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86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中,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环境参数检测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密闭舱体中预先设置的一检测有效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应用毫米波雷达及健康监测佩戴设备,以更直接地方式监测乘员的生理特征指标。这样的检测方式,可以结合环境参数检测设备,配合实时运行的控制器实现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全方位地保障密闭舱内乘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有效地避免人员出现健康问题时处理不及时的隐患,减少乘员心理上的负担,提高密闭舱产品的实用性。舱产品的实用性。舱产品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密闭舱体监控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吸氧是解决高原地区缺氧问题常用的方式,增压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模拟平原气压环境,增压配合吸氧能够更快的缓解高原反应症状,高原增压氧舱、增压氧舱车等就是搭载了吸氧和增压功能相关产品。
[0003]由于增压舱类似于医用高压氧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同时由于舱体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气密性要求高,设备内的供氧及氧气管道等设施也增加了发生火灾的风险。所以如何有效的保证舱内供气以及人员活动的安全,是增压舱需要重点考虑的安全问题。相比于医用高压氧舱,微压舱一般配置了床铺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以使乘员在舱内停留的时间更长。
[0004]但是高原增压氧舱在长时间使用时(如人员在内部住宿过夜),当如果没有保障人员实时在外部监控舱内情况,当各气压检测传感器出现故障,导致舱内气体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容易造成内部乘员出现身体损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但是专门设立一个监测人员需要的耗费的人力物力比较大,而且不能保证每时每刻均能做到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解决了现有舱体无法实时监测乘员状态与舱内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检测组件;
[0010]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001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环境参数检测设备;
[001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
[001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密闭舱体中预先设置的一检测有效区域内。
[0014]可选地,所述环境参数检测包括:设置于舱外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舱内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舱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0015]可选地,所述智能健康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具。
[0016]可选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衣服以及智能眼镜;所述智能家具包括:分别设置于密闭舱体内不同位置的智能沙发与智能卧具。
[0017]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分别与所述环境参数检测设备、所述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所述毫米波雷达连接的通讯器件。
[0018]可选地,所述通信器件包括工业CAN总线与以太网模块。
[001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执行组件;
[0020]所述执行组件包括:
[002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
[002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终端或监控中心;以及,
[002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以及所述移动终端或监控中心连接的报警器。
[0024]可选地,所述报警器包括:指示灯、喇叭、振动传感器以及通讯单元,所述报警器用于向所述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所述移动终端或监控中心发送相应报警信息。
[0025]可选地,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舱内空压机、制氧机以及进气阀。
[0026]可选地,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紧急卸荷阀。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应用毫米波雷达及健康监测佩戴设备,以更直接地方式监测乘员的生理特征指标。这样的检测方式,可以结合环境参数检测设备,配合实时运行的控制器实现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全方位地保障密闭舱内乘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有效地避免人员出现健康问题时处理不及时的隐患,减少乘员心理上的负担,提高密闭舱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环境参数检测设备;与控制器连接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设置于密闭舱体中预先设置的一检测有效区域内。
[0032]本技术通过应用毫米波雷达及健康监测佩戴设备,以更直接地方式监测乘员的生理特征指标。这样的检测方式,可以结合环境参数检测设备,配合实时运行的控制器实现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全方位地保障密闭舱内乘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有效地避免人员出现健康问题时处理不及时的隐患,减少乘员心理上的负担,提高密闭舱产品的实用性。
[0033]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
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4]在上述中,毫米波雷达可以按照有效检测范围分区域布置,实现对舱内所有乘员姿态(坐、卧、躺)的实时监测,同时可以对乘员所处位置进行定位,借助于传感器配套软硬件可以完成乘员数量、姿态及对应位置的数据输出,相关输出数据通过总线连接到控制器。
[0035]其次,环境参数检测包括设置于舱外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舱内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舱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0036]接着,智能健康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具。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衣服以及智能眼镜;智能家具包括:分别设置于密闭舱体内不同位置的智能沙发与智能卧具。智能健康设备可以是乘员穿戴设备,也同时可以是智能家具(如沙发、卧具),比如智能手表、手环可以实时输出心率、血压、血氧浓度等,智能沙发可以实时输出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结合家具的固定安装位置,控制器也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到各种异常发生的确切位置,更好的做出响应处理。
[0037]然后,控制器包括:用于分别与环境参数检测设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毫米波雷达连接的通讯模块。通信器件包括工业CAN总线与以太网模块。
[0038]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所提及的控制器为通用的控制类芯片,包括:单片机、FPGA、CPLD以及DSP之中的任意一种,控制器所执行的控制逻辑也是现有常规控制逻辑。因此,控制器上还集成有如下控制逻辑单元:数据换算模块,将各传感器原始数据换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与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环境参数检测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密闭舱体中预先设置的一检测有效区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检测包括:设置于舱外的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舱内的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舱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健康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衣服以及智能眼镜;所述智能家具包括:分别设置于密闭舱体内不同位置的智能沙发与智能卧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密闭舱体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分别与所述环境参数检测设备、所述智能健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亮廖金军易达云蒋海华张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