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喜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83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包括注射器、分流器、穿刺针、输液管和集液袋,所述的分流器内部设有左型腔和右型腔;分流器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口,注射器插设在第一连接口内;分流器右端设有第二连接口,穿刺针插设在第二连接口上;右型腔的上方设有凸台,凸台下方安装一重力球,凸台的上方与左型腔相连通;左型腔的上端设有第三连接口;输液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口上,输液管的另一端与集液袋相连通;所述的输液管靠近第三连接口端设有夹片;该设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能适应在穿刺诊断中的各种角度,该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手术时间。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手术时间。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当病人体内体液太多,需进行手术治疗抽出时;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诊断性腹腔、胸腔及关节腔穿刺术、置管引流术,或者两种操作同时进行。在临床上,目前使用的有两种操作器械:一种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的可重复使用的穿刺包,此穿刺包仅用于诊断性穿刺留取标本,若行引流术,则耗时费力、程序繁琐,且因为其穿刺针针头的连接座不能直接连接引流袋,故而不能独立完成操作,需两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另一种为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供应的一次性引流包,此引流包主要用于留置引流的患者,其包含一个穿刺针和若干消杀器材如穿刺引导导丝、手术刀片、手术线,若用于诊断性穿刺,则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该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包括注射器、分流器、穿刺针、输液管和集液袋,所述的分流器为一圆柱,其内部设有左型腔和右型腔,左型腔和右型腔的上端相连通;分流器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一连接口通过管道与左型腔下端相连通;分流器右端设有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通过管道与右型腔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右型腔为圆形锥孔结构,其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右型腔的上方设有多个凸台,凸台下方放置有一重力球,重力球的直径大于右型腔下端直径且小于右型腔上端直径;所述的凸台均布在右型腔上端的内壁上;凸台之间的距离小于重力球的直径;所述的凸台与分流器为注塑一体成形;所述重力球的中心为金属内核,内核的外部包裹软性材质的球膜,重力球的密度大于体液的密度;左型腔的上方设有第三连接口,第三连接口通过管道与左型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轴线与分流器的轴线同轴;所述右型腔的轴线与分流器的轴线形成一45
°
夹角; 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口插设在第一连接口内;所述的穿刺针插设在第二连接口上;所述注射器、分流器和穿刺针的轴线同轴;所述输液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口上,输液管与分流器内部相通,输液管的另一端与集液袋相连通;所述的输液管靠近第三连接口端设有夹片,夹片为手动开合的塑料夹子。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该设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能适应在穿刺诊断中的各种角度,该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07]图2为排出体液时分流器剖面图。
[0008]图3为抽取体液时分流器剖面图。
[0009]图4为A向剖面图。
[0010]图中:1、注射器,2、分流器,21、第一连接口,22、第二连接口,24、凸台,25、第三连接口,26、左型腔,27、右型腔,3、穿刺针,4、重力球,41、内核,42、球膜,5、输液管,6、集液袋,7、夹片。
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包括注射器1、分流器2、穿刺针3、输液管5和集液袋6,所述的分流器2为一圆柱,其内部设有左型腔26和右型腔27,左型腔26和右型腔27的上端相连通;分流器2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口21,第一连接口21通过管道与左型腔26下端相连通;分流器2右端设有第二连接口22,第二连接口22通过管道与右型腔27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右型腔27为圆形锥孔结构,其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右型腔27的上方设有多个凸台24,凸台24均布在右型腔27上端的内壁上;凸台24之间的距离小于重力球4的直径;所述的凸台24与分流器2为注塑一体成形,凸台24与分流器2的材质符合医用标准;凸台24下方放置有一重力球4,重力球4的直径大于右型腔27下端直径且小于右型腔27上端直径;所述重力球4的中心为金属内核41,内核41的外部包裹软性材质的球膜42,重力球4的密度大于体液的密度,重力球4的材质符合医用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改变内核41的大小来改变重力球4的整体密度;右型腔27的长度大于重力球4的直径;左型腔26的上方设有第三连接口25,第三连接口25通过管道与左型腔26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连接口21和第二连接口22的轴线与分流器2的轴线同轴,所述右型腔27的轴线与分流器2的轴线形成一45
°
夹角;在实际使用中,当需要穿刺治疗时,穿刺针的刺入方向如果不是垂直的,应保证右型腔27的上端朝上; 所述注射器1的注射口插设在第一连接口21内;所述的穿刺针3插设在第二连接口22上;所述的注射器1为带有刻度显示的医用注射器,所述的穿刺针3为符合医用标准的穿刺针;所述注射器1、分流器2和穿刺针3的轴线同轴;所述输液管5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口25上,输液管5与分流器2内部相通,输液管5的另一端与集液袋6相连通;所述的输液管5靠近第三连接口25端设有夹片7,夹片7为手动开合的塑料夹子,夹片7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随时打开或者关闭输液管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抽取体液时,重力球4在吸力的作用下与凸台24的下端面相贴合,凸台24与凸台24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体液从凸台24之间的缝隙中流过分流器2后进入到注射器1中(如图3所示);当排出体液时,首先在重力的作用下,重力球4落下与右型腔27的内壁相贴合,当按压注射器1时,在压力的作用下,重力球4堵塞在右型腔27的通道内(如图2所示),从而防止体液回流进身体内,注射器1内的体液流进分流器2后,由第三连接口25流进集液袋6内。
[0013]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当患者需要进行穿刺抽液时,使用本装置,首先将穿刺
针3扎进患者体内需要抽液的部位,关闭夹片7,抽出注射器1的注射管,重力球4在吸力的作用下与凸台24的下端面相贴合,体液通过穿刺针3后,从凸台24之间的缝隙流入注射器1内;然后打开夹片7,按压注射器1的注射管,此时,重力球4堵塞在第四连接口23处,防止体液回流进身体内,注射器1内的体液流进分流器2内,由第三连接口25进入输液管5,最后由输液管5流进集液袋6内;如有需要可重复以上操作,依次将体液从患者体内抽出。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5]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诊断阶段的一次性穿刺针,包括注射器(1)、分流器(2)、穿刺针(3)、输液管(5)和集液袋(6),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器(2)为一圆柱,其内部设有左型腔(26)和右型腔(27),左型腔(26)和右型腔(27)的上端相连通;分流器(2)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口(21),第一连接口(21)通过管道与左型腔(26)下端相连通;分流器(2)右端设有第二连接口(22),第二连接口(22)通过管道与右型腔(27)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右型腔(27)为圆形锥孔结构,其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右型腔(27)的上方设有多个凸台(24),凸台(24)下方放置有一重力球(4),重力球(4)的直径大于右型腔(27)下端直径且小于右型腔(27)上端直径;左型腔(26)的上方设有第三连接口(25),第三连接口(25)通过管道与左型腔(26)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连接口(21)和第二连接口(22)的轴线与分流器(2)的轴线同轴;所述注射器(1)的注射口插设在第一连接口(21)内;所述的穿刺针(3)插设在第二连接口(22)上;所述输液管(5)的一端安装在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喜伟王金燕崔根基
申请(专利权)人:高喜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