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942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幕墙的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技术问题:在弧形夹胶玻璃的生产过程中,PVB胶片在平铺时容易产生很多褶皱,以及在运输过程中两层玻璃的位置容易出现偏差。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杆、连接杆、挤压杆和动力组件等;两个第一固定架均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动力组件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均转动连接有挤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挤压杆反复的将PVB胶与下层玻璃贴合后分离,从而防止褶皱产生,使得PVB胶可以完全与下层玻璃紧贴在一起。使得PVB胶可以完全与下层玻璃紧贴在一起。使得PVB胶可以完全与下层玻璃紧贴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幕墙的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的建筑幕墙呈弧形,且建筑幕墙大多会采用到夹胶玻璃,因此弧形的建筑幕墙的生产需要使用到弧形夹胶玻璃,而弧形夹胶玻璃首先需要将PVB胶片平铺在下层玻璃上,然后在将上层玻璃放置在PVB胶片上,随后人工将在玻璃之外的PVB胶裁切掉,并将放置了PVB胶片的两层玻璃放置在输送带上,然后运输到挤压装置下,进而通过挤压装置将两层玻璃之间的空气挤压出来,进而使得两层玻璃与PVB胶片紧贴在一起,然后将两层玻璃与PVB胶片放置在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从而使得PVB胶片将两层玻璃粘在一起,从而完成弧形夹胶玻璃的生产,而在人工将PVB胶片平铺在下层玻璃上时,而PVB胶片由于面积较大,使得在平铺时容易产生很多褶皱,从而需要人工对PVB胶片进行调整,导致效率降低;且平铺在玻璃上时PVB胶片与下层玻璃之间存在大量的空气,而人工难以将空气排出,使得PVB胶片不会与两层玻璃紧贴在一起,使得在运输过程中两层玻璃会产生晃动,使得两层玻璃的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两层玻璃的边缘无法对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在弧形夹胶玻璃的生产过程中,PVB胶片在平铺时容易产生很多褶皱,以及在运输过程中两层玻璃的位置容易出现偏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
[0004]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架、PVB胶料辊、第一电机、第二推杆、挤压块、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输送带和动力组件;两个第一固定架均连接有动力组件;前方的动力组件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有PVB胶料辊;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PVB胶料辊固定连接;后方的动力组件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推杆;所有的第二推杆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挤压块;第一固定架右方设置有输送带;还包括有固定杆、连接杆、挤压杆和对齐组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前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均共同转动连接有挤压杆;第一固定架的右方设置有用于将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对齐的对齐组件。
[0005]可选地,连接杆设置为弧形杆。
[0006]可选地,还包括有摆放组件,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设置有摆放组件;摆放组件由第三固定板、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三固定架和摆放单元组成;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固定板;两个第三固定板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为弧形;两个第二滑轨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轨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架;两个第二滑轨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架,且第二固定架的半径小于第三固定架;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滑块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摆放单元;摆放单元包括有连接板和摆放框;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滑块
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摆放框,且摆放框与第二固定架相接触。
[0007]可选地,摆放组件还包括有第二切刀和吸气块,前方的摆放框左部与右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切刀,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吸气块。
[0008]可选地,第三固定架前部设置有第一挡板部;前方的摆放框的前部设置有第二挡板部。
[0009]可选地,还包括有挤压组件;输送带连接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包括有挤压辊、第二电机;输送带转动连接有挤压辊;输送带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挤压辊固定连接。
[0010]可选地,对齐组件由若干个对齐单元组成;输送带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对齐单元;对齐单元包括有第四固定板、第三电机、转动板和收集框;输送带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第四固定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且转动板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有收集框。
[0011]可选地,对齐组件还包括有第五固定板、清扫板和弹簧伸缩杆;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板;第五固定板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弹簧伸缩杆;两个弹簧伸缩杆共同固定连接有清扫板。
[0012]可选地,转动板中部设置有斜板部。
[0013]可选地,对齐单元还包括有第五推杆和挤压板;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五推杆;两个第五推杆的输出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挤压杆在将PVB胶铺在下层玻璃上后,在将PVB胶与下层玻璃分离开来,并只留下中间一部贴着,然后再次的将PVB胶铺在下层玻璃上,随后再次分离开来,并再次留下一部分贴着,从而使得每次下降都只留下最开始PVB胶与下层玻璃接触的一部分,从而防止褶皱产生,使得PVB胶可以完全与下层玻璃紧贴在一起;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板在输送带上阻挡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的前后位置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的前后位置保持对齐的状态,并通过转动板转动,从而推动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进而使得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的左右位置也保持对齐;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在输送带上移动时,通过挤压板挤压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从而使得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的前端和后端紧贴着,进而使得转动板可以更好的使上层和下层玻璃的前侧和后侧对齐。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图4的A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第四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第五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第六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记:1

第一固定架,2

PVB胶料辊,3

第一电机,4

固定杆,5

连接杆,6

挤压杆,7

第一推杆,8

第一切刀,9

第二推杆,10

挤压块,11

输送带,101

第一滑轨,102

第一滑块,103

第三推杆,105

第一固定板,106

第二固定板,201

第三固定板,202

第二滑轨,203

第二滑块,204

连接板,205

摆放框,205a

第二挡板部,206

第二固定架,207

第三固定架,207a

第一挡板部,208

第二切刀,208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架(1)、PVB胶料辊(2)、第一电机(3)、第二推杆(9)、挤压块(10)、第一固定板(105)、第二固定板(106)、输送带(11)和动力组件;两个第一固定架(1)均连接有动力组件;前方的动力组件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5);第一固定板(105)转动连接有PVB胶料辊(2);第一固定板(105)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且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与PVB胶料辊(2)固定连接;后方的动力组件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6);第二固定板(106)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推杆(9);所有的第二推杆(9)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0);第一固定架(1)右方设置有输送带(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杆(4)、连接杆(5)、挤压杆(6)和对齐组件;第一固定板(105)和第二固定板(106)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5);前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5)均共同转动连接有挤压杆(6);第一固定架(1)的右方设置有用于将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对齐的对齐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5)设置为弧形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幕墙的生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摆放组件,两个第一固定架(1)之间设置有摆放组件;摆放组件由第三固定板(201)、第二滑轨(202)、第二滑块(203)、第三固定架(207)和摆放单元组成;两个第一固定架(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固定板(201);两个第三固定板(201)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轨(202),且第二滑轨(202)为弧形;两个第二滑轨(202)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203);两个第二滑轨(202)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架(207);两个第二滑轨(202)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架(206),且第二固定架(206)的半径小于第三固定架(207);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滑块(203)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摆放单元;摆放单元包括有连接板(204)和摆放框(205);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滑块(203)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204);两个连接板(204)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摆放框(205),且摆放框(205)与第二固定架(206)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龙余立平何伟严燕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