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83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申请公开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对向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包括对应设置的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对向基板一侧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对向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具有触控层以及金属走线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金属走线层位于所述周边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被配置为遮挡经所述金属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射出。由此,可以有效遮挡金属走线层的金属亮色,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触控技术在各种尺寸的显示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触控显示面板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的显示面板,与传统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输入的方式相比,触摸屏的输入更为简单、直接、方便。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在智慧教室,大型会议等智慧数字建设方面运用广泛。触控面板主要分为全贴合(GFF,Glass

Film

Film)和完全内嵌(FIC,FullInCell)显示面板。全贴合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和触控单元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器件,通过后端贴合工艺将两个器件整合。内嵌式显示面板将触控单元嵌入显示面板内部,使两个器件合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器件,不但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还可以大大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因此备受青睐。
[0003]目前的触控显示面板仍存在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背框结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相关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000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对向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包括对应设置的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对向基板一侧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对向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具有触控层以及金属走线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金属走线层位于所述周边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被配置为遮挡经所述金属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射出。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部并延伸至所述对向基板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边框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周边区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区内均具有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色阻块。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内像素结构的开口率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结构的开口率。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位于所述色阻块之间的黑矩阵,所述第一显示区内位于相邻所述色阻块之间处的所述黑矩阵的宽度为m,所述第二显示区内位于相邻所述色阻块之间处的所述黑矩阵的宽度为n,m小于n。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像素单元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的色阻块和所述彩膜基板的衬底之间。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对向
基板之间,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处具有支撑结构。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像素单元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电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所述像素单元未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电连接。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自所述第一显示区至所述周边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7mm。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表面;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对向基板的一侧表面。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片基材和边缘遮光层,所述边缘遮光层至少部分环绕所述第一偏光片基材设置,所述边缘遮光层在所述对向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金属走线层在所述对向基板上的正投影。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对向基板的一侧表面具有透明导电层,所述对向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具有抗反射层。
[001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8]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0019]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显示了图3中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6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9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显示区;11:第一显示区;12:第二显示区;20:周边区;30:边框;100:彩膜基板;色阻块:121;黑矩阵层:122;00:液晶层;300:对向基板;310:金属走线层;320:触控层;410:第一偏光片;411:第一偏光片基材;412:边缘遮光层;413:第一支撑层;414:压敏胶层;415:第二支撑层;416:功能层;420:第二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结合。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2]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33]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特别是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LCD)的内嵌式触控策略(Full in Cell)中,将触控层设置在彩膜基板朝向对向基板一侧,即彩膜基板侧为显示面板用于操控和显示的一侧,并通过在彩膜基板远离对向基板侧设置高阻抗薄膜,如方块电阻达到108Ω/

的薄膜,通过银浆点将高阻抗薄膜与电极边的接地点连接,以实现静电屏蔽的作用。或通过在彩膜基板远离对向基板侧设置低阻偏光片替代常规的透明导电层,如方块电阻达到108~109Ω/

的偏光片,以实现静电屏蔽的作用。
[0034]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在彩膜基板远离对向基板侧设置高阻抗薄膜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对向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包括对应设置的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对向基板一侧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对向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具有触控层以及金属走线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金属走线层位于所述周边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被配置为遮挡经所述金属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部并延伸至所述对向基板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边框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周边区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区内均具有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色阻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像素结构的开口率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结构的开口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位于所述色阻块之间的黑矩阵,所述第一显示区内位于相邻所述色阻块之间处的所述黑矩阵的宽度为m,所述第二显示区内位于相邻所述色阻块之间处的所述黑矩阵的宽度为n,m小于n。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像素单元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的色阻块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泽村方涛范文丽张天峰林文源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