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37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控制膜包括透明结构层,透明结构层包括出光平面和入光微结构面,入光微结构面的表面设置有光控制涂层,入光微结构面的凹陷内填充有吸收材料,吸收材料外表面设置有反射层,透明结构层的光学折射率为nH与光控制涂层的光学折射率为nL满足关系:n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无数隐私或机密信息通过不同的显示设备进入受众眼中,为了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迫切需要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片。该类膜片能够使人们在工作、学习、通讯和娱乐时,使用电脑和手机更加自由自在,它能够帮助公司的高级商务人员、律师、咨询顾问和金融界人士在使用电脑时避免荧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
[0003]为了提高这一方面的效果,人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
[0004]如公开号为US20190346615A1美国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使用吸收方式作为可视角度控制的主要方案,其结构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吸收层的存在,即便正面观看,也会由于光线透过率的原因导致人眼捕捉屏幕所发出的光线相对于不贴膜的光线少,导致屏幕较暗,色彩及视觉呈现效果也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人眼视力,并增加产品功耗。
[0005]公开号为JP2017138410A的日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介绍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包括透明结构层,所述的透明结构层包括出光平面和入光微结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光微结构面的表面设置有光控制涂层,所述的入光微结构面的凹陷内填充有吸收材料,所述的吸收材料外表面设置有反射层,所述的透明结构层的光学折射率为nH,所述的光控制涂层的光学折射率为nL,其满足以下关系:nH

nL>0.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结构层的出光平面侧设置有膜片基材,所述的透明结构层涂布固化在所述的膜片基材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结构层的入光微结构面侧设置有保护涂层,所述的保护涂层涂布固化在光控制涂层和反射层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涂层的外侧设置有光学涂层,所述的保护涂层的光学折射率为n6,所述的光学涂层的光学折射率为n7,其满足以下关系:n6

n7>0.0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涂层通过覆膜工艺覆盖在所述的保护涂层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光微结构面由多个等间距并列设置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的凹陷是位于相邻两个结构单元之间的等腰梯形凹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控制涂层的厚度大于等于700n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腰梯形凹槽两侧面上的光控制涂层的厚度相等且所述的等腰梯形凹槽底面上的光控制涂层的厚度大于两侧面上的光控制涂层的厚度的三倍。9.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角度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如下:步骤一,制作出透明结构层所需模具,将光学树脂涂布于膜片基材的表面上,并使用模具通过固化工艺,形成膜片基材与透明结构层共同构成的光学实体;步骤二,将光控制涂层成型至透明结构层的表面上,使所述的等腰梯形凹槽两侧面上的光控制涂层的厚度相等并且所述的等腰梯形凹槽底面上的光控制涂层的厚度大于两侧面上的光控制涂层的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武鹏吕林忠陈信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晶智铱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