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36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一种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包括支架、卸落装置和承托架;支架包括支架单元和连梁;支架单元设在通行道路两侧;卸落装置包括固定筒、卸落筒和外包锁定筒;固定筒上半段的侧壁竖向切面呈楔形;卸落筒下半段的侧壁竖向切面呈楔形;外包锁定筒连在固定筒与卸落筒之间;外包锁定筒内表面设有环向凸起;环向凸起内表面上部为斜面,环向凸起内表面下部为斜面;外包锁定筒包括调节筒单元和调节螺栓;承托架安装在支架顶部的支撑板上,包括纵梁、主横梁和分配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满堂架和少支架支撑系统无法保证下部既有道路正常通行,同时也要解决无落地式支架受到墩柱截面形式、支架承载力和安装加工质量影响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大城市均出现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均纷纷利用地上空间,在原有道路上新建高架快速路,以达到顺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在现有道路上施工,高架桥的盖梁设计一般采用大跨度的设计方式,以解约地面空间。为保证下部既有道路的正常通行能力,建设时不允许利用既有道路空间。目前国内装配式盖梁施工主要采用满堂架、少支架、无落地式支架几种方式。其中满堂架可按照选择的脚手架类别分为多种,现阶段主要以承插型盘扣支架最为常用。满堂支架施工主要以人工搭设为主,该施工方式存在对于地基基础要求较高,机械化施工程度较低,安装及拆除时间长,影响工程建设速度,各种零部件多,散落跌落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对现有道路占用范围大,无法保证下部既有道路正常通行,施工速度慢以及安全风险高等缺点。少支架则选用各种型钢构架组合搭设而成,一般成排布置基础,搭设会占用原有道路,不能保证现有通行能力。无落地式支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用以支撑柱墩(1)顶部待浇筑的盖梁(16)的模板,包括有支架(2)、卸落装置和承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有两个,分别布置在每排柱墩(1)的前后两侧;每个支架(2)包括有支架单元(2.1)和连梁(2.2);所述支架单元(2.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通行道路的两侧,且与柱墩(1)对应设置;所述支架单元(2.1)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支架单元(2.1)的两根斜柱(2.1.1)上端分别位于对应柱墩(1)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梁(2.2)将两个支架单元(2.1)对应连接;所述卸落装置安装在每根斜柱(2.1.1)的顶部,包括有固定筒(3)、卸落筒(4)和外包锁定筒(24);所述固定筒(3)固定连接在斜柱(2.1.1)的顶部,包括有固定筒下半段(3.1)和固定筒上半段(3.2);所述固定筒下半段(3.1)的侧壁竖向切面呈矩形;所述固定筒上半段(3.2)的侧壁竖向切面呈楔形,且固定筒上半段(3.2)的外表面为由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卸落筒(4)设置在固定筒(3)的正上方,包括有卸落筒下半段(4.1)和卸落筒上半段(4.2);所述卸落筒上半段(4.2)的侧壁竖向切面呈矩形;所述卸落筒下半段(4.1)的侧壁竖向切面呈楔形,且卸落筒下半段(4.1)的外表面为由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外包锁定筒(24)连接在固定筒(3)与卸落筒(4)之间,且外包锁定筒(24)的上部箍设在卸落筒下半段(4.1)外表面上,外包锁定筒(24)的下部箍设在固定筒上半段(3.2)外表面上;所述卸落筒(4)的顶部超出外包锁定筒(24)的顶部;所述固定筒(3)的底部超出外包锁定筒(24)的底部;所述外包锁定筒(24)的内表面上、对应固定筒(3)与卸落筒(4)之间的设置有环向凸起(5);所述环向凸起(5)的内表面上部为与卸落筒下半段(4.1)外表面相贴合的斜面,环向凸起(5)的内表面下部为与固定筒上半段(3.2)外表面相适应的斜面;所述外包锁定筒(24)包括有调节筒单元(24.1)和调节螺栓(24.2);所述调节筒单元(24.1)有两个,两个调节筒单元(24.1)拼接连接;所述调节螺栓(24.2)将两个调节筒单元(24.1)拉结连接;所述卸落筒(4)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承托架安装在两个支架(2)顶部的支撑板(8)上,用以托接盖梁(16)的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单元(24.1)的水平切面呈半圆弧形;所述调节筒单元(24.1)的两侧竖边上分别设置有竖向连接板(6),在竖向连接板(6)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穿孔;所述调节螺栓(24.2)通过穿设在穿孔(7)中将两个调节筒单元(24.1)拉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通行道路的盖梁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包括有纵梁(9)、主横梁(10)和分配梁(11);所述纵梁(9)有一组,对应放置在两个支架(2)顶部纵向对应的支撑板(8)上,在支撑板(8)上、位于纵梁(9)的外侧罩设有纵梁限位罩(12);所述纵梁限位罩(12)与纵梁(9)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3)连接;所述纵梁限位罩(12)与纵梁(9)之间留有间距;所述主横梁(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宇周淳韬林佐江张一擎赵宇石黄锋陈玮宋君儒李宁胡兴相代月米博王贺王海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