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26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扬声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弹性体,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内撑体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弹性体设于主壳体和内撑体之间,弹性体包括多个,多个弹性体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发声装置包括上述壳体结构和发声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体结构将弹性体设置为分体式,且设置为相对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弹性体之间的间隙内容纳其它部件,减小弹性体在主壳体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扬声器
,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扬声器的磁路结构通常直接连接至壳体,当音圈工作产生振动时,其会对磁路系统产生反作用力,磁路系统将振动传到壳体上,影响用户体验。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磁路结构中的轭铁悬空设置,并且自主壳体向内部依次设置弹性材料和内撑体,这种扬声器结构通过设置弹性材料,可以避免反向作用力直接传递到外壳上,起到减振的作用,并且通过设置内撑体,使内撑体与磁路系统的轭铁连接,可以提高轭铁安装的可靠性。这种壳体结构的内撑体通常与主壳体通过一体注塑形成,弹性材料通过注塑设于主壳体和内撑体之间,从而形成与主壳体的结构相适应的框形体。框形的弹性材料的体积较大,从而会占用较大的壳体内部空间,不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结构,能够减小弹性材料的体积,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且体积小,可靠性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壳体结构,包括:
[0008]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所述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所述内撑体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
[0009]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内撑体之间,所述弹性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体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所述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壳本体。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胶黏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凹凸结构。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和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弹性体上,另一方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内撑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撑体与所述弹性体一一对应地连接。
[0015]发声装置,包括:
[0016]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所述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
[0017]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连接至所述内撑体。
[0018]作为优选,所述发声单元包括轭铁,所述轭铁包括底板和相对所述底板的外周向
上延伸的凸部;
[0019]所述内撑体朝向所述轭铁的一侧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凸部配合连接。
[002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沿着相对所述平面部分远离的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凸部远离的斜面部分,所述斜面部分与所述凸部间隔开设置。
[0021]作为优选,所述内撑体朝向所述弹性体另一侧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着朝向所述轭铁的的底板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弹性体远离的楔形面。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弹性体,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内撑体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弹性体设于主壳体和内撑体之间,弹性体包括多个,多个弹性体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本技术的壳体结构将弹性体设置为分体式,且设置为相对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弹性体之间的间隙内容纳其它部件,减小弹性体在主壳体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0024]2、本技术的发声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壳体结构设计,在实现扬声器的减振,提高轭铁安装的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内撑体和弹性体的体积,减小弹性体、内撑体在主壳体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发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发声单元、内撑体和弹性体相配合的爆炸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撑体和一种弹性体相配合的爆炸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内撑体和另一种弹性体相配合的爆炸图;
[003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内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
[0038]11、壳本体;111、主壳体;112、内撑体;1121、第一连接部;1121a、平面部分;1121b、斜面部分;1122、第二连接部;
[0039]12、弹性体;
[0040]131、凸起;132、凹槽;
[0041]2、发声单元;21、轭铁;211、底板;212、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壳体结构。
[0046]如图1

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11和弹性体12,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11),所述壳本体(11)包括主壳体(111)和相对所述主壳体(111)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112),所述内撑体(112)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2);弹性体(12),所述弹性体(12)设于所述主壳体(111)和所述内撑体(112)之间,所述弹性体(1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体(12)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所述主壳体(111)的轴向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壳本体(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胶黏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凹凸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131)和与所述凸起(131)匹配的凹槽(132),所述凸起(131)和所述凹槽(132)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弹性体(12)上,另一方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体(1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撑体(112)与所述弹性体(12)一一对应地连接。7.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圆媛罗明亚
申请(专利权)人: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