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169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安装组件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端连通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底壁开设有若干线缆放置槽;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于每一个线缆放置槽上方的夹持板、与夹持板顶部相连接的弹性部件以及与弹性部件相连接的提拉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与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相连接的一对弹性体以及与弹性体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提拉部件用于使弹性部件做伸缩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线缆进行固定,能够满足复杂的安装环境,使用灵活性好。使用灵活性好。使用灵活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信传输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信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传递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信传输按照传输媒介可以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其中有线通信是以线缆为传输媒介。
[0003]在铺设线缆时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利用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当铺设的线缆较多时,就需要用到排线器对线缆进行固定,目前的排线器一般只能应用于一个直径的传输线缆,不能满足复杂的安装环境,使用灵活性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固定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固定装置一般只能应用于一个直径的传输线缆,不能满足复杂的安装环境,使用灵活性差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此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安装组件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端连通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底壁开设有若干线缆放置槽;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于每一个线缆放置槽上方的夹持板、与夹持板顶部相连接的弹性部件以及与弹性部件相连接的提拉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与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相连接的一对弹性体以及与弹性体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提拉部件用于使弹性部件做伸缩运动。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板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夹持板之间焊接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呈“L”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竖板与壳体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均开设有轻量槽。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体包括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的反向折弯部、与反向折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过渡
部、与第一弹性过渡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正向折弯部、与第一正向折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过渡部以及与第二弹性过渡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正向折弯部,所述第二正向折弯部远离第二弹性过渡部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的横板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正向折弯部处开设有弱化槽。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提拉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一对立杆,一对所述立杆的顶端活动穿出壳体并固接有同一个拉杆。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组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线缆进行固定,能够满足复杂的安装环境,使用灵活性好,通过弹性部件与提拉部件的配合使用能够带动夹持板向上移动,方便线缆穿过壳体,提高了线缆的固定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安装组件;101、壳体;102、线缆放置槽;200、固定组件;201、夹持板;202、弹性部件;2021、第一固定部;2022、第二固定部;2023、第二正向折弯部;2024、轻量槽;2025、弱化槽;2026、反向折弯部;2027、第一弹性过渡部;2028、第一正向折弯部;2029、第二弹性过渡部;203、提拉部件;2031、立杆;2032、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5]再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
空间尺寸。
[0026]实施例1
[0027]参照图1

4,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此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安装组件100以及固定组件200;
[0028]如图2,所述安装组件100包括两端连通的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内底壁开设有若干线缆放置槽102,若干线缆放置槽102呈线性阵列设置,使线缆均匀排布,整体看上去更美观;
[0029]所述固定组件200设于所述安装组件100上,如图3,所述固定组件200包括位于每一个线缆放置槽102上方的夹持板201、与夹持板201顶部相连接的弹性部件202以及与弹性部件202相连接的提拉部件203,如图4,所述弹性部件202包括与所述夹持板20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02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021两端相连接的一对弹性体以及与弹性体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022,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与所述壳体101相连接,所述提拉部件203用于使弹性部件202做伸缩运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021为板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100),所述安装组件(100)包括两端连通的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内底壁开设有若干线缆放置槽(102);固定组件(200),所述固定组件(200)设于所述安装组件(100)上,所述固定组件(200)包括位于每一个线缆放置槽(102)上方的夹持板(201)、与夹持板(201)顶部相连接的弹性部件(202)以及与弹性部件(202)相连接的提拉部件(203),所述弹性部件(202)包括与所述夹持板(20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02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021)两端相连接的一对弹性体以及与弹性体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022),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与所述壳体(101)相连接,所述提拉部件(203)用于使弹性部件(202)做伸缩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021)为板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2021)与所述夹持板(201)之间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传输线缆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呈“L”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的竖板与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