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568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适宜于远离市政排水管道的农村(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反应池由隔板分隔为主反应区与预反应区,所述主反应区与预反应区通过所述隔板的底部连接口连通,所述预反应区连通生物选择区,所述生物选择区通过管路和提升泵连接提升井,所述提升井与生活污水进口之间设置有格栅;所述主反应区内设置有射流曝气机、污泥回流泵和滗水器;所述滗水器与出水管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出口分别连接污泥池、生物选择区和预反应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适宜于远离市政排水 管道的农村(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农村(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面源污染加剧,加之缺少适用治理技术、水处 理设施建设滞后等,农村(乡镇)环境污染治理难度较城市更为突出,成为我国新农村建 设的主要障碍。为使广大农民全面步入小康,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保 护和建设。农村(乡镇)的生活污水排放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 的和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由于农村(乡镇)区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收集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农村(乡镇) 生活污水的处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 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 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 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缺乏适合农村(乡镇)的污水处理技术,需要研究开发建 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适宜于远离市政排水 管道的农村(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所述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基建成本低, 工艺流程简单,占地省、运行管理费用低、运行方式灵活,并且出水水质高,经检测可满 足2005年北京市颁布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的I级B标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反应池由隔板分隔 为主反应区与预反应区,所述主反应区与预反应区通过所述隔板的底部连接口连通,所述 预反应区连通生物选择区,所述生物选择区通过管路和提升泵连接提升井,所述提升井与 生活污水进口之间设置有格栅;所述主反应区内设置有射流曝气机、污泥回流泵和滗水器;所述滗水器与出水管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出口分别连接污泥池、生物选择区和预 反应区。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出口通过管路和剩余污泥排放阀连接污泥池。 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出口通过管路和回流调节阀连接生物选择区。 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出口通过管路和回流调节阀连接预反应区。 所述生物选择区的上部设置有连通预反应区的溢流口 。 所述生物选择区设置在预反应区内。 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提升井内。所述出水管分别连接有出水阀,并通过出水回流阀连接提升井。 所述生化反应池是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生化反应池。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主体采用生化反应池,在生化反应池的前端另外设 置格栅和提升井,也即在生物处理阶段之前,增加了前端处理过程在污水进水口处首先 设置格栅,用于拦截去除污水中较大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同时对提升井内的提升泵及 反应池内的曝气机提到保护作用;经过格栅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提升井,该提升井设计为具 有一定的容积,它的的作用不仅用于安装提升泵,同时还具有污水水量调节功能,使经过 提升后进入生化反应池的污水进水量可调,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阶段达到更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生物处理阶段采用ICEAS生化反应池,ICEAS全称为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 污泥法(Intermittent Cycle Extended Aeration System)。本专利技术的ICEAS生化反应池,除包 括现有技术的主反应区和预反应区,还在预反应区内设置生物选择区,能有效地抑制丝状 菌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提升井的污水首先进入生物选择区,生物选择区污水通 过溢流进入预反应区,预反应区内不设曝气装置,可以使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在缺氧状态 下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经过预反应区处理后,污水通过设置在主 反应区和预反应区之间的隔板的底部的连接口以平流流态进入主反应区,主反应区设射流 曝气机和滗水器,污水在主反应区经过射流曝气机曝气,进行好氧生物降解,然后再经过 沉淀阶段进行固液分离,出水由滗水器排出。本专利技术还在主反应区设置污泥回流泵,通过 污泥回流管线和污泥排放管线连接到生物选择区、预反应区和污泥池中,用于沉降的污泥 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主反应区污泥分别回流至生物选择区和预反应区循环处理,当反应 器中污泥浓度过高时,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本专利技术还设置回流水管,回流水管从出水 管连接到提升井中,可将一部分出水回流至提升井用于进水的稀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设备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占地省,造价低。2)采用连续进 水系统,减少了运行操作的复杂性,运行管理费用低。3)沉淀效果好,由于此阶段已停止 曝气,只有进水而无出水,沉淀过程处于静止状态,污泥沉淀时间充分,固液分离效果好, 出水水质高。4)运行方式灵活,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 液体积的变化及运行状态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出水水质及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 掌握,生成多种工艺路线。同一反应器仅通过改变运行工艺参数就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废 水。5)由于是连续进水,每个反应区所承受的水质水量是均等的,设备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高。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l一格栅,2—提升井,3 —生化反应池或ICEAS生化反应池,4一污泥池,5—生物选 择区,6—预反应区,7 —主反应区,8—提升泵,9一进水调节阀,IO—隔板,ll一射流曝 气机,12—污泥回流泵,13—漥水器,14一出水阀,15 —出水回流阀,16—回流调节阀I, 17回流调节阀n, 18—剩余污泥排放阀。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农村污水处理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工艺采用ICEAS 工艺,该设备工艺流程简单、占地省、造价及运行管理费用低、运行方式灵活,并且出水 水质可满足2005年北京市颁布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的I级B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村庄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首先经过格栅, 拦截去除污水中较大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对提升泵及曝气机提到保护作用。经过格栅 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污水提升井,该提升井的作用不仅用于安装污水泵,同时还有一定的污 水水量调节功能。污水经过提升后直接进入后续的生物处理段。生物处理段采用ICEAS工 艺,其特点是不需要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低,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 淀, 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所述的ICEAS工艺由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ICEAS工艺的一个 完整的操作过程,亦即每个间歇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的操作过程包括如下4个阶段①反 应期;②沉淀期;③排水排泥期; 闲置期。ICEAS工艺的运行工况以间歇操作为特征。其中反应、沉淀、排水排泥至闲置期结束为一个运行周期。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 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及运行状态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出水 水质及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掌握。ICEAS作为废水处理方法具有下述主要特点在空间上完全混合,时间上完全推流式,反应速度高,为获得同样的处理效率ICEAS工艺的反应池理论上明显小于连续式的体积, 且池子越多,IECEAS的总体积越小。其特点如下工艺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反应池由隔板分隔为主反应区与预反应区,所述主反应区与预反应区通过所述隔板的底部连接口连通,所述预反应区连通生物选择区,所述生物选择区通过管路和提升泵连接提升井,所述提升井与生活污水进口之间设置有格栅;所述主反应区内设置有射流曝气机、污泥回流泵和滗水器;所述滗水器与出水管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出口分别连接污泥池、生物选择区和预反应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德威华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