第一主折叠臂;21、第二主折叠臂;22、第一副折叠臂;23、第二副折叠臂;24、斜撑;25、卡套;26、固定臂;27、第一侧折叠臂;28、第二侧折叠臂;29、顶撑臂;3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

3所示,为本技术可折叠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

2为折叠式升降装置打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折叠式升降装置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能力强,便于携带,通常应用在高空作业、装修、室内粉刷、贴墙纸等作业环境下。
[0022]踏板1有两块,两块踏板1对接处的外侧固定有合页3,在合页3的作用下,使用时可以将两块踏板1展平,不使用时可以将两块踏板1折叠起。合页3的相背一侧开设有弧形的避让槽4,当两块踏板1折叠时,可以避免各种折叠臂与合页3发生干涉。踏板1的顶部矩阵开设有多组防滑孔2,以此来增大防滑踏面,施工人员站在踏板1上作业时也更加安全。提手固定杆5固定在踏板1的同一侧,提手固定杆5内开设有提手固定孔,提手6插在提手固定孔内,当两块踏板1向内折叠成图3所示的形状后,此时两组提手6刚好对合在一起,方便施工人员提取(为方便施工人员的提取,提手6上套有塑胶保护套)。
[0023]加固板9一端通过销轴枢接在踏板1的外侧,加固板9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主撑杆7相枢接(踏板1的外侧设置有四组加固板9,因此对应地会有四组主撑杆7,在加固板9的作用下,四组主撑杆7可以翻转打开,以承载两块踏板1)。主撑杆7内部中空,副撑杆8插接在主撑杆7内,在实际作业时,如果主撑杆7的高度太低,无法满足作业的高度要求,可以将副撑杆8从主撑杆7的底部抽出,以提高整体的高度,方便施工作业,而且在台阶上施工时,可以将两侧的副撑杆8分别拉出不同的长度,以匹配不同台阶之间的高度差,确保踏板1处于水平状
态。主限位孔12开设在主撑杆7的底部,副限位孔13开设在副撑杆8上且与主限位孔12相配合使用,副撑杆8拉出适当距离后,将限位杆14穿过主限位孔12而插入副限位孔13内,实现副撑杆8位置的固定。
[0024]如图2所示,固定梁15有多块,它们间隔固定在踏板1的底部,定位槽16水平贯穿固定梁15。定位孔17竖直开设在固定梁15上且与定位槽16相连通,定位孔17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横梁18插在定位槽16且可沿着踏板1的长度方向移动。锁止螺栓19外侧设有外螺纹且旋拧在定位孔17内,用于对横梁18进行定位,在施工时打开踏板1,由于两块踏板1之间仅通过合页3相连,强度较低,因此需要拧松锁止螺栓19,移动横梁18至两块踏板1的连接处,然后拧紧锁止螺栓19即可,依靠横梁18来进一步支撑两块踏板1,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当踏板1需要折叠时,拧松锁止螺栓19,将横梁18移动至任意一块踏板1的底部即可。
[0025]第一主折叠臂20一端通过销钉枢轴连接在踏板1的底部,第二主折叠臂21一端与第一主折叠臂20通过销钉枢轴连接,第二主折叠臂21的另一端与主撑杆7枢轴连接,打开主撑杆7时,会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折叠的两块踏板(1)、铰接在所述踏板(1)底部的主撑杆(7)、插接在所述主撑杆(7)底部的副撑杆(8)、枢接在所述踏板(1)底部的第一主折叠臂(20)和第一副折叠臂(22)、枢接在所述第一主折叠臂(20)另一端的第二主折叠臂(21)、枢接在所述第一副折叠臂(22)另一端的第二副折叠臂(23)、间隔固定在所述踏板(1)底部的固定梁(15)、水平贯穿所述固定梁(15)的定位槽(16)、竖直开设在固定梁(15)上且与定位槽(16)相连通的定位孔(17)、穿设在所述定位槽(16)内的横梁(18)以及固定在所述定位孔(17)内用于锁止横梁(18)的锁止螺栓(19);所述第二主折叠臂(21)的另一端枢接在主撑杆(7)上,所述第二副折叠臂(23)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一主折叠臂(20)和第一副折叠臂(2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副折叠臂(22)位于主撑杆(7)和第一主折叠臂(2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枢接在所述踏板(1)侧边的加固板(9)、一端枢接在主撑杆(7)上,且另一端与第一副折叠臂(22)相枢接的斜撑(24)、开设在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钱士亮姜寿祥徐刚范伟陈胜肖庆寿仝浩泽
申请(专利权)人:红蚂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