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27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索道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和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所述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包括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背壳,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一的一端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包括保护仓,所述保护仓内设置有聚合物锂电池和充电控制板,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二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保护仓背侧安装有密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索道机器人充电模块防尘防护等级提高,同时提高机器人的充电效率,可实时监测机器人充电时的状态,保证充电稳定性,提高耐用性。提高耐用性。提高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索道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索道机器人也称轨道机器人、巡检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轨道机器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而常用的轨道机器人供电方式分为:有线供电以及锂电池供电。有线供电的情况下可不考虑机器人充电的防护问题,但有线供电方案在安装实施以及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体验较差。锂电池供电方案则需要配套对应的充电装置,当前常用的充电装置有触点式充电以及无线充电,触点式充电方式由于充电金属触电裸露在外,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腐蚀短路,充电模块易受环境影响,造成充电模块损坏,充电效率低下,而无线充电方式由于无线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无直接接触,可大大降低损坏的风险。为此,我们特提出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和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所述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包括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背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背壳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所述充电桩外壳远离充电桩背壳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安装板一,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一的一端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包括保护仓,所述保护仓内设置有聚合物锂电池和充电控制板,所述保护仓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安装板二,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二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保护仓背侧安装有密封板。
[0005]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背壳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组固定扣一,所述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背壳相互靠近一侧紧密贴合,所述充电桩外壳上的多组固定扣一与充电桩背壳上的多组固定扣一相互靠近一侧对应贴合,所述充电桩背壳远离充电桩外壳一侧设置有背板。
[0006]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外壳一侧开设有多组散热孔,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一上开设有安装槽一,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安装槽一对应安装,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一远离充电桩外壳一侧设置有转换器。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仓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充电控制板的安装端与安装板对应安装,所述聚合物锂电池安装在安装板下方位于保护仓内。
[0008]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保护仓相互靠近一侧紧密贴合,所述保护仓和密封板两侧均设置有多组固定扣二,所述密封板上的固定扣二与保护仓上的固定扣二对应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二上开设有安装槽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安
装槽二对应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二与无线充电安装板一相互靠近一侧呈充电状态时相互贴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2]本技术通过,充电桩外壳、充电桩背壳、保护仓和密封板的设置使直流电源模块、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聚合物锂电池、充电控制板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均呈密闭状态安装,大大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索道机器人充电模块防尘防护等级提高,同时提高机器人的充电效率,可实时监测机器人充电时的状态,保证充电稳定性,提高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充电桩外壳和保护仓的部分区域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1、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11、充电桩外壳;12、充电桩背壳;13、直流电源模块;14、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5、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6、散热孔;17、转换器;19、背板;2、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21、保护仓;22、聚合物锂电池;23、充电控制板;24、无线充电安装板二;25、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6、密封板;3、空腔;4、固定扣一;5、安装板;6、固定扣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1和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2,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1包括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组固定扣一4,固定扣一4分别与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的两侧对应固定连接,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相互靠近一侧紧密贴合,充电桩外壳11上的多组固定扣一4与充电桩背壳12上的多组固定扣一4相互靠近一侧对应贴合,固定扣一4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使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呈安装状态时更加的稳定,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直流电源模块13进行保护,充电桩外壳11一侧开设有多组散热孔16,散热孔16的设置可以对直流电源模块13进行散热降温,可以使直流电源模块13运行的更加稳定,充电桩背壳12远离充电桩外壳11一侧设置有背板19,背板19一侧与充电桩背壳12固定连接,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空腔3,空腔3内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13,直流电源模块13规格为220V转24V,直流电源模块13与空腔3对应安装,直流电源模块13的安装端与空腔3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充电桩外壳11远离充电桩背壳12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一侧与充电桩外壳11固定连接,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的一端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上开设有安装槽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与安装槽一对应安装,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与安装槽一固定连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与直流电源模块13电性连接,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远离充电桩外壳11一侧设置有转换器17,转换器17与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固定连
接,直流电源模块13安装在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的内部,不与外界直接接触,提高使用寿命;
[0020]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2包括保护仓21,保护仓21内设置有聚合物锂电池22和充电控制板23,保护仓21内设置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外周与保护仓21的内壁固定连接,充电控制板23的安装端与安装板5对应安装,充电控制板23的安装端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聚合物锂电池22安装在安装板5下方位于保护仓21内,聚合物锂电池22的安装端与保护仓2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充电控制板23上方分别安装有光照传感器和电流电压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是否正常工作,当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工作正常时,光照传感器可正常识别到工作指示灯。电流电压传感器可实时监控当前充电的电压以及电流状态,同时可反馈给机器人主控,通过调整充电的位置以获得最大的充电电流,提高充电效率。安装板5的设置可以使聚合物锂电池22和充电控制板23分隔安装,从而提高聚合物锂电池22和充电控制板23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1)和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发射模块组件(1)包括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所述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13),所述充电桩外壳(11)远离充电桩背壳(12)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一(14)的一端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5),所述机器人充电接收模块组件(2)包括保护仓(21),所述保护仓(21)内设置有聚合物锂电池(22)和充电控制板(23),所述保护仓(21)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安装板二(24),所述无线充电安装板二(24)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所述保护仓(21)背侧安装有密封板(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索道机器人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组固定扣一(4),所述充电桩外壳(11)和充电桩背壳(12)相互靠近一侧紧密贴合,所述充电桩外壳(11)上的多组固定扣一(4)与充电桩背壳(12)上的多组固定扣一(4)相互靠近一侧对应贴合,所述充电桩背壳(12)远离充电桩外壳(11)一侧设置有背板(1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业何其斌盘华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之有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