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220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该结构包括沿坡面预期滑动方向依次从低到高设置的钢管桩阵列、固定在钢管桩阵列桩顶的滑轨以及设置在坡脚处的集排水坑。钢管桩阵列由第一钢管桩、第二钢管桩以及若干第三钢管桩组成;第二钢管桩内部布设有第一伺服电机,垂直于坡面滑动方向的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管桩之间设有高强度纤维膜;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的桩顶分别固定有滑轮;第二钢管桩的桩顶固定有钢索的一端,钢索的另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高强度纤维膜两侧与钢索固定连接;集排水坑的内部设虹吸排水装置,上部设透水混凝土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治水、抗滑于一体,结构受力合理,施工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坡灾害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针对西部高海拔地区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使得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强度显著降低,土体融化后的强度相对于冻结时的强度以几何数量级的降低。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作为工程构筑物的承载体,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气候变化、工程扰动等因素作用下,多年冻土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遭受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
[0003]目前,针对多年冻土区的热融滑坡灾害的防治多采用传统的支挡结构。但热融滑坡主要发育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区域,其发生伴随着大量的地下冰融水,要解决好热融滑坡灾害问题,就必须做到“治水”与“防滑”相结合。传统的支挡结构主要依靠其自身强度抵抗致灾体的下滑,并不能将地下冰融水很好的处理。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能够兼顾“治水”与“防滑”,保证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沿坡面(1)预期滑动方向依次从低到高设置的钢管桩阵列、固定在所述钢管桩阵列桩顶的滑轨(5)以及设置在坡脚处的集排水坑(10);所述钢管桩阵列由首排的第一钢管桩(31)、尾排的第二钢管桩(32)以及设在所述第一钢管桩(31)和所述第二钢管桩(32)之间的若干第三钢管桩(33)组成;所述第二钢管桩(32)内部布设有第一伺服电机(9),垂直于坡面滑动方向的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管桩(32)之间设有高强度纤维膜(4);所述第一钢管桩(31)和所述第二钢管桩(32)的桩顶分别固定有滑轮(6);所述第二钢管桩(32)的桩顶固定有钢索(7)的一端,该钢索(7)的另一端穿过滑轨(5)且依次绕过设置在第一钢管桩(31)和第二钢管桩(32)顶部的所述滑轮(6)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连接;所述高强度纤维膜(4)两侧通过包边的方式与所述钢索(7)固定连接;所述集排水坑(10)的内部设有虹吸排水装置(11),上部设置具有透水孔的透水混凝土板(13);所述虹吸排水装置(11)连有排水管(12),该排水管(12)穿过所述集排水坑(10)沿地表(2)下平铺且末端伸向地表(2)的低海拔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三钢管桩(33)均深入地表相同的长度,且直径均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管桩(32)紧邻坡脚,且设在所述集排水坑(10)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管桩(32)的桩顶与所述地表(2)齐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热融滑坡的柔性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装置(11)包括固定在在所述集排水坑(10)内壁的第二伺服电机(14)、铰接在所述集排水坑(10)内壁的浮球(16)以及置于所述集排水坑(10)内的虹吸排水管(1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4)与所述浮球(16)之间通过信号线(15)相连;所述虹吸排水管(19)为变截面的U型管,其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2)相连,另一端截面扩大台阶上设有滑轮(6),截面扩大段内部设有柱塞(18),该柱塞(18)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4)之间通过排水拉线(17)相连;所述透水混凝土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京牛富俊鱼帆林战举刘明浩尹国安高泽永商允虎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