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可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62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可无土栽培装置,该可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容器和容设于栽培容器内的自吸水式陶瓷器皿;该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包括陶瓷体,陶瓷体的外底壁设有第一吸液部,陶瓷体的内表壁设有第二吸液部;陶瓷体的外壁与栽培容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液腔;第一吸液部和第二吸液部配合,使液腔内的液体被吸入陶瓷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吸液部和第二吸液部配合,通过虹吸作用将液腔内的液体吸入至陶瓷体内,为陶瓷体内的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提供水分或营业液,无需使用泥土,结构更简单,减轻整个栽培装置的重量,利于避免土壤容易滋生细菌、害虫、维护不便、易污染环境等问题。易污染环境等问题。易污染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可无土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盆栽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和具有该自吸水式陶瓷器皿的可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栽培,通常是通过在桶内、盆内盛装土壤,将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植入土壤中进行栽培。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增加吸水棉,将吸水棉置于土壤底部,以通过吸水棉将水或营业液自动吸入土壤内。
[0003]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土壤栽培容易滋生细菌、害虫、维护不便、易污染环境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室内场景下,这些问题尤为严重,且整个栽培装置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吸水式陶瓷器皿和具有该自吸水式陶瓷器皿的可无土栽培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包括陶瓷体,所述陶瓷体的外底壁设有第一吸液部,所述陶瓷体的内表壁设有第二吸液部。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液部是由陶瓷体的外底壁去除其釉层后形成的,所述第二吸液部是由陶瓷体的内表壁去除其釉层后形成的。
[0008]可选地,所述陶瓷体呈锥状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陶瓷体的内表壁上设有多个容置凹位,每个所述容置凹位均设有第二吸液部。
[001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容器以及如上述所述的自吸水式陶瓷器皿,所述栽培容器的内壁与陶瓷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液腔;所述第一吸液部和第二吸液部配合,使液腔内的液体被吸入陶瓷体内。
[0011]可选地,所述陶瓷体的顶部向外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栽培容器的开口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陶瓷体顶部设有与液腔连通的通孔。
[0013]可选地,所述栽培容器的外壁设有安装件。
[0014]可选地,还包括可升降设于陶瓷体上方的补光灯。
[0015]可选地,所述补光灯可盖合于栽培容器顶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陶瓷体的底部设置第一吸液部,在陶瓷体的内表壁设置第二吸液部,从而利用第一吸液部和第二吸液部配合,通过虹吸作用将液腔内的液体吸入至陶瓷体内,为陶瓷体内的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提供水分或营业液,无需使用泥土,结构更简单,减轻整个栽培装置的重量,利于避免土壤容易滋生细菌、害虫、维护不便、易污染环境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无土栽培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无土栽培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吸水式陶瓷器皿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无土栽培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无土栽培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栽培容器;11、透明窗口;2、陶瓷体;21、第一吸液部;22、第二吸液部;23、容置凹位;24、连接部;25、通孔;3、液腔;4、安装件;5、补光灯;51、灯上盖;52、灯下盖;53、灯模块;54、透光板;55、按键;56、硅胶垫;57、防水圈;6、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0025]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和容设于栽培容器1内的自吸水式陶瓷器皿;该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包括陶瓷体2,所述陶瓷体2的外底壁设有第一吸液部21,所述陶瓷体2的内表壁设有第二吸液部22;所述陶瓷体2的外壁与栽培容器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液腔3;液腔3内可盛装水或其他营养液;
[0026]所述第一吸液部21和第二吸液部22配合,使液腔3内的液体被吸入陶瓷体2内。
[0027]本实施例通过在陶瓷体2的底部设置第一吸液部21,在陶瓷体2的内表壁设置第二吸液部22,从而利用第一吸液部21和第二吸液部22配合,通过虹吸作用将液腔3内的液体吸入至陶瓷体2内,为陶瓷体2内的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提供水分或营业液,无需使用泥土,结构更简单,减轻整个栽培装置的重量,利于避免土壤容易滋生细菌、害虫、维护不便、易污染环境等问题。
[0028]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液部21是由陶瓷体2的外底壁去除其釉层后形成的,所述第二吸液部22是由陶瓷体2的内表壁去除其釉层后形成的。本实施例通过将陶瓷体2的外底壁部分的釉层打磨掉,从而形成第一吸液部21,将陶瓷体2的内表壁部分的釉层打磨掉,从而形成第二吸液部22,从而利用陶瓷的特性,使得液腔3内的水或营养液在虹吸作用下被吸入至陶瓷体2内,为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提供水分或营业液,结构简单。
[002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所述陶瓷体2呈锥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一吸液部21能够充分浸入水或营养液中,以保障第一吸液部21的虹吸效应。
[003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所述陶瓷体2的内表壁上设有多个容置凹位23,每个所述容置凹位23均设有第二吸液部22,优选地,多个容置凹位23规则排列在陶瓷体2的内表壁上。本实施例通过在设置多个容置凹位23,从而将能够将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置于对应的容置凹位23内,利用第二吸液部22与第一吸液部21的虹吸效应,将液腔3内的水或营养液吸入至容置凹位23内,同时容置凹位23还能对吸入的水或营养液进行储存,保证育苗、种子或其他植物的水分和营业液供应。
[003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所述陶瓷体2的顶部向外延伸有连接部24,所述连接部24与栽培容器1的开口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部24,以便陶瓷体2能够挂接在栽培容器1内,安装方便。
[003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所述陶瓷体2顶部设有与液腔3连通的通孔25。具体地,通孔25设置在连接部24上,如此便于向液腔3内加注水和营养液,结构使用更为合理。
[003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2、图4和图6,所述栽培容器1的外壁上设有透明窗口1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透明窗口11,以便能够直观观察到液腔3内水或营养液的体积,从而便于及时向液腔3内补充水或营养液。
[003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2、图5和图6所述栽培容器1的外壁设有安装件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安装件4,以便通过安装件4将栽培装置安装在外界墙体上或支架上。具体地,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体,所述陶瓷体的外底壁设有第一吸液部,所述陶瓷体的内表壁设有第二吸液部;所述第一吸液部是由陶瓷体的外底壁去除其釉层后形成的,所述第二吸液部是由陶瓷体的内表壁去除其釉层后形成的;所述陶瓷体的内表壁上设有多个容置凹位,每个所述容置凹位均设有第二吸液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水式陶瓷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体呈锥状结构。3.一种可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容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自吸水式陶瓷器皿,所述栽培容器的内壁与陶瓷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液腔;所述第一吸液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木坊五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