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能光源的微流控液体混合实验装置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高能光源的微流控液体混合实验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技术已被列入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作为一项高度学科交叉的研究技术,微流控芯片从设计、加工到应用,涵盖了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等前沿学科,实现了从样品制备、处理到样品检测的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与便携化。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将原本需要在常规实验室多种仪器辅助下才能完成的实验,成功微缩集成在一个芯片系统实现,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实验速度,显著减少了实验成本,最为重要的是使得高通量、快速时间分辨样品检测成为可能。顺应现代分析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便携化发展趋势,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高通量、低消耗、大规模平行处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0003]软物质科学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高度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软物质体系的基本特性是对外界微小环境变量的敏感性、非线性响应、以及自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能光源的微流控液体混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液体混合实验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道结构,所述微流道结构包括进样流道、初混合流道、第二混合流道和出样流道;所述进样流道包括第一进样口和第二进样口,所述第一进样口和所述第二进样口分别位于所述进样流道的两端;所述初混合流道与所述进样流道连通设置,自所述第一进样口、所述第二进样口注入的液体样品汇聚至所述初混合流道进行碰撞并初步混合,形成初混合样品;所述第二混合流道位于所述初混合流道下方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混合流道包括主通道和子通道,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子通道向下延伸并相交形成多个相互连通的环形通道,且相邻两个所述环形通道之间通过混合汇流口连通设置;所述出样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混合流道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混合流道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初混合样品经所述第二混合流道进行多次混合后进入所述出样流道;注射单元,所述注射单元包括第一注射泵和第二注射泵,所述第一注射泵的注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样口连接,所述第二注射泵的注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样口连接,所述第一注射泵和所述第二注射泵分别将液体样品注入所述微流道结构中;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微流控芯片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位置;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注射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能光源的微流控液体混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基体层和封窗层,所述微流道结构开设于所述基体层,所述封窗层位于所述基体层开设有所述微流道结构的一面,且所述封窗层与所述基体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宋攀奇,刘广峰,张建桥,李怡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