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34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显示区、IC芯片键合区以及配线,扇出区将配线分为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第一走线区位于IC芯片键合区内;第一走线区包括有第一M1线、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第一M2线的第二端与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且第一M2线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3线的宽度,上述设置,使第一M3能够包覆第一M2材料,可防止第一M2材料边缘光阻覆盖性不佳,药液渗入侧向蚀刻第一M3材料,造成M3走线断路的问题,而且,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的设置,使得第一M3线可以做到单层跨接,从而增加制程裕度,有效的改善TIC暗块。效的改善TIC暗块。效的改善TIC暗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
,尤其涉及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触控屏显示市场目前已进入产品多元化,从小尺寸的手机到中大尺寸的NB、平板、车载甚至到IT产品。
[0003]触控技术主要分外挂式(Outcell)与内嵌式(Incell)两种,以手机、平板以及NB产品来说,为因应因成本、重量、厚度上考虑,内嵌式(Incell)产品逐渐取代外挂式(Outcell)产品。图1是内嵌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

A处剖视图,其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M1层、GI层、M2层、PV层、OC层和CH层。
[0004]但是,目前内嵌式(Incell)产品有逐渐往窄边框趋势,故于Fanout区域,由如图1和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结构,修改为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结构,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改进是在除ICBonding(IC芯片键合)区之外的区域涂布一侧OC层(平坦化层),并且在图1的基础上,增设了M3层和VA层,如图4所示。
[0005]但由于ICBonding区,无OC层,导致M3爬M1和M2处,会有M3爬坡断线问题,如图5和图6所示,故于显示画面时,面内显示区会产生暗方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能够避免M3断线,达到改善TIC暗块的目的。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显示区、IC芯片键合区以及用于连接显示区和IC芯片键合区的配线,所述触控显示结构还包括有扇出区,所述扇出区将配线分为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位于IC芯片键合区内,所述第二走线区位于扇出区内;
[0009]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有第一M1线、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所述第一M1线设置在第一M2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1线和第一M2线之间设置有第一GI层,所述第一M2线设置在第一M3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之间设置有第一PV层;
[0010]所述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一M2线的第一端与第一M1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M2线的第二端与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且所述第一M2线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3线的宽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2线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1线的宽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走线区包括有第二M1线、第二M2线和第二M3线,所述第二M1线顶部设置有第二GI层,所述第二M2线设置在第二GI层顶部,所述第二GI层顶部设置有能覆盖第二M2线的第二PV层,所述第二PV层顶部设置有OC层,所述第二M3线设置在OC层顶部,所述OC层顶部设置有能够覆盖第二M3线的VA层,所述VA层顶部设置有CH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M1线的宽度大于第二M2线的宽度,所述第二M2线的宽度大于第二M3线的宽度。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M2线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3线的宽度,使得第一M3能够包覆第一M2材料,可防止第一M2材料边缘光阻覆盖性不佳,药液渗入侧向蚀刻第一M3材料,造成M3走线断路的问题,而且,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的设置,使得第一M3线可以做到单层跨接,从而增加制程裕度。通过上述设置,避免现有技术中M1和M2与M3间无OC层,而导致M3因爬M1和M2断线问题,从而达到有效的改善TIC暗块的目的,有效达到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是传统内嵌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

A处剖视图。
[0018]图3是现有技术中基于图1的内嵌式产品作出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B

B处局部剖视图。
[0020]图5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为图3中D

D处局部剖视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针对ICBonding区内配线所做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中E

E处剖视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显示区;2、IC芯片键合区;3、配线;4、扇出区;5、第一走线区;6、第二走线区;7、第一M1线;8、第一M2线;9、第一M3线;10、第一GI层;11、第一PV层;12、第二M1线;13、第二M2线;14、第二M3线;15、第二GI层;16、第二PV层;17、OC层;18、VA层;19、CH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3、图7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显示区1、IC芯片键合区2以及用于连接显示区1和IC芯片键合区2的配线3,所述触控显示结构还包括有扇出区4,所述扇出区4将配线3分为第一走线区5和第二走线区6,所述第一走线区5位于IC芯片键合区2内,所述第二走线区6位于扇出区4内;
[0027]所述第一走线区5包括有第一M1线7、第一M2线8和第一M3线9,所述第一M1线7设置在第一M2线8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1线7和第一M2线8之间设置有第一GI层10,所述第一M2线8设置在第一M3线9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2线8和第一M3线9之间设置有第一PV层11;
[0028]所述第一M1线7和第一M3线9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一M2线8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M2线8的第一端与第一M1线7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M2线8的第二端与第一M3线9在垂直方向上交叠。为了防止M2材料边缘光阻覆盖性不佳,药液渗入侧向蚀刻M3材料,造成M3走线断路,将所述第一M2线8的第二端的宽度设置成小于第一M3线9的宽度,使得M3的材料能够包覆M2材料。
[0029]所述第一M2线8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1线7的宽度。
[0030]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走线区6包括有第二M1线12、第二M2线13和第二M3线14,所述
第二M1线12顶部设置有第二GI层15,所述第二M2线13设置在第二GI层15顶部,所述第二GI层15顶部设置有能覆盖第二M2线13的第二PV层16,所述第二PV层16顶部设置有OC层17,所述第二M3线14设置在OC层17顶部,所述OC层17顶部设置有能够覆盖第二M3线14的VA层18,所述VA层18顶部设置有CH层19。
[0031]第一M1线7和第二M1线12是一根完整的接线,为表述方便将该配线位于IC芯片键合区2内的部分命名为第一M1线7,扇出区内的部分命名为第二M1线12。同样的,第一M2线8和第二M2线13也是一根完整的接线,为表述方便将该配线位于IC芯片键合区2内的部分命名为第一M2线8,扇出区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显示区、IC芯片键合区以及用于连接显示区和IC芯片键合区的配线,所述触控显示结构还包括有扇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区将配线分为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位于IC芯片键合区内,所述第二走线区位于扇出区内;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有第一M1线、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所述第一M1线设置在第一M2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1线和第一M2线之间设置有第一GI层,所述第一M2线设置在第一M3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之间设置有第一PV层;所述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一M2线的第一端与第一M1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M2线的第二端与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且所述第一M2线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3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丽莹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