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325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加湿器,它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内设有主水箱、副水箱、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布水盒、发热体、水帘以及风机,布水盒设于水帘的上端,并与水帘的上端连通,副水箱设于水帘的下端,并与水帘的下端连通,主水箱通过第一循环水泵、第一管路与布水盒连通,副水箱通过第二循环水泵、第二管路与主水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循环水泵将主水箱内的水抽向布水盒,布水盒内的水往下流到水帘上,水帘上的水再流到副水箱内,水帘上的水被热风加热蒸发,并带走,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加湿量,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加湿量大,加湿效率高,可达到家庭或办公室人体舒适环境的湿度要求。办公室人体舒适环境的湿度要求。办公室人体舒适环境的湿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加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调节的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湿膜加湿器是一种等焓加湿方式,水分的蒸发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能量实现的,湿膜加湿器的水通过水泵将水输送到湿膜顶部的淋水装置,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湿膜表面向下渗透被吸水性极佳的湿膜材料充分吸收,形成均匀的水膜,当干燥空气被风机抽吸通过湿膜材料的通孔时,就会与湿膜中的水分进行热交换,水分子充分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蒸发,从而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形成湿润的空气,在加湿过程中,空气的湿度增加,温度下降,但空气的焓值保持不变。湿膜加湿器的主要部分由湿膜组成,湿膜是经过特殊成分的材料粘结处理后,形成波纹板状交联重叠的亲水性材料,提供空气和水之间较大的接触面积。现有的湿膜加湿器一般是通过在加湿器的四个侧面安装有湿膜从加湿器的顶部和底部上下进出风,通过干燥的空气和湿润的湿膜表面的接触使水分蒸发,水分子随风送入需要加湿的空间。其虽具有洁净、无噪音、等焓加湿的优点,但是其缺点是加湿量小。因此现有的湿膜加湿器的结构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量大和加湿效果显著的新型加湿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内设有主水箱、副水箱、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布水盒、发热体、水帘以及风机,水帘、发热体以及风机由前往后设置在机壳内,水帘位于出风口的后方,布水盒设于水帘的上端,并与水帘的上端连通,副水箱设于水帘的下端,并与水帘的下端连通,主水箱通过第一循环水泵、第一管路与布水盒连通,副水箱通过第二循环水泵、第二管路与主水箱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循环水泵将主水箱内的水抽向布水盒,布水盒内的水往下流到水帘上,水帘上的水再流到副水箱内,水帘上的水被热风加热蒸发,并带走,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加湿量,而水帘上剩余的水则流到副水箱内,由第二循环水泵将副水箱内的水抽回主水箱内,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蒸发,因此,本专利技术加湿量大,加湿效率高,可达到家庭或办公室人体舒适环境的湿度要求。
[0005]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0006]机壳内设有水帘座,水帘座上设置有前后连通的水帘安装槽和聚风筒,水帘竖直设置在水帘安装槽内,风机和发热体位于聚风筒内,水帘安装槽的前部和聚风筒的后端均敞开。
[0007]机壳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发热体,更大面积加热水帘,进一步提高加湿量。
[0008]聚风筒上设有发热体支架,发热体设于发热体支架上。
[0009]发热体是带散热翅片的环形电热管。
[0010]水帘安装槽的底部连通水帘的下端与副水箱连通。
[0011]风机与水帘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为用户身体创造有益的负离子。
[0012]主水箱内设有滤芯和UV杀菌灯,滤芯过滤水中的杂质和灰尘,UV杀菌灯杀死水中的细菌,十分卫生健康。
[0013]主水箱内设有低水位传感器,副水箱内设有高水位传感器,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检测主水箱和副水箱内的水位,以便为主水箱和副水箱补水。
[0014]主水箱、副水箱、布水盒、滤芯以及水帘是采用抗菌材料制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水路不容易滋生细菌,十分卫生健康。
[0015]抗菌材料是抗菌母粒。
[0016]出风口设于机壳的正面,进风口设于机壳的侧面,出风口处设置有前网罩,进风口处设置有侧网罩。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循环水泵将主水箱内的水抽向布水盒,布水盒内的水往下流到水帘上,水帘上的水再流到副水箱内,水帘上的水被热风加热蒸发,并带走,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加湿量,而水帘上剩余的水则流到副水箱内,由第二循环水泵将副水箱内的水抽回主水箱内,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蒸发,因此,本专利技术加湿量大,加湿效率高,可达到家庭或办公室人体舒适环境的湿度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新型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新型加湿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新型加湿器的省略部分外壳、前网罩、后网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新型加湿器的主视图。
[0022]图5是图4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新型加湿器的省略部分外壳、前网罩、后网罩以及水帘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新型加湿器的分解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水箱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8]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机壳110,机壳110上设有进风口111、出风口113和控制器18,机壳110内设有主水箱1、副水箱2、第一循环水泵12、第二循环水泵11、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9、布水盒4、发热体5、水帘3以及风机6,水帘3、发热体5以及风机6由前往后设置在机壳110内,水帘3位于出风口113的后方,布水盒4设于水帘3的上端,并与水帘3的上端连通,副水箱2设于水帘3的下端,并与水帘3的下端连通,主水箱1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2、第一管路7与布水盒4连通,副水箱2通过第二循环水泵11、第二管路9与主水
箱1连通。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0030]机壳110内设有水帘座31,水帘座31上设置有前后连通的水帘安装槽32和聚风筒33,水帘3竖直设置在水帘安装槽32内,风机6和发热体5位于聚风筒33内,水帘安装槽32的前部和聚风筒33的后端均敞开。
[0031]机壳110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发热体5。
[0032]聚风筒33上设有发热体支架51,发热体5设于发热体支架51上。
[0033]发热体5是带散热翅片的环形电热管。
[0034]水帘安装槽32的底部连通水帘3的下端与副水箱2连通。
[0035]风机6与水帘3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16。
[0036]主水箱1内设有滤芯14和UV杀菌灯16。
[0037]主水箱1内设有低水位传感器15,副水箱2内设有高水位传感器21。
[0038]主水箱1、副水箱2、布水盒4、滤芯14以及水帘3是采用抗菌材料制成。
[0039]抗菌材料是抗菌母粒。
[0040]出风口113设于机壳110的正面,进风口111设于机壳110的侧面,出风口113处设置有前网罩114,进风口111处设置有侧网罩115。
[0041]主水箱1的体积是副水箱2体积的20

40倍。
[0042]副水箱2的顶面设有接水槽22,水帘3的下端插设在接水槽22上,接水槽22连通水帘3的下端和副水箱2。
[0043]主水箱1的底部设有连通器17和第三管路10,主水箱1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机壳(110),机壳(110)上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3),机壳(110)内设有主水箱(1)、副水箱(2)、第一循环水泵(12)、第二循环水泵(11)、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9)、布水盒(4)、发热体(5)、水帘(3)以及风机(6),水帘(3)、发热体(5)以及风机(6)由前往后设置在机壳(110)内,水帘(3)位于出风口(113)的后方,布水盒(4)设于水帘(3)的上端,并与水帘(3)的上端连通,副水箱(2)设于水帘(3)的下端,并与水帘(3)的下端连通,主水箱(1)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2)、第一管路(7)与布水盒(4)连通,副水箱(2)通过第二循环水泵(11)、第二管路(9)与主水箱(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加湿器,其特征是,机壳(110)内设有水帘座(31),水帘座(31)上设置有前后连通的水帘安装槽(32)和聚风筒(33),水帘(3)竖直设置在水帘安装槽(32)内,风机(6)和发热体(5)位于聚风筒(33)内,水帘安装槽(32)的前部和聚风筒(33)的后端均敞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世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