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74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包括芯丝和套设于所述芯丝表面的绕丝护套;所述绕丝护套包括位于所述芯丝前端的显影绕丝护套和位于所述芯丝后端的非显影绕丝护套。该多显影标记导丝,通过在芯丝的前端设置显影绕丝护套,使芯丝前端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在芯丝的后端设置非显影绕丝护套,且非显影绕丝护套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显影环,使芯丝后部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同时每两个相邻的显影环之间的距离是等距的,可为术者提供距离参考,从而辅助评估病灶位置、病灶尺寸、血管尺寸等信息,并且用于指示诊疗器械置入的位置等,为医生提供参考,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便利性。程中具有极大的便利性。程中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常用的导丝包括导引导丝、微导丝和造影导丝等,其结构大致由芯丝、护层(显影/非显影)和显影头端三部分组成,导丝是介入诊疗手术中首先与病灶部位进行接触的器械,也是介入诊疗器械中直径最小、操控空间最大、在血管中最为灵活的器械。导丝是冠状动脉介入的基本器械之一,用于进入冠状动脉或跨过迂曲、钙化、狭窄、侧枝循环到达目标,建立轨道输送球囊、支架和微导管;用于导丝升级或降级技术开通冠状动脉闭塞病变;预先进入冠状动脉分支做保护和路标功能等。
[0003]临床中使用的导引导丝和微导丝等,通常只有头端拥有一段可显影的部分,使得导丝头端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而造影导丝则是将显影成分混合在导丝外层护套中,使得整段导丝均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以上两类导丝都不具备为术者提供距离参考和辅助尺寸测定的功能,无法辅助医生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即时判断病灶部位、病灶尺寸、血管尺寸等信息,并且无法用于指示诊疗器械置入的位置等,为医生提供参考,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旨在解决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导引导丝和微导丝以及造影导丝都不具备为术者提供距离参考和辅助尺寸测定的功能,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便利性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包括芯丝和套设于所述芯丝表面的绕丝护套;
[0006]所述绕丝护套包括位于所述芯丝前端的显影绕丝护套和位于所述芯丝后端的非显影绕丝护套,当所述芯丝整体进入人体体内时,所述显影绕丝护套使所述芯丝前端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
[0007]所述芯丝的外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每个所述环形凹槽内均环绕设置有显影环,且多个所述显影环均位于所述非显影绕丝护套内,当所述芯丝整体进入人体体内时,所述显影环使所述芯丝后部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所述显影环均为复数个。
[0009]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环形凹槽之间间隔30mm。
[0010]优选的,所述芯丝的前端设置有头端。
[0011]优选的,所述芯丝为医用金属丝材。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通过在芯丝的前端设置显影绕丝护套,使芯丝前端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在芯丝的后端设
置非显影绕丝护套,且非显影绕丝护套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显影环,使芯丝后部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同时每两个相邻的显影环之间的距离是等距的,可为术者提供距离参考,从而辅助评估病灶位置、病灶尺寸、血管尺寸等信息,并且用于指示诊疗器械置入的位置等,为医生提供参考,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显影环设置于芯丝外环面的环形凹槽内,非显影绕丝护套套设于芯丝的表面,显影环的引入不会对导丝的性能及生产效率造成影响,导丝制造方法得到优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芯丝、2

绕丝护套、21

显影绕丝护套、22

非显影绕丝护套、3

环形凹槽、4

显影环、5

头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包括芯丝1和套设于芯丝1表面的绕丝护套2;
[0019]芯丝1是导丝的基础结构,起支撑作用,为导丝提供基本力学性质,芯丝1采用磨削处理,将芯丝1前端磨细,使导丝与病灶接触的部分尽可能柔软、通过性强;绕丝护套2是由绕丝或聚合物等缠绕在芯丝1表面组合形成的护套,在使用时可整体套设于芯丝1的表面,增加触觉反馈,绕丝护套2用于保护血管内壁,防止介入手术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0020]绕丝护套2包括位于芯丝1前端的显影绕丝护套21和位于芯丝1后端的非显影绕丝护套22,当芯丝1整体进入人体体内时,显影绕丝护套21使芯丝1前端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
[0021]显影绕丝护套21长为30mm,显影绕丝护套21通过掺入贵金属等显影材料,赋予导丝显影性能,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2]芯丝1的外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3,每个环形凹槽3内均环绕设置有显影环4,且多个显影环4均位于非显影绕丝护套22内,当芯丝1整体进入人体体内时,显影环4使芯丝1后部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
[00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芯丝1固定位置采用磨削技术磨出多个长4mm、深1mm的环形凹槽3,用于显影环4的精准固定,显影环4通过掺入贵金属等显影材料,赋予导丝显影性能,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当芯丝1整体进入人体体内时,显影环4使芯丝1后部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在成像设备下辅助手术的实施,同时每两个相邻的显影环4之间的间距是等距离的,且距离已知,可用于辅助医生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即时判断病灶部位、病灶尺寸、血管尺寸等信息,并可用于指示诊疗器械置入的位置等,为医生提供参考。
[0024]组装时,采用精密金属焊接技术,先将显影环4固定安装至对应的环形凹槽3内,从而将显影环4与芯丝1固定,再将绕丝护套2与芯丝1固定,得到多显影标记导丝。
[0025]进一步的,每个环形凹槽3内的显影环4均为复数个。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环4均为复数个,可在影像设备下被清晰检出,用以为术者提供距离参考,从而辅助评估病灶位置、病灶尺寸、血管尺寸等信息。
[0027]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环形凹槽3之间间隔30mm。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两个相邻的环形凹槽3之间的距离精确,误差≤
±
1.0mm,已知间距为30mm,可用于辅助医生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即时判断病灶部位、病灶尺寸、血管尺寸等信息,并可用于指示诊疗器械置入的位置等,为医生提供参考。
[0029]进一步的,芯丝1的前端设置有头端5。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头端5采用半球状结构,可保护血管。
[0031]进一步的,芯丝1为医用金属丝材。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芯丝1采用如304不锈钢、316不锈钢、镍钛合金等材质,经由精密数控设备加工。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组装时,采用精密金属焊接技术,先将显影环4固定安装至对应的环形凹槽3内,从而将显影环4与芯丝1固定,再将绕丝护套2与芯丝1固定,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显影标记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丝(1)和套设于所述芯丝(1)表面的绕丝护套(2);所述绕丝护套(2)包括位于所述芯丝(1)前端的显影绕丝护套(21)和位于所述芯丝(1)后端的非显影绕丝护套(22),当所述芯丝(1)整体进入人体体内时,所述显影绕丝护套(21)使所述芯丝(1)前端在可视化设备下显影;所述芯丝(1)的外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3),每个所述环形凹槽(3)内均环绕设置有显影环(4),且多个所述显影环(4)均位于所述非显影绕丝护套(22)内,当所述芯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彤李子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思卡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