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壳体、变压器和电气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36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壳体、变压器和电气产品。变压器壳体中形成线圈容纳腔和空腔;第一方向上,变压器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均设连接有接线端子;变压器壳体包括侧壁和挡壁;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侧壁从第二方向遮挡线圈容纳腔和空腔;挡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其延伸末端与侧壁的表面相连,第一方向上,线圈容纳腔设置于第一端与挡壁之间,空腔设置于挡壁与第二端之间;侧壁包括正对空腔设置的第二壁部;第二壁部的顶部上设有第一缺口。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和线圈。电气产品包括电路板和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增加爬电距离,保证变压器满足用电安全规格要求。保证变压器满足用电安全规格要求。保证变压器满足用电安全规格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壳体、变压器和电气产品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安全性的变压器壳体、变压器和电气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变压器包括壳体、盖体、线圈和接线端子,壳体包括底板和周壁,周壁围绕在底板的四周边缘上并向上延伸,底壁的上方、在周壁的内周形成用于放置线圈的容纳腔,容纳腔开口于壳体的顶部,盖体盖合到壳体的顶部以实现屏蔽。作为接线端子的引脚固定在底板长度两端的外侧,线圈与引脚之间通过绕线连接。
[0003]为增加爬电距离,壳体内设置了挡壁。周壁包括位于壳体宽度两侧的两道侧壁以及位于长度两端的两道端壁,挡壁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在两道侧壁之间,挡壁从底板的表面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竖立,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挡壁阻挡在线圈与外壳的端部之间。但实际上,基于爬电距离的定义,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绝缘体的最短距离,其路线从线圈出来后爬越挡壁顶壁后并不会回落到底板后再上爬端壁,到达挡壁顶部后而是沿着侧壁的顶部爬行直至到达接线端子所在的端壁。因此,该设置方式尚未能很好地增加爬电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增加爬电距离的变压器壳体。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用电安全规格的变压器。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用电安全规格的电气产品。
[0006]本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变压器壳体,其中形成线圈容纳腔和空腔,高度方向上,线圈容纳腔和空腔均开口于变压器壳体的开口侧;第一方向上,变压器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均设连接有接线端子;变压器壳体包括侧壁和挡壁;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侧壁从第二方向遮挡线圈容纳腔和空腔;挡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其延伸末端与侧壁的表面相连,第一方向上,线圈容纳腔设置于第一端与挡壁之间,空腔设置于挡壁与第二端之间;侧壁包括正对空腔设置的第二壁部;第二壁部包括位于开口侧的第一顶部,第一顶部上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朝高度方向开口于开口侧且贯穿第二壁部的厚度两侧之间。
[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基于爬电距离的定义,其路线从线圈出来后爬越挡壁顶壁后将沿着第二壁部的第一顶部继续向端壁爬行,第一缺口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从挡壁延伸末端到端壁的最短路程的长度,从而有效增加爬电距离,保证变压器满足用电安全规格要求。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线圈容纳腔与第二端之间设有沿第一方向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道挡壁,任意相邻两道挡壁之间形成空腔,靠近第二端的一道挡壁与第二端之间形成另一空腔;挡壁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空腔设置的多个第二壁部,每个第二壁部上均设有第一缺口。
[0009]由上可见,在变压器尺寸以及内部使用空间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变压器壳体上多
道挡壁以及多个第一缺口使得爬电距离更长。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高度方向上,第一缺口的深度大于侧壁的高度的三分之一;和/或,第一方向上,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壁部的尺寸的三分之一。
[0011]由上可见,第一缺口的高度和/或宽度越大,爬电距离的增量越大。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方向,变压器壳体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侧壁,两道侧壁上均设有第一缺口。
[0013]由上可见,此设置能够避免另一侧未设置第一缺口而影响爬电距离。
[0014]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均设有端壁,两道端壁与两道侧壁构成周壁;第二方向上,线圈容纳腔位于挡壁与一道端壁之间。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高度方向上,接线端子设置在开口侧上。
[0016]由上可见,本技术中,变压器不具有盖体而直接利用电路板封挡线圈容纳腔和空腔,而接电端子需要靠近电路板而与电路板电连接,将接线端子设置在开口侧是为了适应变压器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
[0017]进一步的方案是,变压器壳体包括顶壁,顶壁的法向为高度方向,侧壁和挡壁均从顶壁上伸出;高度方向上,挡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侧壁的高度。
[0018]由上可见,若挡壁过低则可能出现不需要经过挡壁的最短行程,此设置保证了挡壁对增加爬电距离起实际效果。
[0019]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挡壁包括位于开口侧的第二顶部,第二顶部上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开口于开口侧且贯穿挡壁的厚度两侧之间。
[0020]由上可见,第二缺口用于走线,还能起增加爬电距离的作用。
[0021]本技术第二目的提供的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和线圈;变压器壳体采用上述的变压器壳体;线圈设置在线圈容纳腔中。
[0022]本技术第三目的提供的电气产品包括电路板和连接在电路板上的变压器;变压器采用上述的变压器;接电端子与电路板电连接,开口侧朝电路板设置,电路板封挡线圈容纳腔和空腔。
[0023]由上述方案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消盖体,将变压器的开口侧朝电路板并将二者焊接后,电路板即可对变压器内部起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变压器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变压器第一实施例
[0029]参见图1至图3,各附图中建立统一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系中x轴方向表示本技术中第一方向以及变压器壳体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本技术中第二方向以及变压器壳体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本技术中变压器壳体的高度方向。
[0030]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91和线圈92。变压器壳体91包括顶壁1、周壁2、挡壁3和接线端子93,顶壁1、周壁2和挡壁3在多个接线端子93上注塑一体成型。顶壁1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在平面延展,周壁2从顶壁1的四周边缘上沿z轴方向延伸而出,而挡壁3则从顶壁2的中部沿z轴方向延伸而出。
[0031]其中,周壁2包括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道侧壁21以及在x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道端壁22,两道侧壁21分别位于变压器壳体91的宽度两侧,两道端壁22分别位于变压器壳体91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7上,两道端壁22则分别位于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7上,两道侧壁21和两道端壁22首尾相连而围绕成周壁2,且在顶壁1的下方、周壁2的内周形成了变压器壳体91的内部空间,由于挡壁3沿y轴方向延伸且其两个延伸末端分别与两个侧壁21的表面相连,此设置使得上述内部空间被挡壁3分隔为本技术的线圈容纳腔101和空腔102,y轴方向上,线圈容纳腔101位于挡壁3与第一端106的一道端壁22之间,空腔102位于挡壁3与第二端107的另一道端壁22之间。
[0032]侧壁21沿x轴方向延伸于第一端106与第二端107之间,侧壁21从y轴方向遮挡线圈容纳腔101和空腔102;x轴方向上,线圈容纳腔10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压器壳体,其中形成线圈容纳腔和空腔,高度方向上,所述线圈容纳腔和所述空腔均开口于所述变压器壳体的开口侧;第一方向上,所述变压器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均连接有接线端子;所述变压器壳体包括侧壁和挡壁;所述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侧壁从第二方向遮挡所述线圈容纳腔和所述空腔;所述挡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延伸末端与所述侧壁的表面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线圈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挡壁之间,所述空腔设置于所述挡壁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正对所述空腔设置的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侧的第一顶部,所述第一顶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朝所述高度方向开口于所述开口侧且贯穿所述第二壁部的厚度两侧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容纳腔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道所述挡壁,任意相邻两道所述挡壁之间形成所述空腔,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道所述挡壁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另一所述空腔;所述挡壁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空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壁部,每个所述第二壁部上均设有所述第一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大于所述侧壁的高度的三分之一;和/或,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壁部的尺寸的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基汤铁衡张观福卫强潘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普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