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04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包括:井管中段,井管中段包括第一滤管,第一滤管开有透水孔,地下水通过透水孔进入井管内;第一滤管外周包裹有第一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外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用以过滤地下水中的杂质;第一支撑层用以隔离第一过滤层和第一滤管;井管中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井管上段和井管下段,形成整体;井管下段用以套接在另一井管的井管上段上。不需要使用竹条或钢丝网进行限位,依靠自身就可以防止上下节井管错位;上节井管套接在下层井管上,泥沙或淤泥不会通过连接处进入到井管内影响水泵的工作;滤管外壁增加支撑层和过滤层,避免砂滤层和黏土直接与滤管外壁直接接触,造成阻塞,即使持续降水也不会降低井管的透水性。管的透水性。管的透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


[0001]本技术涉及降水井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

技术介绍

[0002]选择降水方案时一般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为了达到良好的降水效果,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降水方案;在透水层厚度大且渗透系数很大的情况下,采用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的降水方案不能够获得预期效果,通常会采用深井降水的方案。
[0003]深井降水钻孔深,通常需要使用多根井管连接在一起,再在井管外增加竹条或钢丝网,对井管进行限位,防止上下节井管错位,最后在井管填充砂滤层,但是相邻井管的连接处间隙会渗入泥沙,流入过多的泥沙会阻塞水泵,影响抽水效果;竹条或钢丝网的设置消耗时间,增加成本;长时间抽水常导致井管中滤管的外壁被黏土堵塞,降低井管的渗透性,影响出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包括:井管中段,所述井管中段包括第一滤管,所述第一滤管开有透水孔,地下水通过所述透水孔进入井管内;所述第一滤管外周包裹有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外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用以过滤所述地下水中的杂质;所述第一支撑层用以隔离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第一滤管;所述井管中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井管上段和井管下段,形成整体;所述井管下段用以套接在另一所述井管的所述井管上段上。
[0005]优选的:所述透水孔开有若干个。
[0006]优选的:所述井管上段和所述井管下段井壁的厚度总和与所述井管中段井壁的厚度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井管上段的内壁与所述井管中段的内壁在同一弧面上,所述井管下段的外壁与所述井管中段的外壁在同一弧面上。
[0008]优选的:所述井管下段与所述井管上段高度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井管上段包括第二滤管,与所述第一滤管连接成整体。
[0010]优选的:所述井管下段包括第二过滤层,与所述第一过滤层连接成整体。
[0011]优选的:所述井管下段还包括第二支撑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内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层连接成整体。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为网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为透水布。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对传统的井管进行改进,井管的两端设计成凹凸的结构,不需要使用竹条或钢丝网进行限位,依靠自身就可以防止上下节井管错
位;上节井管套接在下层井管上,泥沙或淤泥不会通过连接处进入到井管内影响水泵的工作;滤管外壁增加支撑层和过滤层,避免砂滤层和黏土直接与滤管外壁直接接触,造成阻塞,即使持续降水也不会降低井管的透水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管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管外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节井管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井管中段;2、井管上段;3、井管下段;4、第一过滤层;5、第一支撑层;6、第一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图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包括:井管中段1,井管中段1包括第一滤管6,第一滤管6开有透水孔,透水孔设有若干个,让地下水能够通过透水孔进入井管内,再通过水泵抽走;第一滤管6外周包裹有第一支撑层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5为网状结构;第一支撑层5外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4,用以过滤地下水中的杂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层4为透水布;井管中段1的两端分别连接井管上段2和井管下段3,形成整体;井管下段3用以套接在另一井管的井管上段2上;通过第一过滤层4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长时间的降水后,第一过滤层4外积累大量淤泥或黏土,第一支撑层5隔离第一过滤层4和第一滤管6,避免砂淤泥或黏土直接与第一滤管6外壁直接接触,造成阻塞,同时第一支撑层5的网状结构能够对地下水又一次的过滤;地下水经过第一滤管6的若干透水孔流入到井管内,对地下水再一次过滤,多次过滤减少进入到井管内的地下水的杂质,避免井管内水泵被杂质阻塞,造成损坏。
[0024]井管上段2和井管下段3井壁的厚度总和与井管中段1井壁的厚度相同,并且井管下段3与井管上段2高度相同,井管上段2的内壁与井管中段1的内壁在同一弧面上,井管下段3的外壁与井管中段1的外壁在同一弧面上,让井管下段3能恰好套接在另一井管的井管上段2上,泥沙或淤泥不会通过连接处进入到井管内影响水泵的工作,同时不需要使用竹条或钢丝网进行限位,依靠自身就可以防止上下节井管错位。
[0025]井管上段2包括第二滤管,与第一滤管6连接成整体;井管下段3包括第二过滤层和第二支撑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层为透水布,与第一过滤层4连接成整体,第二支撑层为网状结构,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内侧,与第一支撑层5连接成整体。
[0026]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管中段(1),所述井管中段(1)包括第一滤管(6),所述第一滤管(6)开有透水孔,地下水通过所述透水孔进入井管内;所述第一滤管(6)外周包裹有第一支撑层(5);所述第一支撑层(5)外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4),用以过滤所述地下水中的杂质;所述第一支撑层(5)用以隔离所述第一过滤层(4)和所述第一滤管(6);所述井管中段(1)的两端分别连接井管上段(2)和井管下段(3),形成整体;所述井管下段(3)用以套接在另一所述井管的所述井管上段(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开有若干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上段(2)和所述井管下段(3)井壁的厚度总和与所述井管中段(1)井壁的厚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点降水的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上段(2)的内壁与所述井管中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寿勇陈正玉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