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07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包括底座、上料机构、重量检测机构、气密性检测机构以及劣质品回收箱,上料机构、重量检测机构、气密性检测机构以及劣质品回收箱均连接于底座顶壁,上料机构用于把茶产品送至重量检测机构进行重量检测,重量检测机构可对茶产品进行重量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把茶产品传送至气密性检测机构或劣质品回收箱上,气密性检测机构可对茶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茶产品进行重量检测和气密性检测,无需人工手动检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硒黑茶,是含有机物的富硒茶,富含硒类物质,可以全面保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硒类物质能激发免疫及抗体产生,有效地降低血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血红细胞携带氧的功能,保护红细胞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和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酶的活性,对抗溶血,调节代谢功能、抗衰老。
[0003]而有机硒黑茶在生产包装完成后,需要对其的重量进行检测以保证茶叶的含量在规定范围内,且需要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防止空气污染茶叶,但目前的检测均是通过人工检测,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包括底座、上料机构、重量检测机构、气密性检测机构以及劣质品回收箱,上料机构、重量检测机构、气密性检测机构以及劣质品回收箱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上料机构、重量检测机构、气密性检测机构以及劣质品回收箱(15),上料机构、重量检测机构、气密性检测机构以及劣质品回收箱(15)均连接于底座(1)顶壁,上料机构用于把茶产品送至重量检测机构进行重量检测,重量检测机构可对茶产品进行重量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把茶产品传送至气密性检测机构或劣质品回收箱(15)上,气密性检测机构可对茶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放料座(2)、传动板(5)、导向板(7)、落料板(8)、第一驱动电机(10)以及偏心转件(11),放料座(2)、第一驱动电机(10)分别固接于所述所述底座(1)顶壁,导向板(7)固接于放料座(2)前壁,落料板(8)固接于放料座(2)侧壁,传动板(5)滑动连接于导向板(7)上,偏心转件(11)固接于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轴一端,偏心转件(11)和传动板(5)底壁相抵,放料座(2)上设有斜面(4),放料座(2)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阶梯(3),传动板(5)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二阶梯(6),落料板(8)延伸至所述重量检测机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放料座(2)和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加强杆(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顶壁固接有第一电机座(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安装于第一电机座(9)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硒黑茶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重量检测机构包括施力检测箱(13)和承接箱(14),施力检测箱(13)和承接箱(14)分别固接于所述放料座(2)顶壁,施力检测箱(13)上开设有第一传动腔(18)和第二传动腔(19),第一传动腔(18)通过第一通道(20)和施力检测箱(13)顶壁连通,第一传动腔(18)通过第二通道(21)和第二传动腔(19)连通,第二传动腔(19)通过第三通道(45)和施力检测箱(13)外侧壁连通,第一传动腔(18)侧壁开设有连接槽(22),连接槽(22)内设有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第一传动腔(18)底壁固接滑动连接有滑座(23),滑座(23)侧壁固接有限位片(24),限位片(24)可以和连接槽(22)内的按压式弹性自锁机构锁合以及解除锁合,滑座(23)通过第一弹性件(25)和第一传动腔(18)侧壁连接,滑座(23)顶壁固接有传动棒(26),传动棒(26)上端穿过第一通道(20)延伸至施力检测箱(13)上方,传动棒(26)上端固接有施力板(27),;第二传动腔(19)顶壁固接有第二驱动电机(28),第二驱动电机(28)输出轴上固接有传动杆(30),传动杆(30)上固接有第一蜗轮(31)和第一直齿轮(32),第二传动腔(19)侧壁转动连接有蜗杆(33),第二传动腔(19)后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蜗轮(34),第二蜗轮(34)以及第一蜗轮(31)分别和蜗杆(33)啮合,第二蜗轮(34)前壁固接有两个施力条(35),第二传动腔(19)后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连接板(36),第一升降连接板(36)上开设有通孔(37),第一升降连接板(36)底壁转动连接有第二直齿轮(38)、第三直齿轮(39)以及第四直齿轮(40),第二直齿轮(38)和第三直齿轮(39)啮合,第二传动腔(19)顶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2),第一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向飞杨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化县铁芙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