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金飞专利>正文

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51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包括机壳主体和出水弯管,机壳主体外套有不锈钢外壳,机壳主体内的上部设有加热腔、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加热腔内设有加热体,水路控制腔中设有水流控制阀、冷水管和热水管,水流控制阀包括定瓷片和动瓷片,动瓷片与定瓷片同轴设置,动瓷片相对于定瓷片逆时针转动时先导通冷水管和加热腔,再导通热水管和加热腔;水流端子包括转子组件和霍尔元件,转子组件设在热水管内,霍尔元件设于热水管外且紧邻转子组件,霍尔元件与控制芯片信号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加热体、控制电路、水流控制阀、机壳主体等科学地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加热水龙头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电热水龙头由于具有3秒出热水、即开即热、不用保温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但由于现有的电热水龙头加热体采用的单一功率控制,使用起来忽冷忽热,且如果加热体的功率偏小的话,冬天入水温度较低时出来的水流量要调很小水温才会热,还有现有的电热水龙头余热很高,容易造成烫伤的事故,使用起来体验感差,且电路启动方式采用水压启动,容易因冰冻造成压力腔压力过大而产生误动作引起干烧自燃等现象。因此,现有的电加热水龙头整体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成本高,加热效果不理想,需手动调节混合冷热水,并且不具有防冻效果,需对现有技术的电热水龙头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包括:机壳主体和出水弯管,机壳主体外套有不锈钢外壳,机壳主体内的上部设有加热腔,下部设有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
[0005]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体;
[0006]所述水路控制腔中设有水流控制阀、冷水管和热水管,水流控制阀包括定瓷片和动瓷片,动瓷片与定瓷片同轴设置,动瓷片相对于定瓷片逆时针转动时先导通冷水管和加热腔,再导通热水管和加热腔;水流端子包括转子组件和霍尔元件,转子组件设在热水管内,霍尔元件设于热水管外且紧邻转子组件,霍尔元件与控制芯片信号相连。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改进:
[0008]所述定瓷片与机壳主体固定连接,定瓷片上按逆时针的顺序开有三个开口,分别为热水进口、冷水进口和出水口,热水进口和热水管相连接,冷水进口和冷水管相连接,出水口和加热腔相连通;
[0009]所述动瓷片上开有一个T形开口,动瓷片转动时,热水进口或冷水进口通过T形开口分别与出水口连通或断开。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定瓷片和动瓷片外套有阀芯外壳,阀芯外壳的头端与机壳主体固定连接,阀芯外壳的尾端通过螺纹与阀压盖相连接;手柄位于阀芯外壳外,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动瓷片、手柄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进一步改进:
[0013]所述机壳主体的顶部设有出水口连接件,底部设有进水口总成,出水弯管通过出
水口连接件与加热腔相连通,进水口总成通过散热体分别与热水管和冷水管相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进一步改进:
[0015]所述散热体内设有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设有出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芯片信号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进一步改进:
[0017]所述加热体与可控硅电连接且可控硅与控制芯片信号连接,可控硅紧贴所述散热体。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进一步改进:
[0019]所述加热腔、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三者之间均相互隔绝。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21]1、本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加热体、控制电路、水流控制阀、机壳主体等科学地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0022]2、本技术的定瓷片和动瓷片结构使得每次打开龙头(水流控制阀)均为先连通冷水管再连通热水管,每次关闭龙头时均是先断开热水管再断开冷水管,使得水路自动经过冷水冲洗可以带走很多热量,保证机器内的余温不会很高,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3]3、本技术在热水管的入口设置了水流端子,水在冰冻状态时水流端子的铁氧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加热体不会误动作开启加热功能,保证了机器不会因冰冻而引起的干烧现象;
[0024]4、本技术的加热体开启工作采用水流端子感应的方式,启动可靠。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拆装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的定瓷片和动瓷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定瓷片和动瓷片以不同角度(0度、20度、60度、75度、90度和130度)相互重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冷水流动时的水路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热水流动时的水路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的关闭时的水路图;
[0033]图8为本技术的电路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1中的进水口总成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1中的出水口连接件的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1中的散热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38]实施例1、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如图1

11所示,包含不锈钢外壳1和出水弯
管4,不锈钢外壳1内套有机壳主体2,机壳主体2内含有加热腔21、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加热腔21位于机壳主体2的上部,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位于机壳主体2的下部,加热腔21、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三者之间均相互隔绝,水电分开,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0039]机壳主体2的顶部设有出水口连接件5,出水口连接件5和机壳主体2螺纹连接,用以封闭机壳主体2的顶部的同时,使得出水弯管4通过出水口连接件5与加热腔21相连通。在机壳主体2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总成3,进水口总成3与机壳主体2为通过螺钉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位于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中的器件。
[0040]加热腔21内装有加热体210,加热体210由304不锈钢内置加热丝及高温镁粉环绕而成,通过下部的三个支脚与机壳主体2固定连接,用于对加热腔21中的水进行加热。
[0041]水路控制腔中设有散热体25、冷水管23、热水管24和水流控制阀,散热体25为管型连接件,如图11所示,设于机壳主体2的下部,散热体25下端的水流入口251与进水口总成3的出水口相连接,上端热水管出口252与热水管24相连接,侧壁上的冷水管出口253与冷水管23相连接,然后热水管24和冷水管23再与水流控制阀相连接,外部的自来水通过进水口总成3、散热体25后分为二路分别进入冷水管23和热水管24,再通过水流控制阀控制冷水管23和热水管24的单开或同时打开,将冷水管23或热水管24中的水通入加热腔21。外部自来水通过进水口总成3后先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壳主体(2)和出水弯管(4),机壳主体(2)外套有不锈钢外壳(1),机壳主体(2)内的上部设有加热腔(21),下部设有水路控制腔和电路控制腔;所述加热腔(21)内设有加热体(210);所述水路控制腔中设有水流控制阀、冷水管(23)和热水管(24),水流控制阀包括定瓷片(31)和动瓷片(32),动瓷片(32)与定瓷片(31)同轴设置,动瓷片(32)相对于定瓷片(31)逆时针转动时先导通冷水管(23)和加热腔(21),再导通热水管(24)和加热腔(21);水流端子包括转子组件和霍尔元件(43),转子组件设在热水管(24)内,霍尔元件(43)设于热水管(24)外且紧邻转子组件,霍尔元件(43)与控制芯片(44)信号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控制的电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瓷片(31)与机壳主体(2)固定连接,定瓷片(31)上按逆时针的顺序开有三个开口,分别为热水进口(311)、冷水进口(312)和出水口(313),热水进口(311)和热水管(24)相连接,冷水进口(312)和冷水管(23)相连接,出水口(313)和加热腔(21)相连通;所述动瓷片(32)上开有一个T形开口(321),动瓷片(32)转动时,热水进口(311)或冷水进口(312)通过T形开口(321)分别与出水口(313)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吕金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