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35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碳排放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筑区域的碳排放数据;数据分析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相应的调整指令;调控执行单元,调控执行单元根据调整指令对排放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每隔一端时间对建筑区域内的碳排放气体进行采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建筑区域内的碳排放气体是否超出阈值,当超出阈值则产生调整指令等级,并根据相应的调整指令等级大小来相应的调整新风排放设备的档位,使产生的碳排放气体能够及时排出,从而不影响人员的活动,便于对碳排放进行精准管理。便于对碳排放进行精准管理。便于对碳排放进行精准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排放
,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被动式建筑主要是指不依赖于自身耗能的建筑设备,而完全通过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围护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方式。而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某产品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简单的烧火做饭都能造成碳排放,甚至呼吸。活动都会产生碳排放。
[0003]现有被动式建筑碳排放管理多是通过碳排放设备对区域内的温室气体进行排风碳处理,例如被动式住宅中设有新风排放系统,住宅内产生的温室气体会通过新风排放系统进行排出换气,但是设备进行换气的时间以及排量是人为事先设定好的,有时住宅内产生的温室气体多于人为设定的值时,无法及时的将温室气体排出,从而使对被动式住宅的碳排放管理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面临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7]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筑区域的碳排放数据;
[0008]数据分析单元,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相应的调整指令;
[0009]调控执行单元,所述调控执行单元根据调整指令对排放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碳排放数据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甲烷排放量、氧化亚氮排放量和六氟化硫排放量的总和。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分析的方法为:
[0012]每隔ΔT时间内,获取建筑区域内碳排放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Gas(t),通过公式求出该建筑区域的调整值G,当G>0时,则产生调整指令;
[0013]其中Gas0(t)为系统内预设的标准的碳排放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
[0014]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指令根据调整指令大小依次分为一级调整指令,二级调整指令以及三级调整指令。
[0015]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指令生成的方法为:
[0016]通过公式求出ΔT时间内的调整系数F;
[0017]其中max{Gas,t,t+ΔT}为ΔT时间内碳排放气体的最大值,m为ΔT时间内建筑区域内人员个数,e为ΔT时间内建筑区域内的总用电量;α1以及α2为权重系数;
[0018]将获得的调整系数F与系统预设的阈值F1以及F2比较:
[0019]若F∈(0,F1),此时生成一级调整指令;
[0020]当F∈[F1,F2],此时生成二级调整指令;
[0021]当F∈(F2,+∞),此时生成三级调整指令。
[0022]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统计单元,所述统计单元用于统计一天内调整指令的次数,通过公式P=w1*n1+w2*n2+w3*n3求出当日调整值P;
[0023]将P与系统预设的阈值P0比较,若P≥P0,生成提醒指令;
[0024]其中n1为一级调整指令的次数,n2为一级调整指令的次数,n3为一级调整指令的次数,w1、w2、w3分别为各自的权重系数。
[0025]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进行执行。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每隔一端时间对建筑区域内的碳排放气体进行采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建筑区域内的碳排放气体是否超出阈值,当超出阈值则产生调整指令等级,并根据相应的调整指令等级大小来相应的调整新风排放设备的档位,使产生的碳排放气体能够及时排出,从而不影响人员的活动,便于对碳排放进行精准管理。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可统计一天内调整指令产生的次数,并根据产生的次数相应的判断当日建筑区域内产生的碳排放气体是否达到污染环境的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对建筑区域内的人员进行相应提醒,以减少环境污染。
[0029]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0034]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筑区域的碳排放数据;
[0035]数据分析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相应的调整指令;
[0036]调控执行单元,调控执行单元根据调整指令对新风排放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0037]通过上述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单元来获取建筑区域内的相关碳排放数据,然后对获取到的碳排放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单元进行分析判断,判断建筑区域内的温室气体是否超出特地的范围,当超出范围后则产生相应的调整指令给调控执行单元,调控执行单元根据相应的调整指令来调整设备,比如可对根据调整指令来调整新风排放设备的档位大小,来调整相应的碳排放,从而对建筑区域的碳排放进行精准管理,以保证碳排放完全。
[003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碳排放数据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甲烷排放量、氧化亚氮排放量、氢氟化合物排放量、全氟碳化合物排放量和六氟化硫排放量的总和。
[0039]通过上述方案,由于碳排放多指温室气体中的六中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这里为了便于测量碳排放,选取其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六氟化硫数据进行测量,其获取通过安装在建筑区域内的相应的各种检测仪获取,比如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检测仪获取,获取后的四种数据会进行统一汇总,得出相应的总和为测得的碳排放数据,从而便于对整个碳排放进行分析。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数据分析单元分析的方法为:
[0041]每隔ΔT时间内,获取建筑区域内碳排放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Gas(t),通过公式求出该建筑区域的调整值,当G>0时,则产生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筑区域的碳排放数据;数据分析单元,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对获取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相应的调整指令;调控执行单元,所述调控执行单元根据调整指令对新风排放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数据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甲烷排放量、氧化亚氮排放量和六氟化硫排放量的总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分析的方法为:每隔ΔT时间内,获取建筑区域内碳排放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Gas(t),通过公式dt求出该建筑区域的调整值G,当G>0时,则产生调整指令;其中Gas0(t)为系统内预设的标准的碳排放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令根据调整指令大小依次分为一级调整指令,二级调整指令以及三级调整指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被动建筑碳排放管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刚陈华斌俞建君马超马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龙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