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26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以及设于固定座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同步做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以实现对肢体的夹持和松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现有的创伤用包扎装置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创伤用包扎装置在包扎的过程中,能够同步实现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实现控制,从而实现对肢体的快速包扎。从而实现对肢体的快速包扎。从而实现对肢体的快速包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创伤骨科
,具体涉及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
[0003]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人员受伤,当人体的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受伤时,需要对人员的骨头进行固定包扎,现有的包扎装置多是采用两个夹块相互运动实现包扎过程,但是现有包扎装置的两个包扎块需要单独控制,这样存在操作复杂,以及无法达到同步夹持包扎的效果,使得包扎效率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以及设于固定座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同步做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以实现对肢体的夹持和松放。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侧壁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两个螺母,且两个所述螺母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母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下端面上,且两个所述螺母分别镶嵌在两个支撑滑块上,所述支撑滑块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槽内,且支撑滑槽开设在固定座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智能控制机构,且智能控制机构设置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机构包括承托板件,所述承托板件活动设置在固定座上开设的移动滑槽内,且承托板件的上端面上镶嵌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承托板件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导向组件的一端,且支撑导向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滑槽的底壁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件包括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设于第二承托板的上方,并能相对第二承托板相对运动,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的一端,且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承托板的下端面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导向组件包括支撑导向杆、支撑导向筒和支撑导向弹簧,所述支撑导向杆活动插接在支撑导向筒内,所述支撑导向弹簧缠绕连接在支撑导向杆外,且支撑导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导向杆的侧壁上和支撑导向筒的外侧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机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承托板下端面上的第一电极触片,以及第一电极触片相匹配设置的第二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固定套设在支撑滑环的外侧壁上,且支撑滑环活动套设在支撑导向组件外,所述支撑导向组件外缠绕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导向组件的侧壁上和支撑滑环的下端面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防误操作机构,所述防误操作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承托板下端面上的推动杆,且推动杆活动插接在第二承托板上,所述推动杆的下端铰接有弹性杆的一端,且弹性杆的另一端贯穿弧形管,并铰接在限位杆的侧壁上,所述弧形管固定设置在固定块上,且固定块固定设置在移动滑槽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杆的下端通过金属铰链铰接在移动滑槽的底壁上,且限位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的一端,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滑槽的底壁上,所述限位杆的上端抵触在第二承托板的下端面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滑槽内设置有紧固件。
[0017]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镶嵌在推动杆上的第一磁铁,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活动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匹配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远离第一磁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杆的一端,且弹性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固杆,所述紧固杆活动插接在紧固槽内,且紧固槽开设在第二承托板上,所述第二磁铁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弹簧的一端,且安装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的侧壁上。
[0018](3)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对现有的创伤用包扎装置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创伤用包扎装置在包扎的过程中,能够同步实现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实现控制,从而实现对肢体的快速包扎。
[0020]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运动,具体地,驱动电机工作时,会带着螺纹杆旋转,螺纹杆的旋转,会通过螺母带着支撑滑块在支撑滑槽运动,由于两个螺母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在螺纹杆旋转时,会通过螺母和支撑滑块带着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靠近或远离运动。
[0021]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智能控制机构,用于智能控制包扎装置的工作,能够智能辨识是否是对肢体进行包扎,具体地,当承压在智能控制机构上的是肢体时,则会控制驱动电机完成包扎过程,当承压在智能控制机构上的是不含温度的物体时,则会不会进行巴扎过程,从而使得该设备的能够智能包扎的效果,进而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便捷;同时,能够防止误操作的情况发生,具体地,当肢体放置在温度感应器上时,会挤压温度感应器和承托板件向下运动,并使得第一电极触片向下运动与第二电极触片接触,当温度感应器感应到肢体的温度后,会导通串联电路,从而使得第一电极触片和第二电极触片串联电路接通,启动驱动电机完成包扎过程。
[002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承托板件包括第一承托板、第二承托板和连接弹簧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的撞击力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肢体的二次损伤。
[0023]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防误操作机构,可以有效防止承托板件在误操作的情况下,导致驱动电机的启动,具体地,防误操作机构的设置,可以抵触承托板件向下运动,这样可以避免承托板件向下运动时,带着第一电极触片接触第二电极触片,从而导致驱动电机的误操作启动,并且防误操作机构的结构设计合理,在需要包扎肢体时,只需要在肢体的自身重量压动下,即可实现防误操作机构的解锁,使得承托板件在移动滑槽向下运动。
[0024]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紧固件,用于紧固第二承托板和限位杆,避免防止震动导致的限位杆发生左右偏转时,导致的承托板件向下运动,具体地,推动杆和限位杆处于初始状态时,在第一磁铁的斥力下,推着第二磁铁向左运动,第二磁铁的向左运动,会通过弹性杆带着紧固杆进入到紧固槽内,从而将限位杆和第二承托板锁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图1中智能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示图3中B结构放大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中防误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端面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夹持块(2)和第二夹持块(9),以及设于固定座(1)上的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2)和第二夹持块(9)同步做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以实现对肢体的夹持和松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侧壁上的驱动电机(31),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31)的驱动端连接的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上螺纹套设有两个螺母(33),且两个所述螺母(33)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母(3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块(2)和第二夹持块(9)的下端面上,且两个所述螺母(33)分别镶嵌在两个支撑滑块(34)上,所述支撑滑块(34)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槽(35)内,且支撑滑槽(35)开设在固定座(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智能控制机构(6),且智能控制机构(6)设置在第一夹持块(2)和第二夹持块(9)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创伤用快速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机构(6)包括承托板件(61),所述承托板件(61)活动设置在固定座(1)上开设的移动滑槽(63)内,且承托板件(61)的上端面上镶嵌有温度感应器(62),所述承托板件(61)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导向组件(64)的一端,且支撑导向组件(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滑槽(63)的底壁上;所述承托板件(61)包括第一承托板(611)和第二承托板(612),所述第一承托板(611)设于第二承托板(612)的上方,并能相对第二承托板(612)相对运动,所述第二承托板(612)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613)的一端,且连接弹簧(6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承托板(611)的下端面上;所述支撑导向组件(64)包括支撑导向杆(641)、支撑导向筒(642)和支撑导向弹簧(643),所述支撑导向杆(641)活动插接在支撑导向筒(642)内,所述支撑导向弹簧(643)缠绕连接在支撑导向杆(641)外,且支撑导向弹簧(6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导向杆(641)的侧壁上和支撑导向筒(642)的外侧壁上;所述智能控制机构(6)还包括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密林岳岳孔德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