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273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实现方法,属于充电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行走机构、充电机构和控制系统;行走机构用于将充电桩自动移动到需充电的新能源车处,对新能源车充电完毕后再返回到充电桩的停放区域,完成对本身携带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机构用于和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利用本身携带的电池对新能源车进行充电;控制系统用于检测的运行数据信号和发送的执行指令,实现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自动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手机的下单操作,即可实现充电桩对新能源车的自主搜寻,而且还能对新能源车自主充电,弥补了现有充电桩不能够移动,受限于地域的使用状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们的生活和出行。们的生活和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实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在特定的区域空间内能自动移动、对新能源车进行自主充电的智能充电桩,属于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电动车代替传统的燃油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措施,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非常有利。
[000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设备,在现有的建设中,新能源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新能源车的增长速度,有时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的间隔距离较远,或者在一些停车比较密集的场所,新能源充电桩的数量远远不够,例如一些旅游景点和广场停车场,严重影响对新能源车的充电,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能自动移动、对新能源车进行自主充电的智能充电桩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新能源车主手机充电桩APP客户端的下单任务,智能新能源充电桩接收到下单任务,通过本身自带的导航功能,自动移动到需充电的新能源车的定位处,利用携带的电池对新能源车进行充电。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包括行走机构、充电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将充电桩自动移动到需充电的新能源车处,对新能源车充电完毕后再返回到充电桩的停放区域,完成对本身携带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机构,用于和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利用本身携带的电池对新能源车进行充电;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检测的运行数据信号和发送的执行指令,实现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自动运行;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连接有第一旋转臂,第一旋转臂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连接有第二旋转臂,第二旋转臂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充电接头。
[0006]进一步,所述第二充电接头的背面连接有外套管的末端,外套管的内表面通过螺纹啮合有内套管,内套管的末端连接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用于旋转内套管,实现第二充电接头与新能源车充电接头的对接与释放,第二充电接头正面下部还设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用于检测第二充电接头和新能源车充电接头是否对接完毕。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充电接头的上方连接有视觉相机,视觉相机用于采集新能源车
充电接头的位置图像,并将新能源车充电接头的位置坐标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动作,使第二充电接头和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头处于同一高度。
[0008]进一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充电桩,充电桩集中存放于停桩区内,充电桩包括壳体,第一旋转轴固接于壳体上,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周围设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周围障碍物的距离。
[0009]进一步,所述充电桩的下部还设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内安装有导航软件,驱动结构用于充电桩的智能行走和精准的定位,驱动结构的上部连接有电池,电池的背面连接有第一充电接头,第一充电接头用于电池的充电。
[0010]进一步,所述电池的上方还连接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有电池和驱动结构,电池用于为驱动结构和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控制单元还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网络云计算平台。
[0011]进一步,所述网络云计算平台通过移动网络连接新能源车主的手机,新能源车主的手机中安装有充电桩APP客户端,网络云计算平台可接收手机中充电桩APP客户端下单的任务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还安装有充电桩APP接收端,新能源车主通过手机客户端充电桩APP进行下单,网络云计算平台收到充电桩APP下单任务信息,充电桩APP接收端接收到任务信息,将下单任务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车主的定位信息发送给驱动结构,驱动结构通过导航软件规划的行走路线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避让的共同作用,移动到新能源车处,利用充电桩的充电机构对新能源车进行充电。
[0012]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输入部分包括行走机构输入部分和充电机构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包括行走机构输出部分和充电机构输出部分,控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部分检测的数据,并且向输出部分发送运行的指令,实现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自动化运行。
[0013]进一步,所述行走机构输入部分用于检测行走机构内的运行数据,控制单元通过行走机构输入部分检测的运行数据,向行走机构输出部分发送运行指令,来实现行走机构自动运行;所述充电机构输入部分用于检测充电机构内的运行数据,控制单元通过充电机构输入部分检测的运行数据,向充电机构输出部分发送运行指令,来实现充电机构自动运行;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有网络云计算平台,网络云计算平台还连接有手机客户端,网络云计算平台用于接收手机客户端的下单时的手机用户信息,并向控制单元下发充电的任务和手机用户的信息。
[0014]进一步,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的实现方法,所述实现方法流程起始于步骤S100,流程开始,执行步骤S101;步骤S101,用户通过充电桩APP客户端发送新能源车充电任务;完成后执行步骤S102;步骤S102,充电桩根据用户的位置,启动驱动结构,按照导航软件规划的线路行走;完成后执行步骤S103;步骤S103,控制系统判断规划线路上是否有障碍物;若有执行步骤S104;若没有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4,充电桩合理避开障碍物;完成后执行步骤S105;步骤S105,充电桩根据用户的位置,启动驱动结构,按照导航软件规划的线路继续行走;完成后执行步骤S106;步骤S106,控制系统判断是否到达新能源车坐标位置;若是执行步骤S107;若没有执行步骤S105;步骤S107,视觉相机拍摄新能源车充电头的坐标位置;完成后执行步骤S108;步骤S108,控制系统根据新能源车充电头的坐标位置启动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完成后执行步骤S109;步骤S109,控制系统判断新能源车充电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是否处于同一高度;若是执行步骤S110;若不是执行步骤S108;步骤S110,步进电机启动;完成后执行步骤S111;步骤S111,控制系统判断新能源充电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是否对接完毕;若是执行步骤S112;若不是执行步骤S110;步骤S112,充电桩通过电池开始对新能源车进行充电;完成后执行步骤S113;步骤S113,控制系统判断新能源车电量是否充满;若是执行步骤S114;若不是执行步骤S112;步骤S114,步进电机反向启动,第二充电接头缩回;完成后执行步骤S115;步骤S115,充电桩APP接收端根据充电时间计算充电的费用,并予以扣款;完成后执行步骤S116;步骤S116,控制系统启动驱动结构按照导航软件指引返回停桩区;完成后执行步骤S117;步骤S117,控制系统启动驱动结构到停桩区停放位置对电池进行充电。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手机和移动网络作为载体,利用手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充电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将充电桩自动移动到需充电的新能源车处,对新能源车充电完毕后再返回到充电桩的停放区域,完成对本身携带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机构,用于和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利用本身携带的电池对新能源车进行充电;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检测的运行数据信号和发送的执行指令,实现行走机构和充电机构自动运行;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7),第一旋转轴(7)连接有第一旋转臂(8),第一旋转臂(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9),第二旋转轴(9)连接有第二旋转臂(10),第二旋转臂(10)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充电接头(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接头(11)的背面连接有外套管(14)的末端,外套管(14)的内表面通过螺纹啮合有内套管(15),内套管(15)的末端连接有步进电机(16),步进电机(16)用于旋转内套管(15),实现第二充电接头(11)与新能源车充电接头的对接与释放,第二充电接头(11)正面下部还设有限位开关(13),限位开关(13)用于检测第二充电接头(11)和新能源车充电接头是否对接完毕。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接头(11)的上方连接有视觉相机(12),视觉相机(12)用于采集新能源车充电接头的位置图像,并将新能源车充电接头的位置坐标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旋转臂(8)和第二旋转臂(10)的动作,使第二充电接头(11)和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头处于同一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充电桩(19),充电桩(19)集中存放于停桩区(18)内,充电桩(19)包括壳体(1),第一旋转轴(7)固接于壳体(1)上,壳体(1)的上部和下部周围设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2),超声波测距传感器(2)用于采集周围障碍物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9)的下部还设有驱动结构(6),驱动结构(6)内安装有导航软件,驱动结构(6)用于充电桩(19)的智能行走和精准的定位,驱动结构(6)的上部连接有电池(4),电池(4)的背面连接有第一充电接头(5),第一充电接头(5)用于电池(4)的充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4)的上方还连接有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连接有电池(4)和驱动结构(6),电池(4)用于为驱动结构(6)和控制单元(3)提供电源,控制单元(3)还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网络云计算平台。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云计算平台通过移动网络连接新能源车主的手机,新能源车主的手机中安装有充电桩APP客户端,网络云计算平台可接收手机充电桩APP客户端下单的任务信息,所述控制单元(3)还安装有充电桩APP接收端,新能源车主通过手机客户端充电桩APP进行下单,网络云计算平台收到充电桩APP下单任务信息,充电桩APP接收端接收到任务信息,将下单任务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将车主的定位信息发送给驱动结构(6),驱动结构(6)通过导航软件规划的行走路线和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星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