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样本核收装置,包括带翻盖的箱体,箱体内设置屏蔽箱,在屏蔽箱内设置收纳筐体,收纳筐体内放置束口收纳袋,外表面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生物样本试管被放置在束口收纳袋内,在收纳筐体的敞开口边缘设置固定插销和插销孔,固定插销将束口收纳袋的束口绳定位在插销孔处;在箱体上分别设置触摸屏显示器、IC卡读卡器模块、摄像头模块、扬声器,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RFID模块,RFID模块包括RFID读写器和多个RFID射频天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顶部翻盖的屏蔽箱,便于生物样本试管的取放,提高翻盖的稳定性。使用RFID技术,提高密集且杂乱的装有液态生物样品的生物样本试管的RFID电子标签的群读准确率和群读效率。确率和群读效率。确率和群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样本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样本管理
,涉及一种生物样本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生物样本是临床科室(住院部)在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需要采集的血液、尿液、体液及其他组织样本的量非常大。在现有的临床生物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每个生物样本试管的表面贴有条形码标签,条形码是样本的唯一身份码,医务人员通过扫码枪逐个扫描条形码,实现对样本的识别。但是,临床科室通常将批量的样本一起运输和交接,需要对批量样本进行批量识别和定位,以便实现样本的快速精确有效跟踪。现有的条形码技术已无法满足医疗需求。
[0003]另外,临床生物样本采集流程,大多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完成。以最常规的血液样本为例,主要分为七个步骤:一.采血护士人工选管;二.打印条形码标签并粘贴在采血管上;三.临床抽血并自核;四.样本临时收纳存放在护士台;五.检验科定时派护工到住院部转运样本;六.检验科逐个扫码接收样本;七.人工分拣检验样本。该流程过程存在以下问题:临床科室内部缺少过程监管,样本和采血护士缺少关联,出错时责任不能追溯,工作量无法统计;检验科定时派护工到住院部转运样本,导致采血样本离体时间过长、检验准确度降低、高峰时段检验科拥挤、容易出现错漏,患者满意度低;样本丢失时,责任不能追溯,无法追溯到是科室护士还是检验科护工的责任。
[0004]为了提供识别效率,有的在生物样本试管上贴上RFID电子标签。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应用电磁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条形码、磁卡及IC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批量读写、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
[0005]RFID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
RFID电子标签,由芯片和标签天线组成,通过电感偶合或电磁反向散射原理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②
读写器,是读/写标签信息的设备,作为数据采集的终端;
③
RFID识别天线,是为RFID标签和读写器提供射频信号空间传播的设备。
[0006]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读写器将要发送的信息,经编码后加载在某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经RFID识别天线向外发送,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RFID电子标签接收此脉冲信号,卡内芯片中的有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调制、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
[0007]周转过程中的临床生物样本试管,存在以下特点:
①
大通量(几百);
②
样本密集堆叠(整板码齐或散乱堆叠),导致贴在试管上的电子标签上的天线方向随意性大;
③
生物样本为液态,射频信号折射衰减大。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RFID电子标签天线和读写天线之间的电感耦合效能,群读时容易出现漏读现象。
[0008]另一方面,屏蔽箱是利用导电或者导磁材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屏蔽体,将电磁能力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用于抑制辐射干扰的金属体,并对传导和辐射进行处理,以提供无干扰的测试环境的设备。现有的电磁(信号)屏蔽箱,根据开门方式的不同,分为“侧开
式”、“抽屉式”、“翻盖式”等多种类型,以用于满足不同使用环境和测试设备的使用要求。其中又以翻盖式为主流,即在箱体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可摆动开合的翻盖,由于翻盖需要上下摆动,一旦翻盖打开后,其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较大,即使翻盖关闭后,其与箱体的接触处较难实现完全密封,因而导致密封效果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样本核收装置,设计一种顶部翻盖的屏蔽箱,便于生物样本试管的取放,提高翻盖的稳定性和屏蔽效果。同时,核收装置使用RFID技术,实现非接触式、批量群读,减少漏读,提高密集且杂乱的装有液态生物样品的生物样本试管的RFID电子标签的群读准确率和群读效率。
[0010]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生物样本核收装置,包括顶部带翻盖的箱体,箱体内设置屏蔽箱,在翻盖上设置用于覆盖屏蔽箱顶部开口的屏蔽盖,翻盖的一端通过阻尼合页与箱体转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带弹力电磁锁与箱体形成可开闭连接,在屏蔽箱内设置顶部带敞开口的收纳筐体,收纳筐体内设有放置束口收纳袋的容纳腔,外表面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生物样本试管被放置在束口收纳袋内,在收纳筐体的敞开口边缘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插销和插销孔,固定插销将束口收纳袋的束口绳定位在插销孔处;在所述箱体上分别设置触摸屏显示器、IC卡读卡器模块、摄像头模块、扬声器,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RFID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磁锁、触摸屏显示器、IC卡读卡器模块、摄像头模块、扬声器、电源模块和RFID模块相互控制连接,RFID模块包括RFID读写器和多个RFID射频天线,RFID读写器分别与每个RFID射频天线信号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RFID射频天线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RFID射频天线分别位于收纳筐体相互垂直的两外侧面上,另一RFID射频天线位于收纳筐体的外底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样本核收装置还包括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相互控制连接,通讯模块的输出端与服务器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收纳筐体还设置用于给生物样本试管杀毒的杀毒灯。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翻盖与箱体的结合处围设一圈导电海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生物样本核收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0016]1.通过IC卡读卡器模块的身份识别或摄像头模块的人脸识别,对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留档,作为翻盖屏蔽箱门禁开合的身份依据。控制模块控制RFID读写器,对束口收纳袋内的生物样本试管进行盘存,生物样本试管的收纳存放过程实现人、样本、设备的数字化,为后续的生物样本的过程管控提供智能物联的硬件基础。
[0017]2.具有生物样本试管满溢提醒功能,避免因为生物样本试管过多影响到翻盖的开合以及盘存准确度下降。
[0018]3.翻盖设有阻尼合页和电磁锁,在翻盖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可使翻盖停留在任何角度,从而避免翻盖开关时出现夹手现象;
[0019]4.在收纳筐体内设置束口收纳袋,实现快速提取、捆扎、转移批量的生物样本试管。
[0020]5.提高密集且杂乱的装有液态生物样品的生物样本试管的RFID电子标签的群读准确率和群读效率。以核收200个生物样本试管为例,群读准确率可达到99.5%以上;小于
80个生物样本试管RFID电子标签密集盘存完成时间:3S;大于80个小于200个生物样本试管RFID电子标签密集盘存完成时间:6S;大于200个生物样本试管RFID电子标签密集盘存完成时间:9S。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生物样本核收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生物样本核收装置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样本核收装置,包括顶部带翻盖的箱体,箱体内设置屏蔽箱,在翻盖上设置用于覆盖屏蔽箱顶部开口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翻盖的一端通过阻尼合页与箱体转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带弹力电磁锁与箱体形成可开闭连接,在屏蔽箱内设置顶部带敞开口的收纳筐体,收纳筐体内设有放置束口收纳袋的容纳腔,外表面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生物样本试管被放置在束口收纳袋内,在收纳筐体的敞开口边缘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插销和插销孔,固定插销将束口收纳袋的束口绳定位在插销孔处;在所述箱体上分别设置触摸屏显示器、IC卡读卡器模块、摄像头模块、扬声器,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RFID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磁锁、触摸屏显示器、IC卡读卡器模块、摄像头模块、扬声器、电源模块和RFID模块相互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蔚蔚,
申请(专利权)人:华蔚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