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15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属于轮椅领域,包括轮椅主体以及设置在轮椅主体上的轮椅交互系统;所述轮椅主体,具体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座板,且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座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托,且腿托与靠背均通过紧固销和座板紧固连接;所述轮椅交互系统,具体包括:睡眠监测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预设数据导入模块、短信通知模块、床距检测模块、轮椅调平模块以及横移调整模块;所述睡眠监测模块用以通过体温传感器、雷达呼吸检测传感器与脉搏检测器分别检测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用户出现睡意时及时检测到轮椅使用者的睡眠情况。当使用者休息时,可以及时将使用者已休息的信息传递给监护人,让监护人及时将使用者转移到床上休息。及时将使用者转移到床上休息。及时将使用者转移到床上休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椅,具体是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对于许多老年人和病人来说,腿脚不方便时可以选择乘坐轮椅,一般来说,出行时有其他人随行照顾,但是随行人员也有走开一会儿时间的情形。在这段时间内若是用户在轮椅上睡着了,很容易诱发腰曲向下凹陷,导致腰曲变形。
[0003]虽然现有轮椅可以将其调整为躺卧式,但用户躺在轮椅上睡觉不仅活动空间狭小,而且轮椅的舒适度明显不如床,在睡醒后会导致用户的腰背酸痛。因此,如何在用户出现睡意时及时将用户转移到床上睡觉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能够在用户出现睡意时及时将用户转移到床上睡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包括轮椅主体以及设置在轮椅主体上的轮椅交互系统;所述轮椅主体,具体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座板,且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座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托,且腿托与靠背均通过紧固销和座板紧固连接;所述轮椅交互系统,具体包括:睡眠监测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预设数据导入模块、短信通知模块、床距检测模块、轮椅调平模块以及横移调整模块;所述睡眠监测模块用以通过体温传感器、雷达呼吸检测传感器与脉搏检测器分别检测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数据;所述预设数据导入模块用以向信息处理模块导入预设睡眠数据与预设床距数据,其中,预设睡眠数据包括预设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数据;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构建睡眠检测模型,将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数据以及预设睡眠数据导入睡眠检测模型,输出睡眠检测结果,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构建床距检测模型,将床距检测模块传输过来的数据与预设床距数据导入床距检测模型,输出间距检测结果;所述短信通知模块用于在接到睡眠检测结果后向预设号码发送对应的短信通知;所述床距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轮椅主体与睡床之间的间距,再将间距信息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所述轮椅调平模块用于在接到间距检测结果后决定是否辅助轮椅主体调整为躺卧式;所述横移调整模块用于在接到间距检测结果后决定是否将座板连同靠背、腿托推向睡眠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睡眠检测模型的具体检测过程如下:步骤一:将实时检测的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分别标记为T1、F1、V1,再将预设睡眠数据中预设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分别标记为t1、f1、v1;步骤二:将T1与t1进行比对,将F1与f1进行比对,将V1与v1进行比对;步骤三:若T1<t1、F1<f1、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深
睡”;步骤四:若T1<t1、F1<f1,或F1<f1、V1<v1,或T1<t1、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浅睡”;步骤五:若T1<t1,或F1<f1,或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入睡”;步骤六:若T1≥t1、F1≥f1、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清醒”。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短信通知模块在接到睡眠检测结果后向预设号码发送对应的短信通知,具体为: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深睡”,则向预设号码发送的短信通知为“即刻前往轮椅处将轮椅转移至睡眠床的边沿”;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浅睡”,则向预设号码发送的短信通知为“十分钟内前往轮椅处将轮椅转移至睡眠床的边沿”;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入睡”,则向预设号码发送的短信通知为“二十分钟内前往轮椅处将轮椅转移至睡眠床的边沿”;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清醒”,则不向预设号码发送短信通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设睡眠数据还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的阈值,当实时检测的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中任意一个小于对应的阈值时,信息处理模块向短信通知模块发送检测异常结果,短信通知模块在接到检测异常结果后立即向预设号码发送短信通知为“用户状态异常,请立即前去查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距检测模块包括嵌设在机体两侧面的摄像头,且摄像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靠背的顶端设有指示灯,所述床距检测模块的具体检测过程为:当轮椅主体被推至睡眠床边沿时,摄像头正对着睡眠床进行图像采集,将所采集的图像传给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图像识别,确定轮椅主体已经到达睡眠床边沿后,信息处理模块向超声波传感器下达运行指令,两个超声波传感器分别采集机体与睡眠床的间距并标记为L1、L2,再将采集到的L1、L2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距检测模型的具体检测过程如下:将预设床距数据标记为l;再将L1、L2分别与l进行比对,若L1<l、L2<l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输出间距检测结果为“不匹配”;将L1与L2进行比对,若L1与L2差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值,则输出间距检测结果为“匹配”,否则输出间距检测结果为“不匹配”。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示灯在输出间距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亮起红灯,且指示灯在输出间距检测结果为“匹配”时亮起绿灯。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椅调平模块在接到间距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决定不辅助轮椅主体调整为躺卧式,且轮椅调平模块在接到间距检测结果为“匹配”时决定辅助轮椅主体调整为躺卧式,所述轮椅调平模块包括转动连接在靠背两侧面与腿托两侧面的支撑臂,且靠背与腿托的内部对应支撑臂的位置嵌设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对应的支撑臂固定连接,且支撑臂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伸缩臂,且伸缩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伸缩臂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内部设有螺纹柱,所述伸缩槽的端部嵌设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柱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轮椅调平模块在辅助轮椅主体调整为躺卧式的具体过程为:两个双轴电机运行分别带动对应的支撑臂旋转一定角度,随后,旋转电机运行带动螺纹柱转动,使得伸缩臂伸出伸缩槽一定长度。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设号码对应的人员在接到短信通知到来将轮椅推至睡眠床边沿并调整好床距后,拧松座板与腿托、靠背的紧固销,再将腿托与靠背转动一定角度直到和座板齐平后,拧紧紧固销即可,而此时的轮椅调平模块辅助轮椅主体调整
为躺卧式,最后,轮椅调平模块的支撑臂垂直向下,而伸缩臂上的橡胶垫接触地面,从而使得支撑臂能够为腿托与靠背提供支撑。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移调整模块包括开设在机体顶端面的上槽以及开设在机体底端面的下槽,且上槽底端面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与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下槽的顶端面嵌设有气缸,且气缸的底部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吸盘,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椅主体以及设置在轮椅主体上的轮椅交互系统;所述轮椅主体,具体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座板(2),且座板(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靠背(3),所述座板(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托(4),且腿托(4)与靠背(3)均通过紧固销和座板(2)紧固连接;所述轮椅交互系统,具体包括:睡眠监测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预设数据导入模块、短信通知模块、床距检测模块、轮椅调平模块以及横移调整模块;所述睡眠监测模块用以通过体温传感器、雷达呼吸检测传感器与脉搏检测器分别检测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数据;所述预设数据导入模块用以向信息处理模块导入预设睡眠数据与预设床距数据,其中,预设睡眠数据包括预设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数据;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构建睡眠检测模型,将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数据以及预设睡眠数据导入睡眠检测模型,输出睡眠检测结果,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构建床距检测模型,将床距检测模块传输过来的数据与预设床距数据导入床距检测模型,输出间距检测结果;所述短信通知模块用于在接到睡眠检测结果后向预设号码发送对应的短信通知;所述床距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轮椅主体与睡床之间的间距,再将间距信息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所述轮椅调平模块用于在接到间距检测结果后决定是否辅助轮椅主体调整为躺卧式;所述横移调整模块用于在接到间距检测结果后决定是否将座板(2)连同靠背(3)、腿托(4)推向睡眠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检测模型的具体检测过程如下:步骤一:将实时检测的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分别标记为T1、F1、V1,再将预设睡眠数据中预设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分别标记为t1、f1、v1;步骤二:将T1与t1进行比对,将F1与f1进行比对,将V1与v1进行比对;步骤三:若T1<t1、F1<f1、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深睡”;步骤四:若T1<t1、F1<f1,或F1<f1、V1<v1,或T1<t1、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浅睡”;步骤五:若T1<t1,或F1<f1,或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入睡”;步骤六:若T1≥t1、F1≥f1、V1≥v1,则输出睡眠检测结果为“清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信通知模块在接到睡眠检测结果后向预设号码发送对应的短信通知,具体为: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深睡”,则向预设号码发送的短信通知为“即刻前往轮椅处将轮椅转移至睡眠床的边沿”;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浅睡”,则向预设号码发送的短信通知为“十分钟内前往轮椅处将轮椅转移至睡眠床的边沿”;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入睡”,则向预设号码发送的短信通知为“二十分钟内前往轮椅处将轮椅转移至睡眠床的边沿”;当接到的睡眠检测结果为“清醒”,则不向预设号码发送短信通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睡眠数据还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的阈值,当实时检测的用户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频率中任
意一个小于对应的阈值时,信息处理模块向短信通知模块发送检测异常结果,短信通知模块在接到检测异常结果后立即向预设号码发送短信通知为“用户状态异常,请立即前去查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距检测模块包括嵌设在机体(1)两侧面的摄像头(14),且摄像头(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13),所述靠背(3)的顶端设有指示灯(15),所述床距检测模块的具体检测过程为:当轮椅主体被推至睡眠床边沿时,摄像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国范诗扬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