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0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景镜头,该全景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或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该全景镜头具有小体积、低成本、高像质等优点。高像质等优点。高像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景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景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社交、视频、直播类软件的流行,人们对于摄影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对成像效果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既要求高清的像质,还要求超大的视野以拍摄大范围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画面,其中无人机以其独特的高空视角以及广幅的拍摄画面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无人机发展迅速,相应的对与其配套的全景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由于无人机多在剧烈震动、高压强和极限温度等复杂环境下使用,因此对所搭配的全景镜头的性能要求极高,既要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适应户外的严苛环境,还要求有轻巧的外表及较小的重量,以增加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拍摄的续航时间;同时,还要求镜头具有大光圈以满足无人机在白天黑夜等多变的环境中都能够拍摄到清晰和生动的画面。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全景镜头很难满足无人机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景镜头,至少具有小体积、高像质的优点,以能够满足无人机、运动相机、安防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景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或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5.5<IH/FNO<7.0;其中,IH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像高,FNO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光圈数。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景镜头,采用七片透镜的组合,通过合理设置各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合理设置各透镜的表面形状,同时合理设置各透镜厚度及各透镜间间距,可以有效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和体积;另外,通过合理设置光阑位置,能够使更大范围的光通量进入机身,以满足明暗环境的成像需求。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MTF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F

Tanθ畸变曲线图。
[0010]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MTF图。
[0013]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F

Tanθ畸变曲线图。
[0014]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0015]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MTF图。
[0017]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F

Tanθ畸变曲线图。
[0018]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全景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002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景镜头,该全景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滤光片,且各个透镜的光学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2]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0023]光阑可以为中心设有通光孔的遮光纸,并且光阑的通光口径小于隔圈的口径,以保证全景镜头的通光量由光阑的通光孔径决定。光阑设置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可以提高全景镜头的视场角并能更好的配合芯片的入射角度;同时,采用中心设有通光孔的遮光纸作为光阑,可以降低镜筒通光孔的要求,使镜筒通光孔的成型难度下降,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减小镜头重量和降低镜头的单品价格,所述全景镜头中包括至少一片塑胶材质的透镜;同时,为了使镜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所述全景镜头中还包括至少一片玻璃材质的透镜。具体地,所述全景镜头由五片塑胶透镜和两片玻璃透镜组成,采用这样的玻塑混合结构,能够使镜头的体积及重量得到大幅降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还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镜头在高低温环境中成像性能的稳定性。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提高镜头的解像力并有效降低镜头的垂轴色差,所述全景镜头采用多个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的使用可以更好校正镜头的像差,提高镜头的分辨
率,使成像更清晰。具体地,所述全景镜头中的第一透镜为玻璃球面镜片,第四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7]5.5<IH/FNO<7.0; (1)
[0028]其中,IH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像高,FNO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光圈数。满足上述条件式(1)时,使得该全景镜头在具有足够视场角的前提上,有利于匹配更高像素的芯片,提升图像分辨率;同时可拥有与成像面尺寸相匹配的通光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成像清晰度。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0]0.5<f/SD
ST
<0.8; (2)
[0031]其中,f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有效焦距,SD
ST
表示所述光阑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条件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5.5<IH/FNO<7.0;其中,IH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像高,FNO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光圈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5<f/SD
ST
<0.8;其中,f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有效焦距,SD
ST
表示所述光阑的入瞳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4<f1/R1<

0.2;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4.5<f3/f<6.5;

0.4<f3/(R5

R6)<0.4;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所述全景镜头的有效焦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娜高博赖晗何晓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拓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