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框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12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框排水结构。它包括内窗框和外窗框,内窗框和外窗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外窗框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板,内侧设置有支撑板;还包括有轨道板,该轨道板与外侧板和支撑板扣合,在轨道板上安装有外轨道;轨道板与内窗框靠近处形成第一排水逢,在该内窗框上设置有内轨道;在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孔,在外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水孔对应的第二排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在内轨道和外轨道上滑动配合有窗扇,当下雨时,雨水可以从第一排水逢进入内窗框,然后从第一排水孔进入外窗框,再从第二排水孔排出,不会在内窗框上积水,雨水不易进入室内,具有结构简单、排水效率高的特点。排水效率高的特点。排水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框排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框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窗框有两种,一种是安装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另一种为固定玻璃的,作为安装在墙体上的窗框,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外观、维护和清洁方便程度以及防水、保温和隔音等方面的性能。现有技术中,窗框的防水结构不合理,常常会有水从窗户进入室内,给室内造成潮湿环境,给室内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方便排水的窗框结构,避免雨水进入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窗框排水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窗框排水结构,包括内窗框和外窗框,所述的内窗框和外窗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的外窗框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板,内侧设置有支撑板;还包括有轨道板,该轨道板与外侧板和支撑板扣合,在所述的轨道板上安装有外轨道;所述的轨道板与内窗框靠近处形成第一排水逢,在该内窗框上设置有内轨道;在所述的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孔,在所述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水孔对应的第二排水孔。
[0005]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轨道板上设置有贴紧外侧板的过滤板,在该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水逢,所述的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
[0006]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第一排水逢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毛刷,在所述的第二排水逢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毛刷。
[0007]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第二排水孔配合有防倒灌排水件。
[0008]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内窗框的内侧顶部设置有挡水板。
[0009]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内窗框的内部上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安装槽,并配合有相应的密封条;下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安装槽,并配合有相应的密封条。
[0010]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外窗框内部设置有位于第二排水孔下方的第三密封条安装槽,并配合有相应的密封条。
[0011]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外窗框的底部设置有与墙体外侧贴合的对位板。
[0012]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窗框和外窗框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的连接件上设置有相应的卡块。
[0013]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件采用硬性橡胶制作而成。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通过内窗框、外窗框、连接件、外侧板、支撑板、轨道板、外轨道、第一排水逢、内轨道、第一排水孔以及第二排水孔等的配合,在内轨道和外轨道上滑动配合有窗扇,当下雨时,雨水可以从第一排水逢进入内窗框,然后从第一排水孔进入外窗框,再从第二排水孔排出,不会在内窗框上积水,雨水不易进入室内,具有结构简单、排水效率高的特点。
[0015]在所述的轨道板上设置有贴紧外侧板的过滤板,在该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水逢,所述的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这样设计以后,雨水通过第二排水逢、过滤孔进入到外窗框内部,再通过第二排水孔排出,不会在外窗框上积水,更不会往内窗框、室内溢,大大提高了排水效率。
[0016]在所述的第一排水逢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毛刷,在所述的第二排水逢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毛刷,这样设计以后,第一防尘毛刷和第二防尘毛刷能够方便地将渣物过滤,避免渣物进入内部堵塞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提高了排水效率。
[0017]在所述的第二排水孔配合有防倒灌排水件,不仅可以防止雨水倒灌,而且可以防止大风吹入第二排水孔形成噪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的顶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的外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1—内窗框,2—外窗框,3—连接件,4—内轨道,5—外轨道,6—第一排水逢,7—第一防尘毛刷,8—第二排水逢,9—第二防尘毛刷,10—过滤板,11—第一排水孔,12—第二排水孔,13—对位板,14—挡水板,15—第一密封条安装槽,16—第二密封条安装槽,17—第三密封条安装槽,18—防倒灌排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包括内窗框1和外窗框2,所述的内窗框1和外窗框2通过连接件3连接,在所述的外窗框2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板,内侧设置有支撑板;还包括有轨道板,该轨道板与外侧板和支撑板扣合,在所述的轨道板上安装有外轨道5;所述的轨道板与内窗框1靠近处形成第一排水逢6,在该内窗框1上设置有内轨道4;在所述的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孔11,在所述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水孔11对应的第二排水孔12。本专利技术的窗框排水结构,通过内窗框1、外窗框2、连接件3、外侧板、支撑板、轨道板、外轨道5、第一排水逢6、内轨道4、第一排水孔11以及第二排水孔12等的配合,在内轨道4和外轨道5上滑动配合有窗扇,当下雨时,雨水可以从第一排水逢6进入内窗框1,然后从第一排水孔11进入外窗框,再从第二排水孔12排出,不会在内窗框上积水,雨水不易进入室内,具有结构简单、排水效率高的特点。
[0027]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轨道板上设置有贴紧外侧板的过滤板10,在该过滤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水逢8,所述的过滤板10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在所述的轨道板上设置有贴紧外侧板的过滤板10,在该过滤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水逢8,所述的过滤板10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这样设计以后,雨水通过第二排水逢8、过滤孔进入到外窗框2内部,再通过第二排水孔12排出,不会在外窗框2上积水,更不会往内窗框1、室内溢,大大提高了排水效率。
[0028]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一排水逢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毛刷7,在所述的第二排水逢8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毛刷9。在所述的第一排水逢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毛刷7,在所述的第二排水逢8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毛刷9,这样设计以后,第一防尘毛刷7和第二防尘毛刷9能够方便地将渣物过滤,避免渣物进入内部堵塞第一排水孔11、第二排水孔12,提高了排水效率。
[0029]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二排水孔12配合有防倒灌排水件18。在所述的第二排水孔12配合有防倒灌排水件18,不仅可以防止雨水倒灌,而且可以防止大风吹入第二排水孔12形成噪音。所述的防倒灌排水件18可以采用单向阀的结构,让水只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窗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窗框(1)和外窗框(2),所述的内窗框(1)和外窗框(2)通过连接件(3)连接,在所述的外窗框(2)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板,内侧设置有支撑板;还包括有轨道板,该轨道板与外侧板和支撑板扣合,在所述的轨道板上安装有外轨道(5);所述的轨道板与内窗框(1)靠近处形成第一排水逢(6),在该内窗框(1)上设置有内轨道(4);在所述的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孔(11),在所述的外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水孔(11)对应的第二排水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轨道板上设置有贴紧外侧板的过滤板(10),在该过滤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水逢(8),所述的过滤板(10)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排水逢(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毛刷(7),在所述的第二排水逢(8)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毛刷(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名哲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