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34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包括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纳米银线涂层;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透明粘结层;以及面涂层,所述面涂层包括一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所述中间层用于粘结所述底涂层和所述面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无毒、抗菌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银线涂层,避免了建筑中的工作人员或居住人员等建筑内外人员的健康受到危害。涂层为纳米厚度,涂层可见光透过率可以达到85%以上。可以达到85%以上。可以达到8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


[0001]本技术涉及防辐射涂层
,特别涉及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通信、计算机与电气设备等大量进入当今社会、家庭,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电磁环境日趋恶化,居民住宅及办公楼内电磁辐射水平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一般认为,电磁波污染主要是指频率低于300GHz,包括50Hz的市电电场在内。这类电磁辐射无孔不入,任意穿透多种物质。电磁辐射不仅影响广播电视(重影)、电子仪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较强的电子辐射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电磁辐射己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人类的第四污染源。
[000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开始普及。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另外,也使空间内遍布了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电磁能量迅速增长,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0004]建筑室内电磁波污染的防护,不仅要有效防止室外各种电磁波的影响,同时要尽量减少室内产生的电磁波的危害,所以不适合高反射的电磁屏蔽材料。然而现有的电磁波污染防护材料多是高反射材料,或是吸波能力不强的吸波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旨在提供一种对室内电磁波屏蔽程度优异的高吸波材料。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透明防辐射涂层,是一种高吸波材料,可以有效解决室内电磁屏蔽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包括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纳米银线涂层;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透明粘结层;以及面涂层,所述面涂层包括一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所述中间层用于粘结所述底涂层和所述面涂层。
[000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是指采用含有纳米银线成分的溶液进行表面涂装后形成的涂层,所述透明,是指可见光透光率高于80%。
[0009]可选的,所述底涂层,包括2~10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每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的厚度为5~10μm。
[0010]可选的,所述纳米银线涂层中的纳米银线,粒径为20~100nm,长度为10~100μm。
[0011]可选的,所述纳米银线涂层为旋涂涂层。
[0012]可选的,所述纳米银线涂层为纳米银线溶液和明胶的混合溶液旋涂而成的旋涂涂层。
[0013]可选的,所述中间层采用包括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丁苯、苯丙、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醋酸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环氧树脂、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可选的,所述面涂层的厚度为5~10μm。
[0015]可选的,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10~50μm。
[0016]可选的,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0~60μm。
[0017]可选的,还包括材料层,所述底涂层涂装在所述材料层表面,所述材料层的材质包括瓷材、石材、木材、玻璃、金属、热固性塑料。
[0018]可选的,所述结合层铺设在所述基面层上,所述材料层铺设在所述结合层上,所述底涂层涂装于所述材料层上。
[001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面层为现有技术中的基面层。所述基面为墙基面,所述基面层为墙。所述结合层为现有技术中的结合层,例如腻子层或砂浆层。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无毒、抗菌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银线涂层,避免了建筑中的工作人员或居住人员等建筑内外人员的健康受到危害。涂层为纳米厚度,涂层可见光透过率可以达到85%以上。
[0021]现有技术中的高反射电磁波屏蔽材料只会将电磁波反射到建筑空间内部,这些空间内部的电磁波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高吸收电磁波,可以通过相干相消原理高效吸收电磁波,避免电磁波的污染。
[0022]在实际使用时,入射电磁波一部分被所述面涂层反射,其余部分透过所述面涂层进入所述中间层,在所述中间层中传播后,全部到达底部的所述底涂层,由于底涂层中纳米银线的含量高,涂层更厚,方块电阻低,对电磁波的反射率高,因此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纳米银线涂层的底涂层将电磁波再全部反射回所述中间层,并最终到达所述面涂层,而由于面涂层只含有一个纳米银线涂层,涂层薄,方块电阻高,对电磁波的透射率高,因此到达所述面涂层的电磁波将有一部分透过所述面涂层,然后与从所述面涂层入射的电磁波的回波相互干涉并干涉相消,从而高效吸收电磁波,避免电磁波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透明防辐射涂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面涂层500结合层200中间层600基面层300底涂层
ꢀꢀ
400材料层
ꢀꢀ
[002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本技术提出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用于屏蔽电磁辐射。
[0032]参照图1为本技术透明防辐射涂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参照图1所示,包括底涂层100,所述底涂层100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纳米银线涂层;中间层200,所述中间层200为透明粘结层;以及面涂层300,所述面涂层300包括一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所述中间层200用于粘结所述底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防辐射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涂层(100),所述底涂层(100)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纳米银线涂层;中间层(200),所述中间层(200)为透明粘结层;以及面涂层(300),所述面涂层(300)包括一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所述中间层(200)用于粘结所述底涂层(100)和所述面涂层(3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防辐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100)包括2~10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每个所述纳米银线涂层的厚度为5~10μ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防辐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涂层为旋涂涂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防辐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00)采用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丁苯、苯丙、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醋酸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环氧树脂、聚苯乙烯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季屏马光军陈伟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