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83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包括有上组蜂巢帘、下组蜂巢帘和二个导柱,二个导柱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窗户的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窗框上,上组蜂巢帘和下组蜂巢帘分别安装于二个导柱之间,上组蜂巢帘和下组蜂巢帘分别可沿二个导柱单独上、下移动、折收和展开,可从上组蜂巢帘的上方、上组蜂巢帘与下组蜂巢帘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的下方透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从上组蜂巢帘的上方、上组蜂巢帘与下组蜂巢帘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的下方实现透光,可供用户按照实际使用需要自行选择、调节透光部位,在能够达到较好的透光效果的同时,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


[0001]本技术涉及遮阳帘
,具体是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

技术介绍

[0002]蜂巢帘又称风琴帘,通常在窗户玻璃的内侧,因其独特的蜂巢设计,使空气存储于中空层,令室内保持恒温,还具有防紫外线和隔热、隔音功能,能有效保持室内清静,被经常应用于别墅、阳光房和家庭居室。
[0003]现有的蜂巢帘普遍采用采用直流电机驱动,通过调速装置使同轴上的卷绳器产生转动,拉动升降绳升降,从而达到帘布的展开和收拢。例如,公开号为CN217632188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多模式蜂巢帘中空玻璃,将蜂巢帘分为两组,分别是分体式且上下布置的全遮光蜂巢帘和半遮光蜂巢帘,两组蜂巢帘分别与对应的横梁连接,上横梁、下横梁分别内置驱动机构,以驱动对应的蜂巢帘展开或收拢。
[0004]使用时,通过上横梁的驱动机构控制全遮光蜂巢帘展开或收拢在任意位置,通过下横梁的驱动机构控制半遮光蜂巢帘展开或收拢在任意位置,以此实现分开控制,既可以实现全遮光、半遮光的功能,又可以实现部分全遮光、部分半遮光的功能,可根据使用者需求,分别灵活控制全遮光蜂巢帘、半遮光蜂巢帘的状态。
[0005]然而,虽然随着两组蜂巢帘的进一步展开或收拢可实现调节透光部位的大小,但是,该两组蜂巢帘在展开时,所形成的透光部位仅位于两组蜂巢帘之间,不仅无法选择从上一组蜂巢帘的上方进行透光或从下一组蜂巢帘的下方进行透光,而且若要达到很好的透光效果,那么位于两组蜂巢帘之间的透光部位往往需要扩展的较大,这就不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r/>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能够从上组蜂巢帘的上方、上组蜂巢帘与下组蜂巢帘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的下方实现透光,可供用户按照实际使用需要自行选择、调节透光部位,在能够达到较好的透光效果的同时,以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包括有上组蜂巢帘、下组蜂巢帘和二个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导柱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窗户的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窗框上,所述的上组蜂巢帘和下组蜂巢帘分别安装于所述二个导柱之间,上组蜂巢帘和下组蜂巢帘分别可沿二个导柱单独上、下移动、折收和展开,可从上组蜂巢帘的上方、上组蜂巢帘与下组蜂巢帘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的下方透光。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的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所述的二个导柱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
[0010]进一步的,每组蜂巢帘均包括有上横挡、下横档和连接于上横挡与下横档之间的
蜂巢帘布,所述上横挡和下横档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两侧的所述套筒分别对应滑动套装于所述的二个导柱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在相对的两侧壁上均沿径向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螺孔,所述螺孔中安装有用于将所述的套筒锁紧于所在导柱上的锁紧部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部件包括有螺杆和弧形抱箍,所述螺杆自外向内旋合于螺孔中,所述的弧形抱箍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杆的内端;向内旋动并旋紧两侧的所述螺杆,两侧的所述弧形抱箍分别对应从两侧抱紧于相对应的导柱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所在导柱的外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在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凹槽,用于供所述的弧形抱箍退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横挡和下横档在相对的一侧均分别嵌装有磁性相反的磁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在采用现有分体式蜂巢帘,即采用上、下组蜂巢帘的基础上,设置二个导柱,将上、下组蜂巢帘分别安装在二个导柱之间,且上、下组蜂巢帘分别可沿二个导柱进行单独的上、下移动、折收和展开,以此能够从上组蜂巢帘的上方、上组蜂巢帘与下组蜂巢帘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的下方实现透光,可供用户按照实际使用需要自行选择、调节透光部位,在能够达到较好的透光效果的同时,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单个导柱、横挡、套筒和锁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见图1

3,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包括有上组蜂巢帘1、下组蜂巢帘2和二个导柱3,二个导柱3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窗户的单扇玻璃(图中未示出)内侧的两侧窗框(图中未示出)上,上组蜂巢帘1和下组蜂巢帘2分别安装于二个导柱3之间,上组蜂巢帘1和下组蜂巢帘2分别可沿二个导柱3单独上、下移动、折收和展开,可从上组蜂巢帘1的上方、上组蜂巢帘1与下组蜂巢帘2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2的下方透光。
[0023]本技术中,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的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4和下安装座5,二个导柱3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侧的上安装座4与下安装座5之间。
[0024]由此,实现将二个导柱3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窗户的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窗框上。
[0025]本技术中,每组蜂巢帘均包括有上横挡6、下横档7和连接于上横挡6与下横档7之间的蜂巢帘布8,上横挡6和下横档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9,两侧的套筒9分别对应滑动套装于二个导柱3上。
[0026]由此,通过沿二个导柱3上、下移动套筒9,实现沿二个导柱3分别单独上、下移动、折收和展开上组蜂巢帘1和下组蜂巢帘2。
[0027]需要说明的是,上安装座4和下安装座5的安装侧,即与窗户的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窗框相接触的一侧,其应当相对于上横挡6和下横档7凸出,这样,不会影响上横挡6和下横档7随相应的套筒9沿二个导柱3上、下移动,即不会影响上组蜂巢帘1和下组蜂巢帘2沿二个导柱3上、下移动。
[0028]本技术中,套筒9在相对的两侧壁上均沿径向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螺孔(图中未示出),螺孔中安装有用于将套筒9锁紧于所在导柱上的锁紧部件10。
[0029]本技术中,锁紧部件10包括有螺杆101和弧形抱箍102,螺杆101自外向内旋合于螺孔中,弧形抱箍102转动连接于螺杆101的内端。
[0030]由此,通过向内旋动并旋紧两侧的螺杆101,使得两侧的弧形抱箍102分别对应从两侧抱紧于相对应的导柱上,进而将套筒9锁紧于所在的导柱上,从而实现将上组蜂巢帘1和/或下组蜂巢帘2折收和展开在任意位置。
[0031]本技术中,套筒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包括有上组蜂巢帘、下组蜂巢帘和二个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导柱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窗户的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窗框上,所述的上组蜂巢帘和下组蜂巢帘分别安装于所述二个导柱之间,上组蜂巢帘和下组蜂巢帘分别可沿二个导柱单独上、下移动、折收和展开,可从上组蜂巢帘的上方、上组蜂巢帘与下组蜂巢帘之间和/或上组蜂巢帘的下方透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扇玻璃内侧的两侧的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所述的二个导柱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透光部位的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每组蜂巢帘均包括有上横挡、下横档和连接于上横挡与下横档之间的蜂巢帘布,所述上横挡和下横档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两侧的所述套筒分别对应滑动套装于所述的二个导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星泰智能遮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